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荊子葉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màn jīng zǐ yè

2 出處

《嶺南採藥錄》

3 拼音名

Màn Jīnɡ Zǐ Yè

4 別名

白背葉(《嶺南採藥錄》)。

5 來源

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或蔓荊的葉或枝葉。

6 化學成份

蔓荊的細枝(幹)含揮發油0.11~0.12%。葉(幹)含揮發油0.28%。油含α-蒎烯莰烯55%,乙酸松油醇酯10%,二萜醇20%。葉中還含紫花牡荊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和一種四羥基甲氧基黃酮-α-D-葡萄糖甙。

7 性味

《陸川本草》:"辛苦,微寒。"

8 功能主治

①《嶺南採藥錄》:"葉,治跌打損傷,搗爛衝酒服,渣外敷;煎服治頭風。"

②《陸川本草》:"枝葉,消腫止痛。治刀傷止血跌打損傷風溼疼痛。"

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搗汁衝酒飲。外用:搗敷。

10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