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草药汇编
《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药学著作。分上、下二册,共收中草药2200种左右,各药均按名称、来源、形态、生境、栽培、采制、化学、药理、性味功能、主治用法、附方制剂等顺序编写,并附以墨线或彩色图。全书内容丰富,资料较准确可靠,并在一定程度上结合现代医学科学知识,绘图精致,可供科研和临床的参考。
-
二歧银莲花根
概述:二歧银莲花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汇编》,为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二歧银莲花的根茎。具有舒筋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痢疾,疮痈。二歧银莲花根的异名/别名:土黄芩(《吉林中草药》),草玉梅(《全国中草药汇编》)。10cm,小苞片形状似苞片,较小;心皮约30。10月采挖,晒干。
-
一点血
概述:一点血为中药名,是一点血秋海棠的根茎及通城虎的别名。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网脉秋海棠Begoniawil-soniiGagn的根茎。聚伞状花序着生先端,有花5-6朵,花梗纤弱,基部有卵状披针形的小苞叶,花单性同株;主治病后虚弱,吐血,咯血,衄血,崩漏,血虚经闭,带下,跌打损伤。治吐血,肾病黄肿,蛇咬伤,妇女干病。”
-
九秋香
概述:九秋香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即萧步丹所著的《岭南采药录》的九里香之别名。
-
白花岩青兰
来源:唇形科青兰属植物白花岩青兰DracocephalumrupestreHancevar.albiflorumSchischk.,以全草入药。8月采收,切段晒干。性味:辛,凉。功能主治:分散风热,凉血降压。用于感冒发热,高血压病,腹满。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田边菊
概述:田边菊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的红管药之别名。别名:山白菊、田边菊、山马兰、八月霜。药理作用:煎剂及所含黄酮在动物试验中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及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并能促进小鼠甲状腺对131碘的积聚和增加甲状腺的活力,提高肌体组织细胞的能量代谢。
-
白瓜皮
概述:白瓜皮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即《开宝重定本草》记载的冬瓜皮的别名。来源:葫芦科植物冬瓜Benincasahispida(Thunb.)Cogn.的果皮。性味归经:甘,微寒。入脾、肺经。功能主治:利水消肿,清暑化湿。主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暑湿泄泻,荨麻疹。现用于治疗糖尿病。
-
白镜子
概述:白镜子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山东中草药手册》记载的照山白之别名。1.治慢性支气管炎,风湿痹痛,月经不调,闭经,痛经,高血压病。又含金丝桃苷、黄芪苷、山柰酚、槲皮素,东莨菪素、棂木毒素和三萜类、甾类等。药理作用:煎剂对小鼠有祛痰作用,挥发油有镇咳、祛痰作用。还可减慢心率。
-
油制豹骨
概述:油制豹骨为豹骨的炮制品。油制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并可除去腥气,便于服用。豹骨的性味归经:豹骨味辛,性温。归肝、肾经。《中华本草》:豹骨具有祛风湿、强筋骨、镇惊安神的功效。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四肢拘挛麻木、腰膝酸楚、小儿惊风抽搐。《四川中药志》:追风定痛,强筋壮骨。
-
伏地菜
概述:伏地菜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即《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附地菜的别名。别名:伏地菜、鸡肠草。来源及产地:紫草科植物附地菜Trigonotispeduncularis(Trev.)Benth.的全草。性味:微辛、苦,平。功能主治:功在止遗溺,解毒,消肿。①治遗尿,赤白痢。②捣敷发背,肿毒,漆疮,跌打损伤。
-
血蒌
概述:血蒌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广西中草药》记载的通城虎之别名。别名:定心草、一点血、血蒌。分布广西。性味归经:辛、微苦,温,有小毒。入肝、胃经。功能主治:功在祛风止痛,解毒消肿。1.治胃痛,风湿痹痛,咽喉炎,小儿惊风,跌打损伤。2.治蛇咬伤。
-
刘芙蓉草
概述:刘芙蓉草为中药名,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救荒本草》记载的蓬子菜之别名。来源及产地:茜草科植物蓬子菜GaliumverumL.的全草。2.治急性荨麻疹,稻田皮炎,痈疖疔疮,蛇咬伤,跌打损伤。还含槲皮黄苷、异槲皮苷、槲皮素-3、7-二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芸香苷、喇叭茶苷(Palustroside)、绿原酸等。
-
汗苏麻
概述:汗苏麻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的下田菊之别名。别名:风气草、汗苏麻。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1.治感冒发热,支气管炎,咽喉炎,扁桃体炎,黄疸型肝炎。2.治痈疖疮疡,蛇咬伤。化学成分:全草含贝壳杉烷型二萜类成分、下田菊酸和下田菊苷等。
-
冰凌草
概述:冰凌草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的冬凌草之别名。2.治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慢性迁延性肝炎。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内有α-蒎烯和β-蒎烯、β-榄香烯、柠檬烯、桉叶素、对聚伞花索等;醇剂及煎剂对小鼠有镇痛作用,对家兔食管有解痉作用;
