腱病

運動與訓練傷 骨科疾病 疾病 其他傷患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jiàn bìng

2 英文參考

tenositis

3 概述

隨着軍事訓練和體育運動強度加大,發生肌肉肌腱附着於骨或軟骨止點處的疼痛性疾病日益增多,這是肌肉肌腱過度使用,反覆強烈牽拉引起的肌腱膠原纖維的退行性病變,英文爲tenositis或tendinopathy,中文譯成“腱病”。這類疾病不但在競技運動員中經發生,並且在軍訓士兵、娛樂體育和手工勞動的人羣中也有較高發病率,並且極難治癒。常見發病部位有肱骨外髁、肱骨內髁、肩袖止點、跟腱、髕骨上下止點等。腱病必須與傳統概念中的肌腱炎(tendinitis)和腱圍炎(paratendinitis)進行區別。以往診斷爲跟腱炎、髕腱炎肩袖炎、肱骨外上髁炎等的肌腱疾病,事實上大部分並非單一的炎症,而合併有膠原組織變性,應當改稱爲“腱病”。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用治療肌腱炎的方法去治療腱病常常無效。

腱病作爲一種概念,由德國學者在20世紀40年代首次提出,之後Puddu(1976)、Nirschl(1979)等相繼使用這種概念。1986年,Perugia在他的著作中指出:“用炎症(itis)作爲後綴的術語來描述腱組織的退行性變有很大矛盾”。因此,醫生在採用治療手段時,主要目標應阻斷膠原分解,而不是消炎。這需要相當一段時間的休息和治療,以阻斷腱病循環週期,促進膠原產生和成熟,恢復肌腱的張力和功能強度。

腱病主要表現爲局部疼痛、壓痛、腱或腱止點增粗,由於運動疼痛而導致功能障礙。X線表現爲腱或腱止點處增粗或鈣化。MRI有助於診斷,在T2加權圖像中顯示腱與骨連接處的病變組織呈高密度信號。超聲波可以顯示病變腱組織中有低迴聲區改變。

腱病需與肌腱炎區別,肌腱炎相當少見,常與腱病合併發生於跟腱或髕腱。腱圍炎是腱外層結構炎症,不管這層結構是否滑膜,通常與腱內病變有關。在某些病例,常可觸摸到“摩擦音”。臨牀上很難將腱病與罕見的肌腱炎進行區別。由於腱病相當多,作者建議寧可將其當作腱病對待

醫生耐心向患者和教練員解釋腱病的病理變化及可能後果,對那些熱身後繼續參加運動的運動員提出警告。由於腱病常與肌腱局部過度負荷、訓練錯誤有關,需檢查使用的器械,檢查動力學姿勢等,診斷和糾正可能存在的肌力不平衡。抗炎措施常用冷療、電療、注射可的松等。採用支架或護具,可減少肌腱膠原纖維的力學負荷,有助治療。與理療康復師的溝通,告訴他們疾病的病理變化,就可能的康復時間達成一致。已證實離心力量鍛鍊有效,可能是特殊的離心體操能刺激細胞的力學感受器,產生膠原,幫助逆轉腱病循環,達到治療目的。外科手術作爲腱病治療的最後選擇,可以採用病變組織切除,成功率可達75%~85%,或更好些,術後可能需要4~6個月的恢復時間。

如能對腱病能進行嚴格的、科學的治療及適當的休息,一般效果比較好,手術效果亦比較好。減少高強度的軍事訓練和體育運動,可減少腱病發生

4 疾病名稱

腱病

5 英文名稱

tenositis

6 別名

tendinopathy;腱炎

7 分類

骨科 > 其他傷患 > 運動與訓練傷 > 肌肉肌腱單位損傷

8 ICD號

T14.6

9 腱病病因

腱病是由於高強度的軍事訓練和體育運動,反覆強烈牽拉引起的肌腱膠原纖維的退行性病變所致。

10 病機

根據對外科肌腱病理標本的觀察,無論在跟腱、髕腱、肩袖,還是在肱骨內外上髁,肉眼病理結果相當一致,“腱病標本外觀呈灰暗、微棕黃色變性、腱實質生魚肉樣變性、變軟。而正常腱組織呈白色、有光澤、堅實。光鏡下,腱病膠原連續性中斷,膠原結構鬆散,出現玻璃樣變,潮標上移或鈣化。偏光顯微鏡下,正常膠原呈黃色反光,病變膠原變成綠色無光澤,結構無序(圖1)。病變組織中腱基質血管細胞成分增加,而這些細胞主要來源於成纖維細胞和成肌纖維細胞。沒有炎症細胞

