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穗状花序
穗状花序是无限花序类。花序轴细长,上面着生许多具短柄或无柄的小花,似果穗状。例如车前、知母。
-
花序
如果许多花集生于茎轴上则形成花序。11.头状花序(capitulum)花序上各花无梗,花序轴常膨大为球形、半球形或盘状,花序基部常有总苞,常称蓝状花序,如嚮日葵;_2.二歧聚伞花序(dichasium或dichasialcyme):顶芽成花后,其下左右两侧的侧芽发育成侧枝和花朵,再依次发育成花序,如卷耳等石竹科植物的花序。
-
啤酒花
啤酒花啤酒花是桑科医葎草属一个种,学名HumuluslupulusL.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雌花为穗状花序,由30-60片淡黄色苞片组成,覆瓦状排列,长椭圆形或松果状卵形,苞片基部布有密密麻麻的黄色粉状颗粒,俗称黄粉。当大部分新芽出土后再将根土扒开,从中选留壮芽3-5个,再覆土盖好。雌雄异株;8月,果期9~性味性平,味苦。
-
栲栗叶
拼音名:KǎoLì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桂林栲的叶。总苞径约2.5cm,外被密生鹿角状锐刺,成熟时开裂,3-4裂瓣,壳斗壁厚1-1.5mm,刺长0.7-1.4cm,基部或中部以下汇合生成刺束,较密生,壳斗内壁密被棕色长绒毛,外壁及刺幼时被灰色细毛,壳斗成熟时近无毛,每壳斗具1坚果;性味:苦;涩肠止泻。
-
红椽木子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叶片薄革质,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2cm,宽2-3.5cm,全缘或顶部有数对浅锯齿,上面光亮无毛,下面密生红棕色或黄棕色紧贴的鳞秕,二年生叶下面黄灰色或灰白色,叶中脉凹下,侧脉10-14对,支脉常不明显。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9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性味:甘;
-
栲栗果壳
花单性,雌雄同株;雌花每朵藏于一总苞内,排成一短的穗状花序。总苞径约2.5cm,外被密生鹿角状锐刺,成熟时开裂,3-4裂瓣,壳斗壁厚1-1.5mm,刺长0.7-1.4cm,基部或中部以下汇合生成刺束,较密生,壳斗内壁密被棕色长绒毛,外壁及刺幼时被灰色细毛,壳斗成熟时近无毛,每壳斗具1坚果;性味:味苦;性平功能主治:除湿热。
-
岩参
拼音名:YánShēn别名:岩生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岩参的藤茎及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沟谷、坡地疏林或密林中,常攀附于石壁上。叶多皱缩,展平后歪阔卵形,长14-20cm,宽6-12cm,有密集的细小腺点,无毛,叶基两侧偏斜,叶脉7-9条,有2对离基从中脉发出,网脉明显;平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泻痢腹痛;
-
苦油木
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大叶山楝的根或叶。花序短于叶或长于叶,多少被柔毛,雌花和两性花排成穗状花序,雄花和两性花的穗状花序再排列成广展的圆锥花序;花期6-8月,果实翌年2-3月成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平原和丘陵地区的疏林或灌丛中,有时栽培于村边。性味:苦;温功能主治:祛风止痛。
-
栲栗
拼音名:KǎoLì别名:锥栗、米锥栗、勒翠来源: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桂林栲的种子。总苞径约2.5cm,外被密生鹿角状锐刺,成熟时开裂,3-4裂瓣,壳斗壁厚1-1.5mm,刺长0.7-1.4cm,基部或中部以下汇合生成刺束,较密生,壳斗内壁密被棕色长绒毛,外壁及刺幼时被灰色细毛,壳斗成熟时近无毛,每壳斗具1坚果;性味:甘;
-
毛薯
《*辞典》:毛薯: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M oShǔ别名:参薯、黎洞薯、大薯、薯子(《广州植物志》),脚板薯、鸡窝薯(《南宁市药物志》),红毛薯(《广西药植名录》)。雌花序为简单的穗状花序。功能主治:①《南宁市药物志》:块茎能促进溃疡的肉芽生长。②《广西药植名录》:补脾肺,涩精气,消肿,止痛。
-
水葫芦
水葫芦是雨久花科凤眼莲属中的一个种,学名Eichhorniacrassipes(Mart.单叶互生,倒卵形至肾形,色深绿,具蜡光泽;叶腋抽生匍匐枝,先端形成新株,穗状花序有花4-14朵,花冠蓝紫色,花被6裂,顶端最大片中央有一黄斑,形似凤眼,蒴果卵形或长圆形,内有种子30-150粒,千粒重0.38g左右。生境分布生于水塘中。外敷热疮。
