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珧柱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iāng yáo zhù

2 《*辭典》:江珧柱

2.1 出處

本草從新

2.2 拼音名

Jiānɡ Yáo Zhù

2.3 別名

馬甲柱(《閩中海錯疏》),角帶子(《本草求原》)。

2.4 來源

爲江珧科動物櫛江珧的後閉殼肌。全年都可捕捉。捕得後,剖取肉柱,鮮食;或加工爲乾製品,俗稱"乾貝"。

2.5 形態

櫛江珧(《宛委錄》),又名:珧(《爾雅》),玉珧(《爾雅》郭璞注)。

貝殼2片,大型,長可達30釐米,略呈三角形或扇形。殼頂尖細,位於殼之最前端,殼後端寬大。背緣直或略彎;腹緣前半部較直,至後半部逐漸突出。後緣直,或略呈弓形。近腹緣的殼表光滑,其他部分均有放射肋,肋上有三角形小棘。幼小個體,殼質薄,透明,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加厚。殼表顏色亦隨年齡而不同,幼小個體多呈白色或淡黃色;較大者呈淡褐或褐色;老者則呈黑褐色;頂部常被磨損而露出珍珠光澤。生長紋在殼背處細而不明顯,至腹面較粗,多呈褶襞狀。殼內面色與殼表略同。韌帶淡褐色,長與背緣相等。前閉殼肌痕小,長橢圓形,位於殼頂內面;後閉殼肌痕大,略呈圓形,位於貝殼中部。外套痕略顯,肉質部較殼小。足小,呈棒狀。足絲淡褐色,極細軟。

2.6 生境分佈

生活於淺海泥沙底。我國南北沿海都有分佈

2.7 性味

甘鹹,平。

①《本草從新》:"甘鹹,微溫。"

②《本草求原》:"甘,平,無毒。"

2.8 功能主治

滋陰補腎,調中。

①《本草從新》:"下氣調中,利五臟,療消渴,消腹中宿食。"

②《本草求原》:"滋真陰,止小便。"

③《隨息居飲食譜》:"補腎。與淡菜同。"

2.9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