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全國中草藥彙編》:貓人蔘
2.1 拼音名
Māo Rén Shēn
2.2 別名
2.3 來源
獼猴桃科獼猴桃屬植物鑷合獼猴桃Actinidia valvata Dunn,以根入藥。夏秋採挖,洗淨切片曬乾。
2.4 性味
苦、澀,涼。
2.5 功能主治
2.6 用法用量
鮮根1~2兩。本品亦用於試治癌症。
2.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貓人蔘
3.1 出處
出自《浙江民間常用中草藥》
3.2 拼音名
Māo Rén Shēn
3.3 英文名
Root of Valvate Actinidia
3.4 別名
3.5 來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tinidia valvata Dunn
3.6 原形態
對萼獼猴桃 落葉木質藤本。小枝皮孔較顯着;髓白色,實心或呈片狀。單葉互生;葉柄淡紅色,長1.5-2cm,無毛;葉片近膜質,卵形至長方卵形,長5-13,寬2.5-7.5cm,先端短漸尖至漸尖,基部截圓至闊楔形,邊緣有細鋸齒,兩面均無毛,側脈5-6對。聚傘序具2-3朵或僅1花單生;花單生性,雌雄異株或單性花與兩性花共存;萼片2-3,卵形至長方卵形,長6-9mm;花瓣7-9,白色,近圓形,長1-1.5cm,寬1-1.2cm;雄蕊多數;子房瓶狀,長約5mm,無毛,花柱比子房稍長。漿果成熟時橙黃色,卵球形,長2-2.5cm,無斑點,先端有尖喙,基部有返折的宿存萼片。花期5-6月,果期7-9月。
3.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低山區山谷叢林中。
3.8 性狀
性狀鑑別 根粗長,有少數分枝。商品均已切段,直徑3-5cm,長1-4cm,外皮厚0.2-0.5cm。表面紫褐色,較光滑,栓皮易成片狀剝落,脫落處顯白色粉霜。質堅硬,切麪皮部棕褐色,較平坦,木質部黃白色,有細密小孔(導管),略呈同心環排列,中央髓細小,直徑約0.2cm,顆粒性。黃白色。氣微,味微辛、微苦。
3.9 鑑別
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5g,置帶塞錐形瓶中,加水50ml,置水浴(70-80℃)溫浸2h(前1h內時時振搖),濾過。取濾液1ml,加碘化鉍鉀試液1-2滴,立即顯橙黃色沉澱。改用碘-碘化鉀試液,顯棕紅色沉澱。
3.10 性味
苦;澀;涼
3.11 歸經
3.12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主呼吸道感染;夏季熱;白滯;癰腫瘡癤;麻風病
3.13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
3.14 附方
①治癰癤:鑷合獼猴桃鮮根一兩五錢,凌霄恨三錢,水煎服。②治白帶:鑷合獼猴桃鮮根二兩,六月雪五錢,貫衆一錢,金燈藤一兩五錢,水煎服。(功用主治以下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3.15 臨牀應用
治療麻風病。每日用貓人蔘3-4兩,濃煎4 小時以上1次口服;或分別加用苯丙碸、氨苯碸。氨硫脲、麻風寧、大麻鳳九綜合治療。臨牀治療65例,獲顯效21例,細菌陰轉或平均指數減少,大部分皮損消退,周圍神經明顯變細變軟,知覺大部分或部分恢復;有效37例,細菌有不同程度減少或改善,部分皮損消退,周圍神經變細變軟,知覺有不同程度進步;無效7例。初步觀察,貓人蔘無論單用或綜合治療瘤型及界線類麻風,細菌減少速度均較單用礬類藥物治療爲快,其中綜合治療又比單用療效爲高,尤其對長期麻風反應不能接受礬類藥物的病人療效更好。對症狀的改變方面,反應期的病人皮損消退快,顯着進步及進步者佔90.7% ,周圍神經及知覺改變亦有不同程度進步,較單用礬類藥物顯着;但結核樣型麻鳳(特別是穩定期結核樣型病人)療效不及瘤型及界線類。因此臨牀應用必須往意病例選擇。
3.16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