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药
采药气功内丹术术语。丹功中产药后,须及时采取归源,谓之采药。为炼精化气四诀要之一。又说:“神守玄宫,意迎牝府”,乃采药诀要。又有主张用武火者,以舐(舌抵上腭)、吸(吸气)、撮(撮肛)、闭(闭口鼻)四字诀导引之,逼令药物归炉、阳物平缩,行周天运转以炼精化炁。
-
荷包牡丹根
《*辞典》:荷包牡丹根:出处:《汪连仕采药书》拼音名:H BāoMǔDānGēn别名:土当归(《纲目拾遗》)。蒴果细长圆形,种子细小,有冠毛。生境分布:东北、西北、华北及云南均有栽培。化学成份:全株含隐品碱、原阿片碱、血根碱、黄连碱,以及白屈菜红碱、白屈菜玉红碱、白屈菜黄碱、华紫堇碱、斯氏紫堇碱、牛心果碱等。
-
桐君
相传为黄帝之臣,以擅长本草著称。从事采药,多识草木性味,定三品药物,立君、臣、佐、使医方理论。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序强调:“至於药性所主,当以识识相因,不尔何由得闻,至于桐雷,乃著在於编简,此书应与《素问》同类”,“又有桐君《采药录》,说其花叶形色;《药对》四卷,论其佐使相识”。
-
止火
止火气功内丹术术语。谓丹功中停止用意而温养成丹。又特指炼精化气阶段的3手功夫。《还乡集》:“药产则采炼而运周天,随采随运,终至药无可采而止。至此当知止火,以免伤丹。参见“产药”、“采药”、“封炉”、“炼药”等条。
-
无患子中仁
《*辞典》:无患子中仁: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W Hu nZǐZhōnɡR n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树的种仁。性味:《纲目》:辛,平,无毒。治疳积,蛔虫病,腹中气胀,口臭。②《纲目》:煨食辟恶,去口臭。⑤《广西中药志)):煨食治蛔虫。(《岭南草药志》)②治小儿腹中气胀:无患子仁三、四枚,煨熟良。
-
香茅根
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XiānɡM oGēn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香茅的根,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香茅条。化学成份:根茎含生物碱0.3%。此生物碱具有吲哚环。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止心气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
-
羊角纽花
《*辞典》:羊角纽花:出处:《本草求原》拼音名:Y nɡJiǎoNiǔHuā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羊角拗的种子的丝状绒毛。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羊角拗条。功能主治:①《本草求原》:止刀伤血。②《岭南采药录》:外敷跌打。摘录:《*辞典》
-
野芋实
《*辞典》:野芋实: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YěY Sh 别名:痕芋头花仁(《生草药手册》)。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海芋的果实。夏季采收,晒干。性味:《生草药手册》:有小毒。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治小肠气证,每服六、七粒。附方:治小肠疝气:痕芋头花仁五钱,焦猪小肚,饮汤,食猪小肚,其药不用食。
-
阴香根
《*辞典》:阴香根: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YīnXiānɡGēn来源:为樟科植物阴香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阴香皮条。性味:《岭南采药录》:味辛。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煎服,治心痛,气痛。附方:治水泻,胃痛:阴香根皮一至三钱。(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摘录:《*辞典》
-
鹰不泊薳
出处:《本草求原》拼音名:YīnɡB B Yuǎn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勒欓的嫩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鹰不泊条。化学成份:叶含橙皮甙。功能主治:①《本草求原》:同米粉食治黄疸。②《岭南采药录》:患乳疮,取嫩叶捣烂煎,酒冲服,以醉为度,用其渣敷疮之四围,中留孔以泄毒气。
-
柚核
《*辞典》:柚核: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Y uH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柚的种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柚条。化学成份:含黄柏酮、黄柏内酯、去乙酰闹米林。另有记载:种子含脂肪油40.74%,灰分2.85%。蛋白质23.87%,非氮物质11.51%,粗纤维3.09%。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治小肠疝气。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
-
指天椒
