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聋哑
聋哑的病因病机:聋哑可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头部外伤、急性热病及药物中毒等原因而造成。体针:治聋可取耳门、听宫、听会、翳风、中渚、外关、阳陵泉等穴为主。治哑可取哑门、廉泉、通里等穴为主。水针:取穴可参考体针,每次 选1~2穴,用维生素B1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射0.5~或用654-2,每穴注射5mg,隔日1次。
-
哑穴
哑穴为经外奇穴名。出《中医杂志》。颈前2穴,位于人迎与水突二穴连线中点,稍向外斜0.2寸,胸锁乳突肌前缘,深部有颈总动脉,触之脉搏应手;颈后2穴,位于风池穴之上0.4寸,枕骨下际,胸锁乳突肌终止部。主治先天性聋哑、后天性聋哑。一般颈前2穴,避开动脉,斜刺1.0~颈后2穴,直刺1.0~
-
聋穴
聋穴为经外奇穴名。出《中医杂志》。位于耳屏前方与耳屏上切迹前方之间处。左右计2穴。主治先天性聋哑、后天性聋哑、耳聋等。一般直剌0.8~1.2寸。
-
聋中
聋中为经外奇穴名。即足益聪。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小腿腓侧,腓骨小头直下3寸,腓骨后缘。主治聋哑、偏瘫、腰腿痛、下肢麻痹、多发性神经炎、风湿症、脑脊髓膜炎、肾炎。一般直刺1.0~
-
陵下
陵下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阳陵泉直下2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聋哑、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等。一般直刺1.5~2.0寸;可灸。
-
保健
保健为经外奇穴名。出《红医针疗法》。即足益聪。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小腿腓侧,腓骨小头直下3寸,腓骨后缘。主治聋哑、偏瘫、腰腿痛、下肢麻痹、多发性神经炎、风湿症、脑脊髓膜炎、肾炎。一般直刺1.0~
-
腓头下
腓头下为经外奇穴名。出《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位于小腿腓侧,腓骨前缘,腓骨小头下3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聋哑。一般直刺1.0~1.5寸。
-
上后溪
上后溪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手背尺侧缘,第五掌骨小头后方掌横纹头,与手尺侧第五掌骨基底钩骨之间凹陷连线的中点,半握拳取之。左右计2穴。主治聋哑。一般直刺1.0~1.5寸。
-
足益聪
足益聪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小腿腓侧,腓骨小头直下3寸,腓骨后缘。左右计2穴。主治聋哑、偏瘫、腰腿痛、下肢麻痹、多发性神经炎、风湿症、脑脊髓膜炎、肾炎。一般直刺1.0~1.5寸;可灸。
-
聋哑病的治疗
《聋哑病的治疗》为书名。中国人民解放军3016部队医院编。197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