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苞
总苞(involucre)花序基部由多枚苞叶集合而成的一种叶性器官,各个苞叶合称为总苞片(involucralscale)。[菊科(Compositae)]。鱼腥草(Houttuyniacordata)花部有四枚白色呈花瓣状叶片,其实是总苞片。伞形科(Umbelliferae)花序轴基部上的叶片,亦有描述为总苞的,这是不正确的。
-
旋覆花
旋覆花的功效与主治:旋覆花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的功效,用于风寒咳嗽、普饮蓄结、胸膈痞满、呕吐噫气。总苞基部有时残留花梗,苞片及花梗表面被白色茸毛,舌状花1列,黄色,长约1cm,多卷曲,常脱落,先端3齿裂;鉴别:(1)本品表面观:苞片非腺毛1~性味与归经:苦、辛、咸,微温。
-
旋复花
总苞半圆形,总苞片3层,外层披针形,内面2层线状披针形或线形,光滑或微被缘毛;绿原酸能显着增加大鼠、小鼠小肠的蠕动,绿原酸、咖啡酸、奎宁酸皆可增强大鼠子宫的张力,此作用可被罂粟碱所取消,而阿托品则不能影响之。《别录》治风气湿痹,皮间死肉,通血脉,宗奭去头目风,皆其轻疏泄散之功也。20条,长约3毫米。
-
旋覆花根
基部叶花期枯萎,中部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13cm,宽1.5-4.5cm,先端尖,基部渐狭,常有圆形半抱茎的小耳,无柄,全缘或有疏齿,上面具疏毛或近无毛,下面具疏伏毛和腺点,中脉和侧脉有较密的长毛;2.欧亚旋覆花,与旋覆花不同点在于:叶片长圆或椭圆状披针形,基部宽大,心形,有耳,半抱茎。煎服平喘镇咳。
-
买麻藤
买麻藤科植物小叶买麻藤的茎藤·《中医大辞典》·买麻藤:买麻藤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别名:又名大节藤、麻骨风、接骨藤、竹节藤。1.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毒蛇咬伤,慢性支气管炎。茎叶: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根:治鹤膝风。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藤茎祛风去湿,活血散瘀。
-
火秧竻
单叶耳生;聚伞花序由3个总苞构成。功能主治:消肿,通便,杀虫.治臌胀,急性胃肠炎,肿毒,疥癞。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去湿热,消肿拔毒。(①方以下出《岭南草药志))④治疥癞:火秧竻(切片),以香油二两,贮瓦器,煎至笼焦黑色,去竻存油,和入川连、枯矾、樟脑、三仙丹、雄黄、蛇床子,为末,带热敷之。
-
菊花
菊花为眼科常用祛风清热药,具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1)用于外感风热或肝经风热及肝火上炎所致目赤肿痛、热泪不止,常与桑叶或夏枯草配伍。本品能平肝、熄风,常与石决明、白芍、钩藤等同用。(3)用于明目退翳,常与蒺藜、蝉蜕同用,如菊花散(《和剂局方》):白菊花、蒺藜、羌活、木贼、蝉蜕。总苞碟状;
-
野菊花
性味归经:野菊花味苦、辛,性微寒;野菊花的功效与主治:野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野菊花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凉血降压的功效:野菊花防治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煎服,9~总苞基部有的残留总花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蒙花苷(C28H32O14)不得少于0.80%。
-
莲叶桐属
中文名莲叶桐属拼音名lianyetongshu拉丁名Hernandia中国植物志31:465描述HernandiaL.莲叶桐属,莲叶桐科,约24种,分布中美洲和亚洲热带地区,我国有莲叶桐H.sonoraL.1种,见于台湾。生于圆锥花序分枝的顶端,中央的是雌花,基部有一杯状的小总苞,侧生的是雄花;退化雄蕊在雌花中4-5;子房下位,1室,有胚珠1颗;
-
羊蹄草
)DC.的全草。治痢疾,腹泻,便血,水肿,肠痈,聘耳,目亦,喉蛾,疔疮,肿毒。治痢疾、脱肛(配火炭母),麻疹后热毒内困,赤眼,疮疖肿毒,湿疹痒痛,乳疮(外洗或捣敷),小儿生殖器红肿(外洗或内服)。备注:同属植物小一点红外形与本种非常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总苞短于花冠,下部的叶卵形,仅有粗齿,不为琴状分裂。
-
苦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菜:拼音名:KǔC i别名:败酱草[东北]、苦叶苗、活血草、苦丁菜、苦麻菜、小苦苣、黄鼠草来源:菊科野苦荬属植物山苦荬Ixerischinensis(Thunb.)Nakai,以全草入药。叶互生,皱缩破碎,完整叶展平后呈椭圆状广披针形,琴状羽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的短刺状齿。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咽喉肿痛;