-
大胡椒属
中文名大胡椒属拼音名dahujiaoshu拉丁名Pothomorphe中国植物志20(1):12描述PothomorpheMiq.大胡椒属,胡椒科,约10种,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仅1种,产台湾。叶互生,盾状着生或否,基部心形,具掌状脉,叶柄基部扩大抱茎,具鞘;苞片盾状,有缘毛;雄蕊2枚,侧生,花药直立,花丝极短;
-
藿香
广布于中国各地。中医学上以茎叶入药,性微温,味辛甘,有健胃、止沤、化湿、醒脾、发汗等效,主治感受暑湿、头痛发热、胸闷腹胀、呕吐、泻痢等症。欧洲用广藿香作强激药和芳香原料。茎方形,略带红色,上部微被柔毛。 ^^伞花序组成顶生的假穗状花序;苞片披针形;以全草入药有解暑化湿、行气和胃作用。性味性微温,味辛。
-
玉龙鞭
药理作用:绿原酸体外能抗菌、利胆、增强大鼠子宫张力,并能缩短血凝及出血时间。《全国中草药汇编》·玉龙鞭:拼音名:YùLónɡBiān别名:大种马鞭草、大兰草、倒扣藤、牛鞭草、狮鞭草、万能草、玉郎鞭、铁索草、假马鞭、倒困蛇来源:马鞭草科假败酱Stachytarphetajamaicensis(L.花萼膜质,管状,长约6mm;
-
三楞草
《*辞典》:三楞草: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SānL nɡCǎo别名:三 草,见骨草、四方草(《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莎草科植物碎米莎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9月抽穗时采收。85匣米,扁三棱形。叶状苞片3~穗状花序长1~小穗排列疏松,长圆形至线状披针形,压扁,长4~生境分布:生于田间、山坡、路旁阴湿处。
-
老枪谷叶
单叶互生;叶片菱状卵形或菱状披针形,长4-15cm,宽2-8cm,先端短渐尖或圆钝,具小芒尖,基部宽楔形,稍不对称,全缘或波状,两面无毛,脉上疏生柔毛。夏、秋季开花,圆锥花序顶生,下垂,由多数或少数穗状花序组成,侧穗状花序长2.5-25cm,顶生者长于数倍;生境分布: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亦有野生。功能主治:解毒消肿。
-
蒙自草胡椒
拼音名:MénɡZìCǎoHúJiāo别名:散血丹、狗骨头、海尼豆瓣绿。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蒙自草胡椒的全草。叶脉3条,基出;穗状花序顶生,稀腋生,通常单生,少簇生,长2-4.5cm,直径约2mm;花期7-10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2000m的密林下、沟边或湿润岩石上。性味:甘;凉功能主治:散瘀止血。
-
剪草
出处:唐《本草拾遗》始载有"剪草",云:"生山泽间,叶如茗而细。拼音名:JiǎnCǎo别名:翦草、四块瓦、土细辛、四叶对、银线草、四对草。雄蕊3,药隔基部合生,着生于子房上部外侧,中央药隔具1个2室的花药,两侧药隔各具1个1室的花药,药隔伸长成丝状,长1-1.9cm,药室在药隔的基部;肝经功能主治:祛风活血;
-
空心木
拼音名:KōnɡXīnMù别名:鬼吹哨、来色木、吹鼓清、泡掌筒、炮竹筒、鬼竹子、大笔杆草、空心草、猴桔子、梅竹叶、金鸡一把锁、大追风、野芦柴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鬼吹箫及狭萼鬼吹箫的茎叶或根。小枝、叶柄、花序梗、苞片和萼齿均被短柔毛。2.狭萼鬼吹箫与鬼吹箫一同点在于:穗状花序通常顶生,稀腋生;
-
老枪谷子
拼音名:LǎoQiānɡGǔZi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尾穗苋的种子。叶片菱状卵形或菱状披针形,长4-15cm,宽2-8cm,先端短渐尖或圆钝,具小芒尖,基部宽楔形,稍不对称,全缘或波状,两面无毛,脉上疏生柔毛。夏、秋季开花,圆锥花序顶生,下垂,由多数或少数穗状花序组成,侧穗状花序长2.5-25cm,顶生者长于数倍;
-
木苎麻
拼音名:MùZhùMá别名:粗糠壳、虾公须、山水柳、水柳黄、水柳仔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密花苎麻的叶。原形态:直立灌木,高1.5-4.5m。叶片厚纸质,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5-19cm,宽1.2-3.5cm,先端长渐尖或尾尖,基部钝、圆形或不明显心形,边缘自基部之上有小钝牙齿,上面有稍密的短伏毛。功能主治:祛风止痒;
-
十八症
概述:十八症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光轴苎叶蒟的全株。又含α-棕榈酸甘油酯(α-palmitylglycerinester),(E)-3,4-亚甲二氧基苯丙烯醛[(E)-3,4-methylenedioxophenylpropenal]十八症的性味归经:十八症味辛,性温,归肝经。治风湿筋骨痛,跌打肿痛,胃疼痛,毒蛇,蜈蚣咬伤。”
