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雌雄异株
雌雄异株指在具有单性花的种子植物中,雌花与雄花分别生长在不同的株体而言。仅有雌花的植株称为雌株,仅有雄花的称为雄株。苔藓和蕨类植物雌雄两性的繁殖器宫是分别在不同的株体上形成的,例如槐叶(SalvinianatansAll.)和(MarsileaquadrifoliaL.)的原叶体,苔藓类植物的原丝体,最初的有性世代也称为雌雄异株。
-
木姜子根
樟科植物木姜子的根·《中医大辞典》·木姜子根:木姜子根为中药名,出自《重庆草药》,为《贵州草药》记载的木椒根之别名。治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心胃冷痛,腹痛吐泻,跌打损伤。叶片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7-14cm,宽2.5-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略圆,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粉绿色,被疏柔毛,中脉稍密。
-
啤酒花
啤酒花啤酒花是桑科医葎草属一个种,学名HumuluslupulusL.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雌花为穗状花序,由30-60片淡黄色苞片组成,覆瓦状排列,长椭圆形或松果状卵形,苞片基部布有密密麻麻的黄色粉状颗粒,俗称黄粉。当大部分新芽出土后再将根土扒开,从中选留壮芽3-5个,再覆土盖好。雌雄异株;8月,果期9~性味性平,味苦。
-
阿月浑子
概述:阿月浑子为漆树科植物阿月浑子PistaciaveraL.的果实。小叶无柄或几无柄,叶卵形或阔椭圆形,长4-10cm,宽2.5-6.5cm,顶生小叶较大,先端钝或急尖,具小尖头,基部阔楔形、圆形或截形,侧生小叶基部常不对称,全缘,叶上面无毛,叶下面疏被微柔毛,革质。生育期180-210天左右。主肾虚腰冷、阳痿、脾虚冷痢。
-
江南地不容
叶柄长7-10cm,有时可达14cm,盾状着生于距叶片基部1-2cm处;雄株为复伞形聚伞花序,总花序梗长2-5cm,稍肉质,顶端有小苞片,小聚伞花序有梗,5-8个伞形状簇生于假梗的未端,假伞梗纤细;化学成份:江南地不容根含 环藤宁碱(cycleanine),头花千金藤碱(cepharanthine)及小檗胺(berbamine)等生物碱。
-
无根藤属
花小,两性,极稀由于不育而呈雌雄异株或近雌雄异株,生于鳞状苞片之间,排成穗状、头状或总状花序;能育雄蕊9,花药2室,第一、二 无腺体而药室内向,极稀第二 退化成狭长雄蕊,第三 基部有一对近无柄的腺体;果包藏于一肉质的花被筒内,但彼此分离,顶端开口,并有宿存的花被裂片。属下物种无根藤
-
矮杨梅果
拼音名:ǎiYánɡMéiGuǒ别名:杨梅果、滇杨梅、酸杨梅来源:药材基源:为杨梅科植物云南杨梅的果实。叶片长椭圆状倒卵形至短楔状倒卵形,长2.5-8cm,宽1-3cm,先端急尖或钝圆,基部楔形,中部以上常有少数粗锯齿,成长后上面腺体脱落留下凹点,下面腺体常不脱落,无毛或有时上面中脉上有稀疏柔毛;雌雄异株;性味:酸;
-
白果槲寄生
雌花序聚伞式穗状,顶生或腋生于茎叉状分枝处,总花梗长约2mm,具花3-5朵,顶生的花具2枚苞片或无,交叉对生的花各具1枚苞片;开始时对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无影响,48h后吞噬细胞指数明显增加,于120小时恢复正常;毒性:白果槲寄生植物汁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约为32mg/kg,其多糖组分小鼠腹腔注射的一次耐受量大于2.25g/kg。
-
豹皮樟
拼音名:BàoPíZhānɡ英文名:ChineseLitse别名:扬子木姜子、剥皮枫、花壳柴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豹皮樟的根及茎皮。叶柄长1-2cm,上面有柔毛;雌雄异株;花被片6,等长,长约2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m以下的山地杂木林或林缘及旷野、沟边。理气行水。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用于水肿、胃痛。
-
薄雪草
拼音名:BáoXuěCǎo别名:小毛香、火绒草、小白头翁、小毛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薄雪火绒草的花。叶狭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下部叶倒卵状披针形,长2.5-5.5cm,宽0.5-1.3cm,基部急狭,无鞘部,先端尖,有长尖关,边缘平或稍波状反折,上面有疏蛛丝状毛或脱毛,下面被银白色或灰白色薄层密茸毛。花冠长约3mm;
-
藏山药
拼音名:CánɡShānYɑo别名:山药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三角叶薯蓣的根茎。单叶互生;雄花常2朵簇生,排列于花序轴上,组成穗状花序;苞片膜质,圆卵形,先端尖;根茎还含三角叶薯蓣甙(deltonin),三角叶薯蓣混甙(deltoside),薯蓣皂甙(dioscin),着蓣皂甙元三葡萄糖甙性味:甘;肺虚久咳;肾虚遗精;
