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臨牀路徑(2019年版)

2019年版臨牀路徑 呼吸病臨牀路徑 臨牀路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í xìng hū xī jiǒng pò zōng hé zhēng lín chuáng lù jìng (2019nián bǎn )

2 基本信息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臨牀路徑(2019年版)》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於2019年12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有關病種臨牀路徑(2019年版)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9〕933號)印發,供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參考使用。

3 發佈通知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有關病種臨牀路徑(2019年版)的通知

國衛辦醫函〔2019〕93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

爲進一步推進臨牀路徑管理工作,規範臨牀診療行爲,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我委組織對19個學科有關病種的臨牀路徑進行了修訂,形成了224個病種臨牀路徑(2019年版)。現印發給你們(可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醫政醫管欄目下載),供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參考使用。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2019年12月29日

4 臨牀路徑全文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臨牀路徑(2019年版)

4.1 一、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臨牀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4.1.1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爲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ICD–10:J80)。

4.1.2 (二)診斷依據。

根據“柏林標準”(歐洲危急重症醫學學會組建專家小組,2012年)。

1.起病時間:已知臨牀誘因後,1周之內或新發或原有呼吸系統症狀加重。

2.胸部影像學:X線胸片或CT掃描,可見雙肺浸潤影,且不能完全用胸腔積液、肺葉/肺不張結節解釋。

3.肺水腫原因:無法用心力衰竭或液體負荷過多解釋的呼吸衰竭,如果無危險因素,需要客觀評估(如心臟超聲檢查)除外高靜水壓性肺水腫

4.低氧血癥:①輕度:200mmHg<PaO2/FiO2≤300mmHg,PEEP或CPAP≥5cmH2O(輕度ARDS患者可採用無創通氣);②中度:100mmHg<PaO2/FiO2≤200mmHg,PEEP≥5cmH2O;③重度:PaO2/FiO2≤100mmHg,PEEP≥5cmH2O。

如果所在地區緯度高於1000米,應引入校正因子計算:[PaO2/FiO2(氣壓/760)]。

注:FiO2吸入氧濃度;PaO2動脈氧分壓;PEEP:呼氣末正壓;CPAP:持續氣道正壓。

4.1.3 (三)選擇治療方案的依據。

根據《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診斷治療指南》(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2006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患者機械通氣指南(試行)》(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危重症醫學學組,2016年)。

1.原發病治療。

2.呼吸支持治療:氧療、無創機械通氣、有創機械通氣體外膜式氧合(ECMO)。

3.限制性液體管理及藥物治療:保證組織器官灌注前提下,實施限制性的液體管理,對症支持治療。

4.1.4 (四)標準住院日:病情複雜多變,4~8周

4.1.5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J80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疾病編碼

2.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牀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4.1.6 (六)住院期間的檢查項目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

(2)血氣分析、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凝血功能、腦鈉肽(BNP)或 N 端 BNP 前體(NT-proBNP)。

(3)懷疑肺內或肺外感染者: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病原學檢查。病原學標本包括感染部位標本無菌體液等。

(4)X線胸片、心電圖

(5)(5)有條件應儘量行牀旁心臟超聲、腹部彩超或肺臟超聲等。

2.根據患者病情進行:感染性疾病篩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胸部CT、支氣管鏡診療、血流動力學監測[脈波指示持續心排血量監測(PiCCO),Swan-Ganz導管等]及其他有創性檢查

4.1.7 (七)治療方案與藥物選擇

1.原發病治療:如肺部及全身性感染創傷休克燒傷等治療。

2.呼吸支持治療:氧療、無創機械通氣、病情加重時積極使用有創機械通氣。對極危重者可酌情使用ECMO。有創機械通氣患者,推薦保護性肺通氣策略,保留一定程度的自主呼吸。重度患者考慮俯臥位通氣,短時間使用肌松劑、鎮靜劑。

3.限制性液體管理,對症支持治療。

4.1.8 (八)出院標準

1.症狀明顯緩解。

2.病情穩定

3.無需要住院治療的合併症和(或)併發症。

4.1.9 (九)變異及原因分析

1.病因明確,需要進行相關診斷和治療,導致住院時間延長。

2.病因不明確、治療無效或者病情進展,需要進行相關診斷和治療,導致住院時間延長。

3.伴有影響本病治療效果的合併症和併發症,需要進行相關診斷和治療。

4.合併多器官功能障礙,轉入相應路徑。

4.2 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臨牀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爲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ICD–10:J80)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4~8周

時間

住院第1~3天

住院期間

□ 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

□ 進行病情初步評估

□ 上級醫師查房

□ 明確ARDS的病因,進行原發病治療及呼吸支持治療

□ 完善入院檢查,完成病歷書寫

□ 上級醫師查房

評估輔助檢查的結果

□ 密切觀察患者呼吸、氧合情況

□ 病情評估,根據患者病情變化選擇相應呼吸支持方式,病情惡化時及時行有創機械通氣

□ 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 住院醫師書寫病程記錄

長期醫囑:

□ 特級護理

□ 心電、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監測

□ 呼吸支持治療(吸氧、無創通氣或有創通氣

抗感染藥

臨時醫囑:

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

□ 肝腎功能電解質血氣分析血型血糖凝血功能、BNP或 NT-proBNP

□ 病原學檢查藥敏試驗

X線胸片、心電圖心臟超聲

□ 胸部CT、纖維支氣管鏡、血流動力學監測等有創性檢查(必要時)

□ 對症處理

長期醫囑

□ 特級護理

□ 呼吸支持治療(吸氧、無創通氣或有創通氣、必要時ECMO)

□ 抗感染治療

營養支持

臨時醫囑:

□ 複查血常規血氣分析、肝腎功能電解質

□ 複查X線胸片

□ 異常指標複查

□ 病原學檢查

□ 有創性檢查(必要時)

主要護理

工作

□ 介紹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

□ 入院護理評估,護理計劃

□ 隨時觀察患者情況

靜脈取血,用藥指導

□ 進行健康教育

□ 協助患者完成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

□ 密切監測生命體徵

注意痰液引流

□ 觀察治療效果及藥物反應

□ 疾病相關健康教育

病情

變異

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簽名



醫師

簽名



時間

出院前1~3天

(出院日)

□ 上級醫師查房

評估治療效果

□ 確定出院後治療方案

□ 完成上級醫師查房記錄

□ 完成出院小結

□ 向患者交代出院後注意事項

□ 預約複診日期

長期醫囑:

□ 呼吸內科護理常規

□ 二級護理/三級護理(根據病情)

□ 吸氧(必要時)

□ 根據病情調抗菌藥物

臨時醫囑:

□ 複查血常規X線胸片(必要時)

□ 根據需要,複查有關檢查

出院醫囑:

□ 出院帶藥

□ 門診隨診

主要

護理

工作

□ 觀察患者一般情況

□ 觀察療效、各種藥物作用副作用

□ 恢復期生活和心理護理

□ 出院準備指導

□ 幫助患者辦理出院手續

□ 出院指導

病情

變異

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簽名



醫師

簽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