《*辞典》:指天椒: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ZhǐTiānJiāo别名:长柄椒(《苏南种子植物》)。来源:为茄科植物指天椒的果实。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单叶互生;雄蕊5,着生于花冠基部,花药纵裂;生境分布:我国南部各地多有栽培。性味:味辛,性温。功能主治:敷手疮,洗脚气,治狗咬伤。
-
珠兰根
出处:《药性考》拼音名:ZhūL nGēn来源:为金粟兰科植物金粟兰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珠兰条。性味:《药性考》:味辛,有毒。功能主治:治痈疖疮癣。②《岭南采药录》:擦飞癣。③《广州植物志》:捣烂敷疔疮。附方:治感冒,腹胀:鱼子兰(全株)五钱至一两。(《云南中草药》)摘录:《*辞典》
-
土夏枯草
概述:土夏枯草为中药名,出自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别名:由甲草、黄蜂草、土夏枯草、疳积草、蓝色草来源及产地:爵床科植物孩儿草RungiaPectinata(L.)Nees的全草。功能主治:消积滞,清肝火。①治小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喉痛,肝炎,痢疾,急性眼结膜炎,颈淋巴结结核。②治疖肿,蛇咬伤。
-
小还魂
概述:小还魂为中药名,出自萧步丹所著的《岭南采药录》,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驳骨丹之别名。别名:接骨草、小还魂、小驳骨来源及产地:爵床科植物裹篱樵GendarussavulgarisNees的茎叶。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祛风消肿止痛。1.治骨折,跌打扭伤,无名肿毒,鲜嫩枝叶捣烂,酒、醋炒外敷。2.风湿骨痛,煎服:15~
-
乌口仔
概述:乌口仔为中药名,出自《广东中药》,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铁包金之别名。主产广东、福建等地。性味归经:苦、涩,平。入肝、肺经。功能主治:散瘀止血,祛风,止痛,解毒。1.治肺结核咯血,消化道溃疡出血,风湿骨痛,睾丸肿痛,荨麻疹,疔疮疖肿。2.治蛇咬伤。化学成分:本品含槲皮素、芸香苷及β-谷甾醇。
-
甴曱草
概述:甴曱(音zāyā)草为中药名,出自《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别名:甴曱草、黄蜂草、土夏枯草、疳积草、蓝色草。来源及产地:爵床科植物孩儿草RungiaPectinata(L.)Nees的全草。功能主治:功在消积滞,清肝火。①治小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喉痛,肝炎,痢疾,急性眼结膜炎,颈淋巴结结核。②治疖肿,蛇咬伤。
-
向阳花根
概述:向阳花根为中药名,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向日葵根之别名。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行气,利尿,润肠,祛瘀。治胸胁胃脘疼痛,疝气,淋病,便秘,跌打损伤。化学成分:本品含绿原酸及微量的东莨菪苷(Scopo-lin)。还含向日葵皂苷2、贝壳杉烯酸、多糖。
-
农经酌雅
《农经酌雅》为药物学著作。清·黄山采药翁撰。撰年不详。作者参阅自《神农本草经》至《本草纲目》共29家本草著作编成此书。共分水、火、土、金石、草、谷等16部。书中列举药物异名,但略于性味主治;末附《炮炙论·序》节文。
-
本草图经
概述:《本草图经》为书名。原书已佚,佚文及图见于《证类本草》,现有辑佚排印本。《新修本草图经》25卷,目录1卷和《新修本草图》7卷,是在编写本书时广泛征集来自全国各地所产药物绘制的形态图及文字说明。图经部分则是药物的形态、采药及炮炙。书中保存了一些古本草著作的原文,系统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
武火
概述:武火:1.煎药的火候;2.气功内丹术术语。武火又称“旺火”、“大火”、“猛火”。直观火争高而冲,呈黄白色,光度明亮,热气逼人。发散取汗药宜用武火,不宜久煎。与文火相对而言。《海琼传道集》以“奋迅精神,驱除杂念”为武火之要。采药及昏沉时需用武火。《性命圭旨》:“未得丹时籍武火凝之。”
-
桐君药录
《桐君药录》药学著作。见《隋·经籍志》。三卷(《通志艺文略》作二卷)。又名《桐君采药录》,已佚。
-
庞润田
庞润田清代医家。字作云。以采药治病为生。撰《证治集解》(1891年),今存其中《伤寒捷解》两卷,另有《运气要略》已佚。
-
六候
六候气功学术语。谓小周天一候(精炁循任督运行一周)所分的生药、采药、卯沐、进阳火、酉浴、退阴符等六个环节。六候中火候进退各有要诀。
-
白饭树根
《*辞典》:白饭树根: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拼音名:B iF nSh Gēn别名:薏米蕴(《岭南采药录》),鱼眼报(《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大戟料植物白饭树的根,随时可采,洗净,切片,晒干。药理作用:有抗菌作用。功能主治:《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止痛,杀虫拔脓,治咳嗽,黄脓白泡疮,蛇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
封炉