-
大风药
拼音名:DàFēnɡYào别名:叶青、纤序鼠李、皂布叶、染布叶。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尼泊尔鼠李的根、茎。R.tonkinensisauct.nonPitard.]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茎,切段晒干。花单性,雌雄异株。有5个退化雄蕊;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疏或密林中,或灌丛中。性味:涩;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豺皮樟根
出处:《泉州本草》拼音名:Ch iP ZhānɡGēn来源:为樟科植物扬子黄肉楠的根。原形态:扬子黄肉楠,又名:白柴、香叶子、剥皮枫、花壳柴、过山香、山肉桂。生境分布:生于丘陵地、山地下部的灌木林中。功能主治:《泉州本草》:治胃冷作痛,血痢,关节痛风,劳力过度胸闷不舒。(《泉州本草》)③治水肿:豺皮樟根一两。
-
臭柏
春、夏采,晒干。药理作用:沙地柏含香桧醇及鬼臼毒素0.2%,后者对小鼠肉瘤有伤害作用,能使其出血、坏死。性味:《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苦,平。附方: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布氏杆菌病,皮肤盛痒病:臭柏、蒙古莸、白龙穿彩、麻黄、茵陈、地构叶、北五加、小白蒿各一斤(以上均系鲜品)。
-
臭山羊
《*辞典》:臭山羊: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拼音名:Ch uShānY nɡ别名:臭常山(《中国植物图鉴》),臭苗(《中国药植志》),大山羊、骚牯羊、地栀子、栀子黄(《贵州民间方药集》),和常山(《中药志》),大骚羊(《贵阳民间药草》),白胡椒、大素药(《贵州草药》)。单叶互生;花柄基部有卵形苞片1枚;
-
串珠耳叶苔
拼音名:ChuànZhūěrYèTái别名:列胞耳叶苔、地蓬草、树青苔来源:药材基源:为耳叶苔科植物串珠耳叶苔的植物体。叶3列,侧叶阔卵形,排成2行,长约0.95mm,宽约0.7mm,全缘,易向腹面卷曲,其腹瓣呈囊状膨起;2.显微鉴别叶横切片:细胞呈不规则多边形,近叶基中部散有1-2列大型油细胞。
-
吹风藤
拼音名:ChuīFēnɡTénɡ别名:构芭、双飞蝴蝶、牛奶藤。叶片薄纸质,长卵形至卵形,长6-17cm,宽3-11cm,先端长渐尖有时急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上面沿脉被硬伏毛,密具细颗粒状突起,下面密被白色或淡黄色粗硬伏毛及少数直柔毛;花雌雄异株,伞房圆锥花序腋生,密被锈色绒毛;子房不发育,被刺状长柔毛;性味:辛;
-
粗茎罗锅底
拼音名:CūJīnɡLuóGuōDǐ别名:锣锅底、蛇莲、曲莲。雄花序总状或与一单花并生,3-7(-12)朵花生于2-4cm长的花序轴上,无苞片,花序轴纤细,丝状,无毛;雌雄花单生,花梗丝状,长2-4cm,初时有微柔毛,老后变无毛,花萼、花冠同雄药,但较之秀大,药萼裂片长1cm,花冠裂片近2cm;小毒功能主治:健胃行气,解毒。
-
岗柃叶
拼音名:GǎnɡLínɡYè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岗柃的叶。单叶互生;雌花花瓣披针形,长约2.5mm,无雄蕊,子房无毛,花柱长约2mm,先端3深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2000m的山坡、林缘、沟边。性味:微苦;平归经:肺;肝经功能主治:祛痰止咳;解毒消肿。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
凤尾蕉叶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F nɡWěiJiāoY 来源:为苏铁科植物苏铁的叶。花期夏秋。归经:《闽东本草》:入肝、胃二经。功能主治:理气、活血。②《福建民间草药》:活血行瘀,去风解毒。附方:①治胃痛:铁树叶五钱,水煎服。(《指南方》)③治妇女经闭:苏铁叶晒干烧存性研末,每次取二钱,用红酒送下,日服一次。
-
大风药叶
拼音名:DàFēnɡYàoYè别名:纤序鼠李叶。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尼泊尔鼠李Rhamnusnapelensis(Wall.R.tonkinensisauct.nonPitard.]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疏或密林中,或灌丛中。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水火烫伤;跌打损伤;
-
大黄树