-
大戟属
中文名大戟属拼音名dajishu拉丁名Euphorbia中国植物志44(3):26描述EuphorbiaL.大戟属,大戟科,约2000种,产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有60种以上,广布于全国,有些种类有毒,有些种类茎、叶入药治肠炎、痢疾,外用治疮疥;雌花单生于总苞的中央,具长的子房柄伸出总苞之外;蒴果成熟时开裂为3个2瓣裂的分果爿。
-
山佩兰
按泽兰药材为唇形科地瓜儿苗Lycopus拼音名:ShānPèiLán别名:白头婆、佩兰、南佩兰、秤杆草、搬倒甑、野升麻、麻秤杆、秤杆升麻、红升麻、土升麻、泽兰、血升麻、细黑升麻、佩兰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单叶佩兰的全草。非腺毛由5-7(-11)个细胞组成,长200-400(-600) m,基部直径30-70 m,外壁上有疣状突起。
-
铁木属
中文名铁木属拼音名tiemushu拉丁名Ostrya中国植物志21:89描述OstryaScop.铁木属,榛木科,7种,分布于美洲、欧洲和亚洲,我国有4种,产西部、中部至北部。雄蕊3-14,花丝近顶部分叉;雌花的葇荑花序直立,每一苞片内有花2朵,每一花包藏于一膜质、被毛、囊状的总苞内。属下物种多脉铁木、天目铁木、铁木、云南铁木
-
茅苍术
拼音名:M oCānɡSh 英文名:SwordlikeAtractylodesRhizome别名:茅术、南苍术、穹窿术来源: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的根茎。头状花序顶生,下有羽裂叶状总苞一 ;功能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辟、风湿痹痛、风寒感冒、雀目夜盲。
-
板栗
板栗壳斗科。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刺芒状锯齿,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被灰白色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成直立的穗状--花序,花被6裂,雄蕊10~雌花生于雄花序基部,常3朵集生,外包针刺状总苞。3,褐色,顶端常具短柔毛,生于总苞形成的壳斗内,成熟时总苞4裂。树皮可提取丹宁和染料;
-
菊苣
在软化栽培后,直根可作饲料,含苦味物质马栗树皮素、马栗树木甙、野莴苣甙、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等,有清肝利胆功效。性味:味苦;主湿热黄疸;毛菊苣根:主根呈圆锥形,有侧根和多数须根,长10~茎生叶少,长圆状披针形。(2)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另取菊苣(或菊苣根)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
川续断属
中文名川续断属拼音名chuanxuduanshu拉丁名Dipsacus中国植物志73(1):56描述DipsacusL.川续断属,川续断科,5种,分布于欧洲、热带非洲至亚洲,我国有川续断D.asperWall.和续断D.japonicusMiq.等8种,产西南至东北,上述2种根药用,强筋骨,接断损。有刺或被粗毛草本;花排成顶生的头状花序或短穗状花序,有总苞;
-
苍耳
苍耳中毒:苍耳属菊科植物,苍耳又名菜耳、苍子棵、地葵子等,其果实、茎、叶皆人中药,药用剂量过大或误作野菜食用而致中毒。性温,味甘。3列,外列苞片小,内列苞片大,结成一个卵形、2室的硬体,外面有倒刺毛,顶有2圆锥状的尖端,小花2朵,无花冠,子房在总苞内,每室有一个,花柱线形,突出在总苞外。
-
藏紫菀
拼音名:CánɡZǐWǎn别名:青菀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缘毛紫菀的头状花序或根。总苞半于形,直径1.2-2cm,黄绿色;雌蕊1,柱头2裂,披针形,其上簇生黄色长柔毛,子房下位,冠毛1层,淡灰黄色或紫褐色,与管白色糙毛。冠毛碎片,为多细胞组成的毛状物,胞壁稍厚,具纹孔,顶端渐尖呈刺状。性味:味苦;
-
三花枪刀药根
拼音名:SānHuāQiānɡDāoYàoGēn别名:土巴戟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三花枪刀药的根。总苞2,叶状,倒披针状长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被短柔毛,长10-14mm;花萼4裂,裂片条状披针形,长约5mm;花冠蓝紫色,长约15mm,外生短柔毛,冠桅二唇形,上唇线状披针形,下唇阔,3浅裂;种子小疣状点。腰膝酸软;
-
豚草属