封炉气功内丹术术语。丹药采取之后,当送归丹田封固温养,谓之封炉。为炼精化气四要诀之一。方法为归精气于丹田而以意守之。《道乡集》:“封炉者,即归土釜,恐其走失,以意而守,以目而照,先存后忘,合乎自然,即封炉之要诀也。”参见产药、采药条。
-
乌榄根
《*辞典》:乌榄根: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WūLǎnGēn来源:橄榄科植物乌榄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乌榄条。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治内伤吐血、咳嗽,以之和猪精肉煎汤服。摘录:《*辞典》
-
橙叶
《*辞典》:橙叶: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Ch nɡY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甜橙的叶片。化学成份:橙叶含挥发油0.2~0.3%,其中的主要成分为芳樟醇、柠檬醛和柠檬烯等。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捣烂敷疮,能止疼散瘀。
-
凤眼果壳
《*辞典》:凤眼果壳:出处:《广东中药》Ⅱ拼音名:F nɡYǎnGuǒK 英文名:风眼果荚(《岭南采药录》),苹婆壳(《广东中药》Ⅱ)。秋季采集成熟果实,剥取外壳,晒干。原形态:形态详凤眼果条。生境分布:产于广东等地。性状:干燥果壳鲜时呈猩红色,干时为棕褐色,长4~附方:治血痢:凤眼果壳,和蜜枣、陈皮煎汤服。
-
土阿魏
出处:汪连仕《采药书》拼音名:TǔāW i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根皮捣取的液汁凝结而成。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臭梧桐条。功能主治:宽筋活血,化痞消症。摘录:《*辞典》
-
萱草嫩苗
《*辞典》:萱草嫩苗:出处:《日华子本草》拼音名:XuānCǎoN nMi o来源:为百合科植物萱草、黄花萱草或小萱草的嫩苗。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萱草根条。性味:①《救荒本草》:叶味甘。归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功能主治:利湿热,宽胸,消食。①《日华子本草》: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除酒疸。
-
鸭脚木叶
《*辞典》:鸭脚木叶: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YāJiǎoM Y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鹅掌柴的叶,夏、秋采取。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鸭脚木皮条。功能主治:止痛,接骨,止血,消肿。治风湿骨痛,跌打骨折,伤积肿痛,刀伤出血。(《广西中草药》)②治烧伤:鲜鸭脚木叶适量,捣烂取汁,用棉签蘸涂患处;
-
玉蜀黍根
《*辞典》:玉蜀黍根:出处:《纲目》拼音名:Y ShǔShǔGēn别名:抓地虎(《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玉蜀黍条。功能主治:利尿,去瘀。治砂淋,吐血。①《纲目》:主治淋沥沙石,痛不可忍,煎汤频饮。②《岭南采药录》:利小便。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土血。
-
大钻
概述:大钻为中药名,出自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萧步丹所著《岭南采药录》记载的黑老虎之别名。功能主治:行气止痛,活血散瘀。1.治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的疼痛,风湿痛,产后瘀痛,痛经。2.治跌打损伤。鲜藤叶捣烂外敷。化学成分:藤含生物碱、酚类、三萜类(或甾醇)、挥发油。
-
大季花
概述:大季花为中药名,出自《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别名:缅栀子、蛋黄花、大季花来源及产地:夹竹桃科植物鸡蛋花PlumeriarubraL.var.acutifolia(Poir.)Bail.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暑。治感冒发热,肺热咳嗽,尿路结石,痢疾,肠炎,肝炎。又可作预防中暑的清凉饮料。
-
山花菜
概述:山花菜为中药名,出自萧步丹所著《岭南采药录》。为《食性本草》记载的鹿角菜之别名。性味:甘、咸,寒。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散结。治小儿骨蒸劳热,痰结痞积,瘿瘤,风湿痹证,痔疮。化学成分:海萝含氮、可溶盐、灰质等。黏液内含甲基半乳糖苷、甲基木糖、D-半乳糖以及由半乳糖等组成的硫酸多糖。还含牛磺酸。
-
乌龙根
概述:乌龙根为中药名,出自《广东中药》,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铁包金之别名。主产广东、福建等地。性味归经:苦、涩,平。入肝、肺经。功能主治:散瘀止血,祛风,止痛,解毒。1.治肺结核咯血,消化道溃疡出血,风湿骨痛,睾丸肿痛,荨麻疹,疔疮疖肿。2.治蛇咬伤。化学成分:本品含槲皮素、芸香苷及β-谷甾醇。
-
水瓜