拼音名:DàiHuánɡShù别名:白走马胎、盐巴菜、木桃果、长叶子老重。来源: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栀子皮的根及树皮。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下面近无毛或有灰黄褐色柔毛,叶缘有细锯齿。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一般栽培5-7年后才开花结果,秋后果实陆续成熟,应分批采收,最好选头两批成熟而饱满的果实留种。
-
大金发藓
出处:《中国药植志》拼音名:D JīnFāXiǎn别名:独根草(《中国药植志》),小松柏、岩上小草、眼丹药、一口血(《贵州草药》),矮松树、万年杉(《四川常用中草药》)。来源:为金发藓科植物大金发藓的全草。雌雄异株;附方:①治盗汗咳嗽:小松柏三钱,黄柏二钱,沙参三钱,梧桐树皮二钱,大血藤二钱,五皮风二钱。
-
大麻疙瘩
拼音名:DàMáGēDɑ来源:药材基源:为胡椒科植物蒟子的全株。叶薄纸质,卵圆形、阔卵形或枝端的为椭圆形,长10-15cm,宽6-10cm,先端短尖,基部心形,两侧不等,上面无毛,下面沿脉上被微硬毛和细腺点,叶脉9条,最上1对互生,离基1.2-3cm从中脉发出,余者均基出;性状:性状鉴别茎圆柱形,直径约1cm;性味:辛;
-
大酸浆草
拼音名:DàSuānJiānɡCǎo别名:大酸酸、草麻黄、土麻黄、土大黄、川滇酸模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戟叶酸模的根或全草。叶片3深裂,裂片线形,中裂片长线形或近线状披针形,长1.5-3.5cm,两侧耳状裂片外展或向上弯,裂片长0.5-1.5cm,叶基戟形,全缘,无毛,有白粉;雌雄异株,苞片膜质,撕裂状;性味:酸;
-
大叶樟
拼音名:DàYèZhānɡ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锈叶新木姜子的叶。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0-17cm,宽3-6cm,先端近尾状渐尖或尖,基部楔形,革质,幼叶两面密被锈色绒毛,后毛渐脱落,老时上面仅基部中脉有柔毛,下面沿脉有柔毛外,其余均无毛。性味:辛;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湿止痒。
-
到老嫩
拼音名:DàoLǎoNèn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大叶冷水花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leamartinii(Levl.)Hand.Mazz.[BoehmeriamartiniLev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基出脉3条,侧脉近横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1600m的阴湿山地、沟旁及岩壁上。性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灯油藤子
拼音名:DēnɡYóuTénɡZǐ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锥序南蛇藤的种子。单叶互生;雌雄异株,花梗长3-5mm,基部具关节,花淡绿色,直径3-4mm,5数;蒴果近球形,直径达lcm,3裂,每裂瓣有1-2颗种子。花期4-6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灌丛中。性味:苦;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止痛;主风湿痹痛;
-
钓樟根皮
原形态:大叶钓樟,又名:豫(《山海经》),钓樟(《别录》),乌樟(陶弘景),枕木(《史记正义》),丁丁黄、小叶甘檀、野樟树、光狗棍。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溪边、路旁的灌木丛中。化学成份:根含无根藤碱、新木姜子碱。③《日华子本草》:治奔豚,脚气,水肿,煎服,皮煎汤洗疮痍,风瘙,疥痹。
-
冬里麻根
拼音名:DōnɡLǐMáGēn别名:水麻柳根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水麻的根或根皮。叶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4-16cm,宽1-3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钝,边缘密生小牙齿,上面粗糙,下面密生白色短绒毛;雌雄异株;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丘陵或低山溪边或林边。性平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消肿。跌打伤肿;
-
杜松实
^^生,针形,长10~化学成份:球果含挥发油,中有α-蒎烯36.3%、月桂烯12.9%、Δ3-蒈烯0.8%、柠檬烯1.6%,对-聚伞花素0.9%、β-榄香烯2.0%、石竹烯0.4%、葎草烯0.4%、γ-荜澄茄烯0.2%、松油烯醇0.02%、龙脑和香茅醇0.20%、茴香醚0.05%等。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利尿。