-
肖榄属
中文名肖榄属拼音名xiaolanshu拉丁名Platea中国植物志46:39描述PlateaBl.肖榄属,茶茱萸科,5种,分布于东南亚,我国有P.hainanensisHoward和P.parvifoliaMerr.etChun2种,产广西和海南。花单性或杂性异株,雄花排成腋生、团聚的短穗状花序,雌花排成极短的总状花序式的穗状花序;胚珠2颗,下垂;核果圆柱状,有胚乳.
-
露兜树属
中文名露兜树属拼音名ludoushushu拉丁名Pandanus中国植物志08:14描述PandanusL.f.露兜树属,露兜树科.灌木或乔木,干常有支柱根;雄蕊多数,生于一穗状花序上;属下物种长叶露兜草、分叉露兜、簕古子、林投、露兜草、露兜草(原变种)、露兜树、露兜树(原变种)、扇叶露兜树、香露兜、小笠原露兜树、小露兜
-
豆瓣绿
《全国中草药汇编》:豆瓣绿:拼音名:D uB nLǜ别名:一柱香、岩豆瓣、豆瓣草、豆瓣如意、四瓣金钗、指甲草、豆瓣打不死来源:胡椒科豆瓣绿属植物豆瓣绿Peperomiareflexa(L.f.)A.Dietr.,以全草入药。叶柄短长1-2mm,无毛或被短柔毛;百日咳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3.《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舒筋活络。
-
草胡椒
拼音名:CǎoHúJiāo英文名:all-grassofShinyPeperomia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草胡椒的全草。茎直立或基部有时平卧,粗1-2mm,分枝,无毛,下部节上常生不定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湿地、石缝中或宅舍墙脚下。常带穗状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性味:辛;有散瘀止痛的功能,用于跌打损伤,烧伤等。
-
化香树叶
来源:为胡桃科植物化香树及圆果化香树的叶。花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伞房状排列;雌花具1卵状披针形苞片,无小苞片,具2枚贴生于子房的花被片,雌蕊1,无花柱,柱头2裂。(性味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③治痈疽疔毒类急性炎症:化香树叶,雷公藤叶、芹菜叶、大蒜各等分(均用鲜品),捣烂外敷。
-
水塔花属
中文名水塔花属拼音名shuitahuashu拉丁名Billbergia中国植物志13(3):65描述BillbergiaThunb.水塔花属,凤梨科,约60种,分布于热带美洲,我国引入栽培的有水塔花B.pyramidalisLindl.等2种,广州间有栽培。花美丽,蓝色,罕为红色或绿黄色,有具颜色的苞片,排成穗状花序或穗状花序式的圆锥花序;花被分离达基部;
-
油棕根
雄花序由多个指状的穗状花序组成,每一穗状花序长7-12cm,直径Icm,上面着生密集花朵,穗轴顶端成突尖;雌花的萼片与花瓣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约5mm,宽约2.5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我国台湾、海南及云南热带地区有栽培。采集作种的果实,经水浸、脱果肉,水洗,阴干等处理,淘汰过大、过轻种子,即可进行干热处理催芽。
-
师实
出处:出自《海药本草》。拼音名:ShīShí英文名:SieveSedge别名:自然谷、禹余粮、师草实、海米、砂贡子来源: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砂钻苔草的果实。雌雄异株;雌穗状花序长卵状,长4-5cm,宽2-4cm,鳞片革质,多脉,先端渐狭成芒,边缘有小锯齿。性味:味甘;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益气;降逆止呕。主脾胃虚弱;
-
大叶紫苏
拼音名:DàYèZǐSū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大叶香薷的全草或根。苞片阔卵圆形;花冠黄色,长约6.5mm,外面有柔毛及腺点,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近圆形,边缘啮蚀状,侧裂片近长圆形,先端圆形;可见穗状花序,花黄棕色。性味:味辛;性凉功能主治:发表宣肺;清热解毒。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
大叶蒟