-
红石胡荽
概述:红石胡荽为方剂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四川中药志》记载的红马蹄草之别名。别名:又名马蹄肺筋草、八角铜盘、金钱薄荷、红石胡荽。性味:辛、微苦,凉。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活血止血,消肿解毒。1.治感冒,咳嗽,咯血,痛经,月经不调,跌打损伤。2.治外伤出血,痔疮,骨髓炎,无名肿毒。
-
砂炒豹骨
豹骨的性味归经:豹骨味辛,性温。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四肢拘挛麻木、腰膝酸楚、小儿惊风抽搐。《药材学》:定痛镇惊,健骨强筋。《四川中药志》:追风定痛,强筋壮骨。砂炒醋淬或油制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并可除去腥气,便于服用,另外砂炒醋淬后,还可增强止痛作用。
-
地侧柏
概述:地侧柏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广西本草选编》记载的石上柏之别名。来源及产地:卷柏科植物深绿卷柏SelaginelladoederleiniiHieron.的全草。性味:苦,寒。功能主治:祛风清热,利湿,抗癌。1.治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眼结膜炎,风湿痛,湿热黄疸,胆囊炎,急性泌尿系感染。
-
醋豹骨
豹骨的性味归经:豹骨味辛,性温。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四肢拘挛麻木、腰膝酸楚、小儿惊风抽搐。《药材学》:定痛镇惊,健骨强筋。《四川中药志》:追风定痛,强筋壮骨。砂炒醋淬或油制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并可除去腥气,便于服用,另外砂炒醋淬后,还可增强止痛作用。
-
黄狗肾
拼音名:GǒuShèn英文名:《中华本草》:DogsTestisandPenis,Dog'skidney狗肾的别名:狗鞭、黄狗肾、广狗肾(《全国中草药汇编》)狗肾的处方用名:狗肾、制狗肾。狗肾的性味归经:《中药炮制学》:狗肾味咸,性温。用于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软。《本草拾遗》:主妇人产后肾劳如疟者(体热用猪肾,体冷用犬肾)。
-
小青
马鞭草科植物豆腐木的根或茎·小青:小青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本草经集注》记载的腐婢之别名。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1.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治腮腺炎。血热之吐血、衄血。鲜叶捣敷。运用:木蓝的根名大靛根,煎服治丹毒。化学成分:全草含靛苷,氧化成靛蓝,又含靛玉红。
-
矮茎冷水花
别名:圆叶豆瓣草、坐镇草来源:荨麻科矮茎冷水花Pileapeploides(Gaud.)Hook.etAr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辽宁、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性味:辛,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痈疖肿毒。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矮茎朱砂根
《全国中草药汇编》:矮茎朱砂根:拼音名:ǎiJīnɡZhūShāGēn别名:血党、矮八爪金龙、九管血、开喉箭来源: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矮茎朱砂根ArdisiabrevicaulisDiels,以根入药。秋冬采挖,洗净晒干。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清热利咽,活血消肿。用于咽喉肿痛,痈疮肿毒,蛇咬伤,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
-
矮人陀
《全国中草药汇编》:矮人陀:拼音名:ǎiR nTu 别名:狗头七来源:菊科矮人陀Gynurapseudo-china(L.)DC.[G.bodinieriLevl.],以块根入药。生境分布: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性味:苦,寒。功能主治:舒筋活血,凉血,止血。主治贫血或失血过多,风湿痛,跌打损伤,胃痛,疖疮痈肿,皮炎,湿疹。
-
矮陀陀
《全国中草药汇编》:矮陀陀:别名:金丝矮陀陀、白花矮陀陀来源:楝科地黄连属植物滇黔地黄连MunroniahenryiHarms,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或鲜用。性味:辛、微苦,凉。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风止痛,解热截疟。用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胃痛,气胀腹痛,感冒发热,疟疾。
-
芭蕉头
拼音名:BāJiāoT u别名:芭蕉、牙蕉、板蕉来源:芭蕉科芭蕉属植物芭蕉MusabasjooSiebetZucc.,以根、茎和花入药。性味:淡,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凉血,止痛。用于感冒咳嗽,头痛,高血压病,胃痛,腹痛,肝炎,痢疾,崩漏,胎动不安,尿路感染,水肿;外用治中耳炎,创伤出血,痈疖肿毒。
-
白车轴草
拼音名:B iChēZh uCǎo别名:白花苜蓿、三消草、螃蟹花、金花草、菽草翘摇来源:豆科白车轴草TrifoliumrepensL.,以全草入药。化学成份:叶含有异槲皮甙、亚麻子甙(linamarin)、百脉根甙(lotaustralin)。全草含有香豆雌酚(conmestrol)生育酚(tocopherol)、皂甙、染料木素(genistein)。染料木素有激素样作用。