11 腱病的臨牀表現

腱病主要表現爲局部疼痛、壓痛、腱或腱止點增粗,由於運動疼痛而導致功能障礙。

12 輔助檢查

X線表現爲腱或腱止點處增粗或鈣化(圖2)。MRI有助於診斷,在T2加權圖像中顯示腱與骨連接處的病變組織呈高密度信號。超聲波可以顯示病變腱組織中有低迴聲區改變(圖3)。

13 腱病的診斷

腱病主要表現爲局部疼痛、壓痛、腱或腱止點增粗,由於運動疼痛而導致功能障礙。X線表現爲腱或腱止點處增粗或鈣化(圖2)。MRI有助於診斷,在T2加權圖像中顯示腱與骨連接處的病變組織呈高密度信號。超聲波可以顯示病變腱組織中有低迴聲區改變(圖3)。

14 鑑別診斷

腱病需與肌腱炎區別,肌腱炎相當少見,常與腱病合併發生於跟腱或髕腱。腱圍炎是腱外層結構炎症,不管這層結構是否滑膜,通常與腱內病變有關。在某些病例,常可觸摸到“摩擦音”。臨牀上很難將腱病與罕見的肌腱炎進行區別。由於腱病相當多,作者建議寧可將其當作腱病對待

15 腱病的治療

15.1 教育患者

醫生必須耐心向患者和教練員解釋腱病的病理變化及可能後果,膠原病變十分難治,除了疼痛和影響運動外,肌腱的脆性增加,斷裂的可能性增加數倍。因此,必須要有一段時間的休息,對那些熱身後繼續參加運動的運動員提出警告。

15.2 生物力學減負荷

由於腱病常與肌腱局部過度負荷、訓練錯誤有關。因此,檢查使用的器械如跑鞋、球拍等,檢查動力學如跑步、投擲、發力姿勢等,診斷和糾正可能存在的肌力不平衡,以上這些都非常重要。

15.3 抗炎措施

常用冷療、電療、注射可的松等。冷療腱病十分必要,因爲腱病組織中有許多新生血管冷療可收縮血管。電療主要採用激光、高壓電刺激等,實驗室條件下電刺激可以刺激膠原合成,對腱病治療有效。沒有跡象表明:NASID和可的松腱病有任何幫助,但COX-2抑制劑是否有效尚在調查中。可的松注射治療只能提供短期效果,症狀很快復發。並且抑制膠原合成,導致腱組織部分撕裂或完全斷裂。

15.4 減輕運動負荷

採用支架或護具,可以減少肌腱膠原纖維的力學負荷,有助治療。已經證實有效的護具如膝、肘護具,足跟墊,跟腱和髕腱支具,有很多值得進一步研究。

15.5 理療和體育療法

與理療康復師的溝通十分重要,告訴他們疾病的病理變化,就可能的康復時間達成一致。根據文獻報道,平均治療時間,初次發作時可能需要2~3個月才能重返比賽;有慢性症狀患者,可能需要4~6個月才能達到治療效果。實際時間因人而已。

15.6 適當的力量鍛鍊

經證離心力量鍛鍊有效,可能是特殊的離心體操能刺激細胞的力學感受器,產生膠原,幫助逆轉腱病循環,達到治療目的。動物實驗證實適當的肌腱負荷有助於膠原排列,刺激膠原交互連接形成,兩者均有促進膠原抗張強度的作用

15.7 外科手術

外科手術作爲腱病治療的最後選擇,可以採用病變組織切除,成功率可達75%~85%,或更好些。術後可能需要4~6個月的恢復時間。

16 預後

如能對腱病能進行嚴格的、科學的治療及適當的休息,一般效果比較好。手術效果亦比較好。

17 腱病的預防

減少高強度的軍事訓練和體育運動,可減少腱病發生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