-
方榄
出处:方榄始载于《纲目》橄榄条下,云:“又有一种方榄,出广西两江峒中,似橄榄而有三角或四角 ”所述与本种相符。小叶5-6(-10)对,坚纸质,长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长10-20cm,宽4.5-6cm,先端骤狭渐尖,尖头长1-1.5cm,基部圆形,偏斜,常一侧下延,边缘波状或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被柔毛;平功能主治:清肺利咽;
-
榧枝叶
拼音名:FěiZhīYè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豆杉科植物榧树的枝叶。小枝近对生或 生,一年生小枝绿色,二至三年生小枝黄绿色、淡褐色或暗绿黄色,稀淡褐色。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叶腋,雌球花成对生于叶腋,基部各有2对交叉对生的苞片及外侧的一小苞片,胚珠直立,单生于假种皮上。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
分枝火绒草
拼音名:FēnZhīHuǒRónɡCǎo别名:火艾、火草、白蒿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的戟叶火绒草的全草。根状茎分枝短,骨数个至10余个簇生的花茎和少数与花茎同形的不育茎,无莲座状叶丛。雌花花冠丝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3500m的高山和亚高山的林、干燥灌丛、干燥草地和草地,常在片生长。性味:味淡;
-
醋柳果
化学成份:果实含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β-D-葡萄糖甙、异鼠李素-3-β-芸香糖甙及槲皮素、山奈酚的低糖甙。种子油含2.l%非皂化物质,内含玉蜀黍黄素、隐黄素、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西红柿烃,并有0.78谷甾醇,维生素E_212毫克%。功能主治:①《西藏常用中草药》:活血散瘀,化痰宽胸,补脾健胃。
-
残槁蔃
《*辞典》:残槁蔃: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C nGǎoQi nɡ别名:楠木根(《南宁市药物志》),大疳根(《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樟科植物潺槁树的根、根皮或树皮、叶、种子。15米,内皮有粘质,嫩枝、叶柄、叶下面、花序多少有柔毛。(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②治疮疖,乳腺炎初起:潺槁树皮、叶捣敷患处。
-
葛蕈
《*辞典》:葛蕈: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GěX n别名:葛乳、葛花菜(《纲目》),葛菌、红血莲(《四川中药志》),螺丝起(《湖南药物志》)。叶螺旋互生,着生于花茎上,退化,呈鳞片状,卵形、阔卵形或狭卵形,橙黄色。性味:苦甘,凉。附方:①治肺热咳嗽吐血:葛菌、肺筋草、鹿衔草、岩白菜、白茅根、狗地芽根。
-
狗枣猕猴桃
原形态:狗枣猕猴桃藤本,长达7m。单叶互生;叶片膜质或薄纸质,一部分叶片在其先端有一大块白色或淡红色斑块,有时下延到中部以下,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6-15cm,宽3-12.5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稀近截形,通常不对称,边缘具刚毛状细锯齿,两面无毛或上面散生刚毛或下面沿叶脉有柔毛,尤以中脉下段为多,侧脉6-8对。
-
蛤叶薯
拼音名:HáYèShǔ别名:单边救主、三百棒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山葛薯的根茎。茎左旋,光滑无毛。单叶互生;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序穗状或总状,有时分枝,单生,很少2-3个生于叶腋;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基部,花丝长约1.25mm,向外弯曲;蒴果三棱形,每棱翅状近半月形,长1.5-2cm,宽l.0-1.5cm;性味:辛;
-
旱柳叶
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拼音名:H nLiǔY 别名:河柳、言叶柳、小叶柳(《中国经济植物志》)。叶披针形,长5~25毫米,花序轴有柔毛,雌花有2个腺体。性味:味微苦。功能主治:散风,祛湿,清湿热。③治关节炎肿痛:鲜旱柳枝叶,煎汤外洗或旱柳枝五钱,寄生、桑枝、五加皮各三钱,透骨草二至三钱。
-
黑塔子根