-
白刺
别名:酸胖、哈尔马格、唐古特白刺来源:蒺藜科白刺属植物甘青白刺NitrariatangutorumBor.以果实入药。秋季果实成熟采收,晒干。性味:甘、酸,温。功能主治:健脾胃,助消化,安神,解表,下乳。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感冒,乳汁不下。2两,水煎服或研末泡酒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白杜鹃花
拼音名:B iD JuānHuā别名:白花杜鹃、白映山红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白杜鹃RhododendronmucronatumG.Don,以根及花入药。秋末采根,夏初采花,鲜用或晒干。性味:辛、酸,温。功能主治:止咳,固精,止带。用于咳嗽,遗精,白带。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白椴
拼音名:B iDu n来源:椴树科南京椴TiliamiquelianaMaxim.,以树皮、根。生境分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功能主治:痨伤初起:树皮或根半斤,水煎,加红糖,冲黄酒或白酒,早晚饭前分服。久咳:根7~8钱,晒干蜜炙,水煎,饭后服。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白果紫草
别名:硬根紫草来源:紫草科白果紫草Lithospermumofficinale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新疆。化学成份:根含紫草色素。功能主治:外用治关节炎。用法用量:全草适量,煎水外洗。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白鹤灵芝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鹤灵芝:拼音名:B iH L nɡZhī别名:癣草来源:爵床科白鹤灵芝属植物白鹤灵芝Rhinacanthusnasutus(L.2.抗真菌作用:从叶和茎中提取的萘并吡喃衍生物3,4-二氢-3,3-二甲基-二氢-萘并[2,3-b]吡喃-5,10-二酮对小稻枯萎病病原体(真菌)Pyriculariaoryzae有强抗真菌作用,其ED50为0.4×10-6(0.4ppm);
-
白花苋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花苋:别名:烂脚蒿、白牛膝、土牛膝、怀牛膝来源:藜科白花苋Aervasanguinolenta(L.生境分布:云南、广西。性味:微辛,平。功能主治:散瘀止痛,除湿,调经止咳,止痢。主治痢疾,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肌肉痛,月经不调,血崩,老年咳嗽。注意:忌服酸、冷。
-
石秤砣
概述:石秤砣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福建民间草药》山芝麻之别名。别名:岗油麻、山油麻、假芝麻、假油麻、石秤砣。性味:苦、微甘,寒,有小毒。功能主治:解表清热,消肿解毒。②捣敷治外伤出血,痈肿,疔疮,毒蛇咬伤。根皮含曼宋酮等。药理作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
白花猪母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花猪母菜:别名:蛇鳞菜、白线草来源:玄参科假马齿苋属植物假马齿苋Bacopamonnieri(L.)Wettst.(HerpestismonnieraH.B.K.)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性味:微甘、淡,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消肿。用于痢疾,目赤肿痛,丹毒,痔疮肿痛;外用治象皮肿。
-
白活麻
别名:活麻草来源:荨麻科荨麻属植物裂叶荨麻UrticafissaPritz.,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晒干。性味:甘、淡,微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用于风湿骨痛,小儿吐乳,皮肤湿疹。1两,水煎服或外洗。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白龙穿彩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龙穿彩:别名:白龙串彩、白龙苍、白龙昌菜、白花益母草、脓疮草来源:唇形科盘泽草属植物白龙穿彩PanzeriaalashanicaKupr.,以全草入药。性味:辛、微苦,平。功能主治:调经活血,清热利水。用于产后腹痛,月经不调,急性肾炎,子宫出血,乳腺炎,丹毒,疖肿。5钱,水煎服或全草熬膏服用。
-
白绿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绿叶:拼音名:B iLǜY 别名:羊奶果、胡颓子、天青地白、小羊奶果来源:胡颓子科白绿叶ElaeagnusviridisServett.var.delavayiLecte.,以茎皮、根皮、叶入药。功能主治:利尿排石,止咳定喘,行气止痛。主治慢性肾炎,胃痛,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果便长约1cm。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
-
白牛尾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牛尾七:别名:牛尾七、大岩七来源:蓼科白牛尾七RheumemodiWall.,以根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功能主治:苦、甘,寒。用法用量:清热解毒,止血,生肌。主治肺热咳嗽,咽喉痛,大便下血,痈肿疮毒,外伤出血。5钱,水煎服或生吃及泡酒服,亦可捣烂外包患处。
-
