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辭典》:黃菀
2.1 出處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2.2 拼音名
Huánɡ Wǎn
2.3 來源
2.4 原形態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約50~100釐米。單葉互生;葉片廣披針形至卵狀長橢圓形,邊緣具鋸齒狀牙齒,基部楔形,兩面無毛;葉柄短。頭狀花序排列成傘房狀,小,多數,徑1.7~2.6毫米,梗短;總苞1列,苞片革質,長6~7毫米,線形;邊緣舌狀花1排,5~9個,舌片長,黃色,長13~19毫米,中央全爲管狀花。瘦果,長3.5~4毫米,無毛,冠毛長6~6.5毫米,白色。種子淡褐色。
2.5 生境分佈
2.6 化學成份
全草含生物鹼:大葉千里光鹼與瓶千里光鹼等。還含洋薊素、綠原酸等。
2.7 藥理作用
參見"大白頂草"條。
2.8 性味
苦辛,寒。
2.9 歸經
入肝、脾經。
2.10 功能主治
2.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外用:搗敷。
2.12 附方
2.13 摘錄
《*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