豚草属,菊科,近40种,主要分布于美洲,我国有豚草A.artemisiifoliaL.等1-2种,栽植或逸为野生。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叶互生或对生,全缘至掌状或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单性,雌雄异株;花冠整齐,花冠管极短,顶端5齿裂;花药近离生。总苞合生,卵形或近球形,顶端闭锁;属下物种三裂叶豚草、豚草
-
泥胡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泥胡菜:拼音名:N H C i别名:剪刀草、石灰菜、绒球、花苦荬菜、苦郎头来源:菊科泥胡菜属植物泥胡菜HemisteptalyrataBunge[H.carthamoides(Buch.-Ham.)Benth.],以全草入药。上部叶条状披针形至条形。叶互生,多卷曲皱缩,完整叶片呈倒披针状卵圆形或倒披针形,羽状深裂。常有头状花序或球形总苞。
-
心叶风毛菊
出处:本品以山芍药之名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卷九,谓:"山芍药生建昌。叶片类心形,先端长渐尖,基部心形,边缘具锐锯齿,类似掌状网脉;总苞苞片多层,先端长尖。拼音名:XīnYèFēnɡMáoJú别名:山芍药、马蹄细辛、水葫芦、山牛蒡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心叶风毛菊的根。茎生叶互生,叶柄长达15cm,基部扩大抱茎;
-
小蓟
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气微,味微苦。6层,雄花序总苞长1.8cm,雌花序总苞长约2.3cm;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炭等。如用鲜大蓟根洗净捣汁,加热水炖1小时,饭前服,治热结血淋(《福建民间草药》);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蒙花苷(C28H32014)不得少于0.70%。两面均具白色柔毛。
-
鸦葱
《全国中草药汇编》:鸦葱:拼音名:YāCōnɡ别名:罗罗葱、谷罗葱、兔儿奶、笔管草、老观笔来源:菊科鸦葱属植物鸦葱ScorzoneraglabraRupr.[S.austriacaWilld.],以根入药。外用治疔疮,痈疽,毒蛇咬伤,蚊虫叮咬,乳腺炎。根圆柱形,根颈部具多数残存纤维状残叶鞘,黑褐色。总苞片3-4层,外层卵形,内层长椭圆状披针形;
-
苦碟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碟子:拼音名:KǔDi Zi别名:苦荬菜来源:菊科野苦荬属植物抱茎苦荬菜Ixerissonchifolia(Bunge)Hance,以全草入药。总苞长5-6mm,外层总苞片5,极小,内层总苞片8,披针形,长约5mm;而双嘧达莫呈显着抑制作用[6]。4.毒性苦碟子注射液小鼠静注的LD50为44.3 8.G/kg。清热解毒。手术后疼痛;
-
东北蛔蒿
《中医大辞典》·东北蛔蒿:东北蛔蒿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功能主治:驱虫。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长圆形或长卵形,长2-3(-5)cm,宽1.2-2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裂片狭线形;茎上部叶渐小,互生,3裂或不裂。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地区砾质坡地、半荒漠草原工河湖岸边草甸及草原上。性味:味辛;
-
剪刀股
《全国中草药汇编》:剪刀股:拼音名:JiǎnDāoGǔ别名:鸭舌草、鹅公英来源:菊科苦荬菜属植物剪刀股IxerisdebilisA.Gray[I.japonicaNakai;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消肿。基生叶莲座状,叶基部下延成叶柄,叶片匙状倒披针形至倒卵形,长5-25cm,宽1-3cm,先端钝,基部下延,全缘或具疏锯齿或下部羽状分裂;性味:味苦;
-
甘菊
《中医大辞典》·甘菊:甘菊为中药名,出自《抱朴子》,即《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菊花的别名。主治外感风热,头痛,头昏,眩晕,目赤,高血压病,疔疮,肿毒。总苞片3-4层,草质,外层总苞片条状披针形,边缘几无膜质,内层总苞片短于外层的一倍半,条状矩圆形,边缘宽膜质;主湿热黄疸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4g。
-
花序
如果许多花集生于茎轴上则形成花序。11.头状花序(capitulum)花序上各花无梗,花序轴常膨大为球形、半球形或盘状,花序基部常有总苞,常称蓝状花序,如嚮日葵;_2.二歧聚伞花序(dichasium或dichasialcyme):顶芽成花后,其下左右两侧的侧芽发育成侧枝和花朵,再依次发育成花序,如卷耳等石竹科植物的花序。
-
