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疾病 中醫耳鼻喉科學 中醫學 常見病鍼灸治療 中醫耳科 中醫診斷學 中醫常見病 耳鳴、耳聾 中醫病證名
lóng yǎ
deafness-mutism[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deaf-mutism[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deaf-mutism[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聾啞(deaf-mutism)爲病證名[1]。是指以耳不能聞聲致不能言語爲主要表現的耳病[2]。
聾啞可由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頭部外傷、急性熱病及藥物中毒等原因而造成[2]。
聽力喪失(聾)而又不會說話(啞)[2]。
臨牀多爲幼年兩耳完全失聰,不能學習語言,遂由聾而致啞,此爲全聾啞[2]。亦有尚存微弱聽力,能講簡單語句者爲半聾啞[2]。
聾啞應該先治聾、後治啞[2]。待聽力稍有恢復再聾啞兼治[2]。耳聾基本恢復,當以治啞爲主,且配合語言訓練[2]。
治聾可取耳門、聽宮、聽會、翳風、中渚、外關、陽陵泉等穴爲主[2]。
治啞可取啞門、廉泉、通裏等穴爲主[2]。
取穴可參考體針,每次輪選1~2穴,用維生素B1或當歸注射液,每穴注射0.5~1.0mL;或用654-2,每穴注射5mg,隔日1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