白皮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皮:拼音名:B iP 别名:牛千斤来源:卫矛科白皮EuonymustengyuehensisW.W.Smith,以皮入药。原形态:腾冲卫矛灌木,枝条灰白色,粗糙,具纵纹。小枝上有叶柄着生的痕迹。单叶对生;种子具红色假种皮。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谷疏林下。性味:涩;平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止血生肌。
-
白皮柯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皮柯:拼音名:B iP Kē别名:滇白栎、野槟榔来源:壳斗科白皮柯LithocarpusdealbatusRehd.,以花序入药。生境分布:四川、贵州、云南。性味:微苦、涩,温。功能主治:顺气消食,健胃杀虫。主治食积腹胀,虫积不化。
-
白婆婆纳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婆婆纳:来源:玄参科白婆婆纳Veronicaincana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华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消肿止血。主治痈疖红肿。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
白升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升麻:拼音名:B iShēnɡM 来源:蔷薇科白升麻SpiraeajaponicaL.f.var.stellarisRehd.,以根入药。拼音名:BáiShēnɡMá英文名:rootofTomentoseflowerLarkspour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须花翠雀花的根。基部苞片线状,其他苞片线状披针形,密被糙毛;凉归经:肺经功能主治:清热解表;
-
白石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石花:别名:石花、石衣、虾蟆皮来源:地衣类梅花衣科梅花衣属植物白石花ParmeliatinctorumDespr.,以叶状体入药。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性味:甘、凉。功能主治:凉血解毒。用于无名肿毒。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用菜油调匀敷患处。
-
白石英
《中医大辞典》·白石英:白石英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功能主治:功在温肺肾,安心神,利小便。②酸碱度:本品细粉加新沸过冷水振摇后的滤液,加甲基红指示液或酚酞指示液,均不得显红色。4.《本经》:主消渴,阴痿不足,咳逆(一作呕逆),胸膈间久寒,益气,除风湿痹。
-
白薯莨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薯莨:拼音名:B iShǔL nɡ别名:山仆薯、板薯、那亚、榜花薯、叶板茨、榜薯、野葛薯、山薯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白薯莨DioscoreahispidaDennst.,以块茎入药。蒴果三棱状长椭圆形,硬革质,长3.5-7cm,宽2.5-3cm,密被柔毛;薯蓣皂甙(Dioscine)为薯蓣碱之二氢异构体,作用性质相似,但较弱。
-
白线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线蛇:拼音名:B iXi nSh 别名:黄脊游蛇、白脊蛇、黄脊蛇、白蛇来源:有鳞目游蛇科黄脊游蛇Coluberspinalis(Peters),以去内脏全体入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平原、丘陵、山麓或河床等开阔地,河流附近、旱地、林区都可发现。肝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止痛。主风湿性关节疼痛;
-
白珠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珠树:拼音名:B iZhūSh 别名:滇白珠树、小透骨草、透骨香、钻骨风、火炭子、透骨草[云南、贵州]、满山香、满天香、洗澡叶、冬绿树来源:为杜鹃花科白珠树属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yunnanensis(Franch.)Rehd.,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胃寒疼痛。
-
白子菜
拼音名BáiZǐCài别名白背三七、白东枫、玉枇杷、三百棒、厚面皮、鸡菜、大肥牛、白番苋、白红菜、疔拔来源菊科土三七属植物白子菜Gynuradivaricata(L.性味甘、淡,寒。用于支气管肺炎,小儿高热,百日咳,目赤肿痛,风湿关节痛,崩漏;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乳腺炎,疮疡疔肿,烧烫伤。5钱,水煎或泡酒服。
-
白紫草
《中医大辞典》·白紫草:白紫草为中药名,出自《云南中草药》,为《滇南本草》记载的黑阳参之别名。1.治虚劳发热,头昏,热淋,膏淋。《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紫草:拼音名:BáiZǐCǎo别名:黑阳参、狗舌草、牛舌头菜来源:紫草科长蕊斑种草属植物长蕊斑种草Antiotremadunnianum(Diels)Hand.夏秋采集,切片晒干。
-
百步还阳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步还阳丹:拼音名:BǎiB H iY nɡDān别名:鸟巢兰来源:兰科兜被兰属植物二叶兜被兰Neottianthecucullata(L.)Schlecht.,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小苞片披针形,最下面的长于子房,向上依次变短;性味:甘;肝经功能主治:活血散瘀;主跌打损伤;骨折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5-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