山柳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柳菊:拼音名:ShānLiǔJ 别名:伞花山柳菊、柳叶蒲公英来源:菊科山柳菊属植物山柳菊HieraciumumbelatumL.,以根及全草入药。土医以洗肿毒,不可食。茎生叶互生,无柄,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9cm,宽0.5-1.5cm,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具疏大齿,稀全缘,边缘和下面沿脉具短毛。
-
鸭跖草
鸭跖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血的功效:鸭跖草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腮腺炎,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痢疾,水肿尿少,热淋涩痛,脚气,泌尿系感染,尿血,衄血,崩漏,白带:煎服,9~本品呈不规则的段。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全缘,基部下延成膜质叶鞘,抱茎,叶脉平行。
-
灰蓟
拼音名:HuīJì别名:大蓟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灰蓟的根工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rsiumgriseumLevl.[C.botryodesPe-trak.]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片晒干。外层和中层总苞片披针形,先端具刺,内层总苞片条形,近膜质,先端略扩展;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800-3000m的山谷或山坡草丛中。
-
钩栗
《*辞典》:钩栗: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拼音名:GōuL 别名:青叶槠(江西《草药手册》)。来源:为壳斗科植物钩栲的果实。单叶互生;雌花单生于总苞内。4厘米,有簇生而基部分枝的锐刺,刺长1~生境分布:生山地琉林中。功能主治:《浙扛天目山药植志》:治痢疾:果实(去壳)用水磨法制成淀粉,晒干。
-
分枝火绒草
拼音名:FēnZhīHuǒRónɡCǎo别名:火艾、火草、白蒿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的戟叶火绒草的全草。根状茎分枝短,骨数个至10余个簇生的花茎和少数与花茎同形的不育茎,无莲座状叶丛。雌花花冠丝状;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400-3500m的高山和亚高山的林、干燥灌丛、干燥草地和草地,常在片生长。性味:味淡;
-
见血封喉属
中文名见血封喉属拼音名jianxuefenghoushu拉丁名Antiaris中国植物志23(1):64描述AntiarisLeschen.见血封喉属,桑科,4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印度、马来半岛地区,其中见血封喉A.toxicariaLeschen.1种,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亦产之,其树干流出的乳汁有剧毒,当地少数民族叫它为“加独”。种子无胚乳,种皮坚硬。
-
千里光
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全草·《中医大辞典》·千里光:千里光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煎服:15~头状花序;总苞钟形;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2ml,置5ml量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溶液Iml,加0.5%甲酸溶液至刻度,摇匀,吸取2μl,注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计算校正因子。用于痈肿疮毒,感冒发热,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
-
九牛造
《*辞典》·九牛造:出处:《广西中草药》《陕西中草药》拼音名:JiǔNiúZào别名:五朵云、九牛七、翻天印(《陕西中草药》),震天雷(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蒴果有3棱。用法用量:九牛造茎叶,晒干研末敷外伤,鲜品捣敷无名肿毒。主治:1.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便血,崩漏,白带,月经不调,湿热痢疾,脱肛。
-
小垂头菊