拼音名:DàYèJǔ别名:小肠风、野胡椒、山胡椒。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雄花序长约10cm;性状:性状鉴别茎枝圆柱形,表面淡褐色,有细纵纹,叶稍卷折,革质,叶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0-16cm,宽3-8cm,基部两侧偏斜,常具重叠的两耳,叶背有稀疏的长柔毛;叶柄较短,有柔毛。性味:辛;
-
独脚柑
《*辞典》:独脚柑: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D JiǎoGān别名:干草(《广州植物志》),细独脚马骝(《南宁市药物志》),马佬含菊(《广西中药志》),金锁匙(《闽南民间草药》),地莲芝(《贵州植药调查》),鹿草(《广东中药》Ⅱ),黄花甘(《广东中药》)。苞片通常长于萼;治小儿伤食,疳积,黄肿,夜盲。
-
短穗草胡椒
拼音名:DuǎnSuìCǎoHúJiāo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短穗草胡椒的全草。穗状花序顶生,单生,长于叶片,长1-2cm,直径约1mm;花期4-9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2300m间的阴湿岩石上或树上。性味:辛;凉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化瘀散结;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浸酒或入丸、散。摘录:《中华本草》
-
红橡木子
出处:《陆川本草》拼音名:H nɡXi nɡM Zǐ来源:为壳斗科植物红锥的种仁。单叶互生;卵状披针形,长7~雄花成直立穗状花序,雌花为短穗状花序;总苞球形,开裂,直径1.5~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及湿润的山谷。性味:《陆川本草》:甘,温。功能主治:《陆川本草》:滋养强壮,健胃,消食。治食欲不振,脾虚泄泻。
-
车前草
概述:车前草为中药名,出自《四声本草》。拉丁名:HerbaPlantagin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英文名:plantainherb(《中医药学名词(2004)》)别名:蟾蜍草、牛舌草、田菠草、打官司草、虾蟆衣、车 菜、猪耳草来源及产地:车前科植物车前PlantagoasiaticaL.或平车前P.depressaWilld.的全草。
-
鬣刺属
中文名鬣刺属拼音名liecishu拉丁名Spinifex中国植物志10(1):389描述SpinifexL.鬣刺属,禾本科,约4种,产热带亚洲和大洋洲,其中鬣刺S.littoreus(Burm.f.)Merr.我国南部至台湾的滨海砂地上亦产之,为固砂植物之一。刚硬草本;花单性异株;雌雄小穗的颖和外稃均膜质,惟雌性的较大。属下物种老鼠艻
-
香蒲
来源: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全草。花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圆柱形;(《金匮要略》蒲灰散)②治关格上下不通,膈中觉有所碍,欲升不升,欲降不降,升降不行,饮食不下,大便不出:真香蒲末一两,半夏曲六钱,川贝母五钱,苏子四钱,茯苓三钱,白术二钱,枳实、沉香各一钱。
-
丛枝蓼
《*辞典》:丛枝蓼:出处:《全展选编 内科》拼音名:C nɡZhīLiǎo别名:水红辣蓼、辣蓼(《全展选编 传染病》)。来源:为蓼科植物丛枝蓼的全草。单叶,互生,通常卵形,有时呈披针形,两端狭尖,两面无毛或有短柔毛,在叶缘和中脉上经常有小刺状毛;待体温下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后再续服2~
-
刺沙蓬
《*辞典》:刺沙蓬: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拼音名:C ShāP nɡ别名:猪毛菜、大翅猪毛菜(《东北植药图志》),扎蓬棵(《中国药植图鉴》),风滚草(《吉林中草药》)。化学成份:含甜菜碱、琥珀酸、草酸及由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木糖、半乳糖醛酸和氨基糖构成的多糖。性味:苦,凉。归经:入肝、肾经。
-
伴蛇莲
《*辞典》:伴蛇莲: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B nSh Li n别名:拳参、鸡爪大王、马蜂七(《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蓼科植物革叶蓼的根茎。生境分布:生于高山阴湿山沟处。治毒蛇咬伤,汤火伤,痢疾,腹泻。治肠胃湿热,赤痢,口糜,痈肿,痔疮,火伤。附方:治慢性腹泻:伴蛇莲研末,野荞麦煎汁冲服。
-
刺藦苓草