概述:水瓜为中药名,出自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滇南本草》记载的丝瓜之别名。别名:天罗瓜、天吊瓜、水瓜。)Roem.的果实。性味归经:甘,凉。入肝、胃经。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凉血,解毒。1.治热病烦渴,痰喘咳嗽,肠风,痔漏,带下,血淋。2.治风虫牙痛,干品烧存性研末撒。药理作用:丝瓜皂苷A有止咳作用。
-
龙舌叶
概述:龙舌叶为中药名,出自《广东中草药》,为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记载的龙利叶之别名。分布广东、广西等地,多为栽培。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肺润燥,止咳,化痰。治肺热咳嗽,失音,喉痛,支气管哮喘,大便秘结。药理作用:叶的煎剂在试管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
三车
三车气功学术语。一指河车初动、小河车、大河车。一指羊车、鹿车、牛车,系比喻运火采药时意念的缓急轻重的程度。在精炁运转过背后三关时,初过尾闾关,称为羊车,意谓用意要轻,炁行慎缓细柔;最后过玉枕关时,称牛车,意谓此关障碍最大,须用大力冲开,炁行奋猛而过。
-
鲁永斌
鲁永斌(约1710-?年)清代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平不详。年近古稀,留心医学,博览前代本草,觉本草有繁简不当,或欠精详之嫌,遂集先贤著作之精义,汇为《法古录》三卷(1780年)。书中采药547种,列主治应用,然谓“相畏乃以相制,相反乃以相成”,故不载相畏、相反。书虽名“法古”,实甚宜今用。
-
郝公景
郝公景唐代医生。采药于泰山,治病多效。
-
刺竹笋
《*辞典》:刺竹笋:出处:《纲目》拼音名:C Zh Sǔn别名:芳竹笋(《岭南采药录》)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箨环密生棕色刺毛;7对,小横脉不显著,叶缘粗糙或一边近于平滑。小穗簇生,密集,基部有糠状鳞片,含4~性味:苦。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治竹木刺入肉:竻竹笋、酒糟、车前子、盐,同捣敷患处。
-
丁癸草根
《*辞典》:丁癸草根: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DīnɡGuǐCǎoGēn来源:豆科植物丁癸草的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痈疽,疗疮,脚气浮肿,瘰疬。治疔疮,亦治蛇伤。③《岭南采药录》:治瘰疬。(《本草求原》)④治毒蛇咬防:鲜丁癸草根或全草,捣绞汁内服一小杯,渣敷患处,六小时后,再服再敷。
-
番石榴皮
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FānSh LiuP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的根皮及树皮。树皮含鞣质18.56%和有机酸。茎皮含无色矢车菊素、诃子鞣质酸、并没食子酸、长生甙。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树皮煅灰,以臭草自然汁调涂,治湿毒疥疮。根皮,以白醋煎而含之,止牙痛;小儿患疮疖,和鸡毛煎水洗之。
-
过江龙子
《*辞典》:过江龙子: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Gu JiānɡL nɡZǐ别名:木腰子(《生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九龙藤的种子。冬季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九龙藤条。功能主治:理气止痛,活血散瘀。①《岭南采药录》:止气痛,理跌打伤,去瘀生新。②《生草药手册》:妇科消郁气痛,肝胃痛。
-
火秧竻叶
《*辞典》:火秧竻叶: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拼音名:HuǒYānɡL Y 来源:大戟科植物金刚纂的叶片。功能主治:清热化滞,解毒行瘀。治热滞泄泻,痧秽吐泻转筋,疔疮,跌打积瘀。②《本草求原》:解毒,洗骨痛,焙热治无名肿毒。(《岭南草药志》)②治蛇头疔:火秧竻叶捣碎,用冷开水洗去汁,取渣加蜂蜜或红糖捣匀外敷。
-
鸡冠苗
《*辞典》:鸡冠苗:出处:《纲目》拼音名:JīGuānMi o来源:为苋科植物鸡冠花的茎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鸡冠花条。性味:《纲目》:甘,凉,无毒。功能主治:治痔疮,痢疾,吐血,衄血,血崩,荨麻疹。②《岭南采药录》:煎水洗妇人阴部疮及火疮。附方:①治腹泻,痔疮出血,吐血,衄血,血崩:鸡冠花全草,煎水服。
-
金凤毛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JīnF nɡM o别名:翠翎草(汪连仕《采药书》),茑萝松(《植物名实图考》),女罗(《汉英韵府》),锦屏封(《广州植物志》),金丝线(《广西药植名录》)。原形态:茑萝(《花历百咏》)一年生柔弱缠绕草本,秃净无毛,长可达4米。花期春至秋季。功能主治:①《纲目拾遗》:治耳疔,痔漏。
-
金狗脊黄毛
出处:《岭南采药录》拼音名:JīnGǒuJǐHu nɡM o来源: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根茎上的细柔毛。药理作用:经118次犬、兔实验证明,对于疤痕组织、肝脏、肿脏的损伤性出血有肯定的止血作用。纯洁的粉撒布创面,异物反应与明胶海绵相似而较轻,看来也能被组织逐渐吸收而消失。功能主治:①《岭南采药录》:疗诸疮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