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菀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huáng wǎn

2 《*辭典》:黃菀

2.1 出處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2.2 拼音名

Huánɡ Wǎn

2.3 來源

爲菊種植物森林千里光全草。8~9月採。

2.4 形態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約50~100釐米。單葉互生;葉片廣披針形至卵狀長橢圓形,邊緣具鋸齒狀牙齒,基部楔形,兩面無毛;葉柄短。頭狀花序排列成傘房狀,小,多數,徑1.7~2.6毫米,梗短;總苞1列,苞片革質,長6~7毫米,線形;邊緣舌狀花1排,5~9個,舌片長,黃色,長13~19毫米,中央全爲管狀花。瘦果,長3.5~4毫米,無毛,冠毛長6~6.5毫米,白色。種子淡褐色。

2.5 生境分佈

生於河谷草甸子、林緣、林下陰溼地分佈我國北方及東部。

2.6 化學成份

全草生物鹼大葉千里光鹼與瓶千里光鹼等。還含洋薊素、綠原酸等。

2.7 藥理作用

參見"大白頂草"條。

2.8 性味

苦辛,寒。

2.9 歸經

入肝、脾經

2.10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治熱痢,眼腫,癰癤疔毒

2.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外用:搗敷。

2.12 附方

①治腸炎,癰瘡:黃菀鼠麴草(或火絨草),水煎服。

②治肝炎,結膜炎黃菀龍膽草獐牙菜水煎服。

③治瘡腫:黃菀,搗敷。(性味以下出《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2.13 摘錄

《*辭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