出处:《新医学杂志》9:31,1973拼音名:C M L nɡCǎo别名:刺参(《西藏常用中草药》),降扯(《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来源:为川续断科植物刺藦苓草的幼嫩全草。叶根出,叶片披针形,长10~苞片3枚 生,无柄,边缘具刺状锯齿;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田野。化学成份:含醇式皂甙、甙类。大剂量则催吐。
-
吹云草
《*辞典》:吹云草: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ChuīY nCǎo别名:莎萝莽(《种子植物名称》),一碗泡、公儿草(《广西药植名录》),过山蛇、斩蛇剑(《广西植物名录》。来源:为远志科植物齿果草的全草。秋季采收,晒干,切段。单叶互生;生境分布:生于旷野草地上。治无名肿毒,牙痛,眼生白膜。
-
半边苏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边苏:拼音名:B nBiānSū别名:绵穗苏、野鱼香、野苏、大胡麻、天人草来源:唇形科半边苏Comanthosphaceningpoensis(Hemsl.)Hand.叶片卵状长圆形,长7-20cm,宽4-9.5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渐狭,边缘在基部以上具锯齿,幼时上面多少被小刚毛,下面被疏星状毛,老时两面近无毛。止血调经;
-
白千层油
拼音名:BáiQiānCénɡYóu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白千层的叶或枝蒸取的挥发油。雄蕊多数,绿白以,长约1cm,常5-8枚成束,花药背部着生,药室平行,纵裂;蒴果近球形,直径5-7mm,种子近三角形。性味:味辛;性平归经:归肝;心经功能主治:祛风通络;理气止痛;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注意:内服不宜过量。
-
赤杨
《*辞典》:赤杨:出处:《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拼音名:Ch Y nɡ别名:木拨树、木瓜树、水冬果来源:为桦木科植物赤杨的嫩枝叶及树皮。叶互生,椭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先端渐尖或骤尖,基部楔形,长6~雌花为穗状花序。果熟期7月。生境分布:生于山沟、河边及山坡。尚有β-谷甾醇、廿七烷、脂族醇和焦性儿茶酚鞣质。
-
长果荜茇
拼音名:ChánɡGuǒBìBá别名:瓜哇长果胡椒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假荜茇的果序。单叶互生;雌花序长3-4cm,总花梗和苞片与雄花序相同,子房嵌生于花序轴中,柱头3,卵状短尖,外弯,未成熟浆果先端圆,下部嵌生于花序轴中并与其合生。性味:辛;温归经:胃经功能主治:温中健胃;注意:阴虚火旺者禁服。
-
半边风
)Oliv.exHance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段,晒干。子房下位,2室,藏在花序轴内,花柱2,长3-4mm,先端向外弯曲,有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多生于海拔600-1000m的亚热带常绿林中。性味:辛;温归经:心经功能主治:祛风湿;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用于疔疮肿毒。
-
东廧子
出处:出自1.《本草拾遗》。拼音名:DōnɡSèZǐ别名:沙蓬米、沙米、登相干、登粟、吉刺儿来源: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沙蓬的种子。苞片宽卵形,先端具小尖头,后期反折;花被片1-3,膜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沙丘及沙地。性味:甘;胃经功能主治:健脾消食;4.《纲目拾遗》:通利大肠,消宿食,治噎膈反胃。
-
东北蛔蒿
《中医大辞典》·东北蛔蒿:东北蛔蒿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功能主治:驱虫。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长圆形或长卵形,长2-3(-5)cm,宽1.2-2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裂片狭线形;茎上部叶渐小,互生,3裂或不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地区砾质坡地、半荒漠草原工河湖岸边草甸及草原上。性味:味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