《*辞典》:黑塔子根: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HēiTǎZǐGēn别名:油柿根(《分类草药性》)来源:为柿科植物福州柿的根。11月采挖,晒干。雌花多为单生,花萼4深裂,阔卵形,先端尖,两面生柔毛,宿存,萼片于花后增大;附方:①治肠风下血:黑塔子根四两,牛奶子根二两,落地金钱二两,葛菌二两。炖猪大肠服。
-
衡州乌药
《*辞典》:衡州乌药:出处:《本草图经》拼音名:H nɡZhōuWūY o别名:矮脚樟(《中国药植图鉴》),木防己、十八症、九皮英、托食茶、消食树(《广西药植名录》)。木兰花碱除箭毒样作用外,主要为神经节阻断作用(见青木香条)。①《国药提要》:驱虫,利尿。③《广西植物名录》:散瘀消肿,祛风止痛。
-
红花栝楼
拼音名:HónɡHuāGuāLóu别名:栝楼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红花栝楼的根。苞片阔卵形或倒卵状鞭形,长2.5-4cm,宽约3cm,深红色,被短柔毛,边缘具锐裂的长齿;花萼筒长4-6cm,红色,先端扩大,径10-14mm,被短毛,裂片线状披针形,长12-16mm,宽3-5mm,先端渐尖,全缘或略具细齿;胸闷胸痛;
-
红叶木姜子根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载有野春桂,云:"野春桂花倮罗持售于市,见其折枝,红干独劲,绿叶未生,擎来圆紫苞,迸出金粟。拼音名:HónɡYèMùJiānɡZǐGēn别名:樟树根、油炸条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红叶木姜子的根。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谷常绿阔叶林中空隙处或林缘。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止痛。
-
猴接骨草
拼音名:HóuJiēGǔCǎo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短叶赤车的全草。原形态:小草本,长达25cm。雌雄异株;雌花为团伞花序,腋生,宽3-4mm,有极短的总花粳或无,苞片披针形,雌花5基数,萼裂片大小不等,2-3枚较大,先端常有小角;退化雄蕊披针形。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溪沟边或石上。性味:苦;主跌打损伤;
-
胡桐泪
归经:入胃经。①《唐本草》:主大毒热,心腹烦满,水和服之取吐。②《本草汇言》:胃家虚寒不食者勿用。(《圣惠方》)⑤治牙齿宣露有脓血出,及小儿虫蚀疳断:葶苈、胡桐泪各半两。《日华子》以之治风虫牙齿痛,李珣谓其能治骨槽风、齿匿,元素言瘰疬非此不能除,皆资其苦能杀虫,咸能入骨软坚,大寒能除极热之用耳。
-
花叶冷水花
拼音名:HuāYèLénɡShuǐHuā别名:金边山羊血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花叶冷水花的全草。花雌雄异株;花期9-11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我国各地温室常见有栽培、观赏。药理作用:本品能抑制结核杆菌及钩端螺旋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性味:淡;性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疔疮肿毒;
-
黄茶根
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异叶鼠李的根、枝叶。花单性,雌雄异株,单生或2-3朵簇生于叶腋,黄绿色,花萼5裂,裂片外面被疏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450m的山坡、灌丛和林缘。根茎含女儿茶多糖(NLC-A),相对分子质量1.2×l0(4),其结构为以 (1 4)-D-葡萄糖残基为主链,并在0-6位有分枝的葡聚糖。
-
黄龙藤
出处:黄龙藤收载于《植物名实图考》蔓草类,说"黄龙藤生云南山中。单叶互生,革质;叶片卵形、长圆状卵形或狭长圆状卵形,长7-11(-17)cm,宽2-3.5(-5)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钝下延至叶柄,上面干时褐色,下面带苍白色,疏生腺齿或有时全缘,侧脉4-8对,网脉稀疏。性味:苦;性平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黄龙藤叶
拼音名:HuánɡLónɡTénɡYè别名:五香藤叶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合蕊五味子的叶。单叶互生,革质;叶片卵形、长圆状卵形或狭长圆状卵形,长7-11(-17)cm,宽2-3.5(-5)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钝下延至叶柄,上面干时褐色,下面带苍白色,疏生腺齿或有时全缘,侧脉4-8对,网脉稀疏。性味: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