排草香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pái cǎo xiāng

2 全國中草藥彙編》:排草香

2.1 拼音名

Pái Cǎo Xiānɡ

2.2 別名

排草、香排草、細梗香草、合血香、滿山香[江西德興]

2.3 來源

報春花科排草屬植物細梗排草Lysimachia capillipes Hemsl.的全草。夏秋採集,陰乾

2.4 性味

甘,平。

2.5 功能主治

祛風止咳調經。用於感冒咳嗽氣管炎哮喘月經不調神經衰弱

2.6 用法用量

3~5錢。

2.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排草香

3.1 出處

出自《四川中藥志

3.2 拼音名

Pái Cǎo Xiānɡ

3.3 英文名

Herb of Hairystalk Loosestrife

3.4 別名

排草、耙草

3.5 來源

藥材基源:爲脣形科植物排草香的根及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isochilus carnosus (L.)Wall.[La-uandula carnosa L.]

採收和儲藏:4-5月採收,切段曬乾

3.6 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30-60cm。莖直立粗壯有分枝、四棱形,被長柔毛。葉對生;葉柄長1.3-5cm,密被白色絨毛;葉片長圓狀卵形,長寬各5-7cm,先端鈍至圓,基部心形或圓形,邊緣具細圓齒、肉質,具皺紋,兩面被白以絨毛和血紅色腺點。穗狀花序着生於莖頂及分枝頂端,長2.5-7.5cm,直徑0.9-1.9cm;花萼被微柔毛,果時萼筒膨大,萼檐二脣形,上脣在果時大而寬,呈卵形,下脣截形,具不明顯的齒,口部收縮;花冠淡紫色,長度爲花萼的2倍,冠檐二脣形,上脣短,4裂,下脣延長,全緣,內凹;雄蕊4,前對較長,花絲分離花葯卵圓形,2室;花柱較雄蕊長,先端呈相等的2裂。花期3月。

3.7 生境分佈

廣東、廣西等地有栽培。

3.8 性狀

性狀鑑別 根頭部殘莖呈四方柱形,紫褐色,多劈成二字形縱向破裂,中空有髓,工5-15cm,直徑2-3cm。下商有成叢的衆多細長鬚根,細根又分出很多毛茸狀梢根,必茂成亂須狀,鬚根長10-20,直徑不及1mm,幼小者纖細如毛髮。表面灰褐色或灰黑色。質柔韌,不易折斷,易縱向撕裂,斷面淡黃棕色。氣清香,味淡。

以殘莖短、鬚根多而長、灰軒色、氣濃香者爲佳。不帶殘莖者稱“排草茸”,質量最好。

3.9 化學成份

葉含少量芹菜素(apigenin)及木犀草素(lute-olin)[1]等。

3.10 性味

味辛;性溫

3.11 功能主治

化溼避濁;利水消腫。主暑顯吐瀉;水腫小便不利

3.1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煎當局洗浴或燒煙燻。

3.13 各家論述

1.《中國藥植志》:治虛弱。

2.《四川中藥志》:祛風溼,理氣,止氣痛,醒腦除煩,搽雀斑

3.《廣西植物名錄》:益氣補虛,祛風活血。治虛弱,氣管炎哮喘月經不調感冒咳嗽

3.14 臨牀應用

治療水腫。取排草香根 1兩(去枝梗)加水1200ml,煎至300ml。 日服2次,每次150ml(兒童酌減)。觀察43例,服藥後 1-2天尿量迅速增加,4-5天一般水腫即基本消退。但對原發疾病仍須行病因治療及對症處理。

3.15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