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段脊髓損傷顱骨牽引術

神經外科手術 手術 脊髓損傷手術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ǐng duàn jǐ suǐ sǔn shāng lú gǔ qiān yǐn shù

2 英文參考

skull traction for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5 ICD編碼

93.4101

6 概述

頸椎骨折脊髓損傷病人,傷後大多發生四肢癱、尿瀦留和肋間麻痹、呼吸無力,尤其是高位頸髓損傷,呼吸更加困難,而且由於頸椎穩定,還可加重頸髓損傷,致使傷情更趨嚴重。爲了迅速穩定病情,需及早進行顱骨牽引,同時行膀胱留置導尿和氣管切開應急措施。顱骨牽引自Crutchfield 1933年報告以來,臨牀應用已很普遍,牽引後脫位頸椎可以復位,因而減輕或消除脊髓的受壓,並可防止骨折椎骨移動而加重脊髓損傷。此法仍是目前頸椎骨折脊髓損傷的有效治療方法(圖4.15.1-1)。

7 適應

頸段脊髓損傷顱骨牽引術適用於:

1.頸椎骨折骨折脫位伴有脊髓損傷者。

2.頸椎脫位關節交鎖伴有脊髓損傷者。

3.頸椎損傷後復位,但仍存在不穩定,伴有脊髓損傷者。

8 禁忌症

頸椎輕度椎體壓迫性骨折,無神經損害症狀者。

9 術前準備

1.頭皮術前常規準備。

2.顱骨牽引鉗、牽引架和重量錘等。

3.牀腳墊。

10 麻醉體位

頭皮局部浸潤麻醉。取仰臥位

11 手術步驟

11.1 1.鑽孔位置

兩側外耳孔之間,沿脊柱的縱軸,經頭頂連一直線,在距矢狀中線兩側各3~4cm處,以尖刀將頭皮戳一小口,以特製的有保護緣的鑽頭在兩側各做一顱骨鑽孔,深達顱骨板障內(圖4.15.1-2A)。鑽孔的位置亦可根據牽引軸線過伸或過屈的需要,將鑽孔的位置向前或向後移動。

11.2 2.安置牽引鉗

將克氏顱骨牽引鉗(Crutchfield tong)的兩個齒釘各置於一個鑽孔內,然後擰緊螺旋固定齒釘(圖4.15.1-2B)。

11.3 3.牽引

將牽引架掛於牀頭,牽引繩繞過牽引架上的滑車,懸掛好重量錘,墊高牀頭兩個腳做好反牽引(圖4.15.1-3)。

11.4 4.頸椎復位

牽引重量開始用4kg,並在牀旁攝頸椎側位片,觀察牽引後復位情況;如不能復位,可每隔15min增加2kg,直到復位(一般需10kg左右),總重量不超過15~20kg。證實復位後,可改用維持重量3~5kg。

11.5 5.牽引時間

需4~6周。然後進行頭頸石膏固定3個月。

12 中注意要點

小兒顱骨板較薄,行顱骨鑽孔時,應多次拿出鑽頭觀察鑽入深度,防止穿破硬腦膜引起顱內出血感染

13 術後處理

1.注意牽引鉗兩齒釘的位置,如有鬆動時可以旋緊;如齒釘脫出時應重新置入。

2.頭皮切口處每日以乙醇棉搽拭。

14 併發症

腦膜損傷時,可發生出血腦脊液漏化膿性腦膜炎,需重新更換牽引鉗位置。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