拼音名:XiǎoChuíTóuJú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矮垂头菊的全草或花序。花异型,舌状花黄色,舌片倒披针形,先端有2-3个小齿;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高山草地和多石砾的山坡上。性状:性状鉴别本品皱缩成团,冠毛白色,多数与总苞片近等长,花序直径1.2-1.7cm,总苞墨绿色,披针形,无毛,长约10mm;利水消肿。
-
条参
拼音名:TiáoShēn别名:雪条参、红条参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伞状绢毛菊的根。头状花序密集,梗长1.5-8cm,具1-4小叶或披针形苞片;外层总苞片2-4,宽条形,与内层等长或稍短,内层总苞片10-15,披针形,先端急尖,边缘膜质,具疏硬毛或无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400-3900m的高山、草地或石坡。
-
一年蓬
基生叶丛生,叶柄长2-3厘米,叶片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4-1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狭窄下延,边缘有不规则粗齿,茎生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叶柄向上渐短至无柄。气微,味微苦。一年蓬花含黄酮类成分:槲皮索(quercetin),芹菜素-7-葡萄糖醛酸苷(apigenin-7-glucuronide)[1],芹菜素(apigenin)等。
-
香油罐
拼音名:XiānɡYóuGuàn别名:大烟锅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花金挖耳的全草或根皮。单叶互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缘、草地。叶多皱缩破碎,广卵形至椭圆形,叶绿具粗大不规则的重牙齿,叶灰绿色。头状花序枯黄色,着生于茎、枝端,苞片叶状,披针形,总苞扁球形或杯状。性味:味苦;性微寒功能主治:凉血止血;
-
滇南千里光
原形态:滇南千里光攀援藤本,长达3m或更长。有细长梗及条形苞叶;总苞筒状,长约7mm,直径约4mm,被茸毛;花期10月至翌年1月。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疏林下及灌丛中。性味:味辛;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地上部藤茎:味辛、微苦、性微温。有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的功能。用于风湿痹痛、肌腱挛缩,小儿麻痹后遗症。
-
小金挖耳
拼音名:XiǎoJīnWāěr英文名:all-grassofSmallcarpesium别名:茄叶细辛、小野烟、散血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小花金挖耳的全草。茎直立,常呈紫色,疏生长柔毛或下部毛脱落。头状花序基部常有2-3个不等长的小苞片;苞叶条状披针形,密被短柔毛,总苞钟状,苞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干膜质。清热凉血。无名肿毒;
-
总苞草属
中文名总苞草属拼音名zongbaocaoshu拉丁名Elytrophorus中国植物志10(1):69描述ElytrophorusBeauv.总苞草属,禾本科,约4种,分布于热带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其中总苞草E.spicatus(Willd.)A.Camus1种,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省区亦产。一年生、直立草本;鳞被2,雄蕊1-3,花药微小,花柱长。属下物种总苞草
-
粉苞苣
《全国中草药汇编》:粉苞苣:拼音名:FěnBāoJ 别名:杂赤咸巴[西藏]来源:菊科苦荬菜属植物细叶苦荬菜IxerisgracilisStebb.[Lactucagracilis(Wall.夏季采全草,洗净晒干。性味:苦,微寒。用于黄疸型肝炎,结膜炎,疖肿。原形态:细叶苦荬草本,高16-50cm。各家论述:1.《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
铁海棠
《全国中草药汇编》:铁海棠:拼音名:TiěHǎiT nɡ别名:万年刺、千脚刺、鸟不宿、麒麟花、刺蓬花、刺仔花、有刺日日有来源: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铁海棠EuphorbiamiliiCh.desMoulins,以根和茎入药。性味:味苦;主痈疮肿毒;(《贵州草药》)④治痈疮肿毒:铁海棠鲜根适量,捣烂同酒糟炒热敷患处。治恶疮,横痃,大腹水肿。
-
薏苡属
中文名薏苡属拼音名yiyishu拉丁名Coix中国植物志10(2):289描述CoixL.薏苡属,禾本科,约10种,多产于热带亚洲,我国南北各省广布有薏C.lacrymajobiL.1种,下辖数个变种,其中一变种有栽培,子实名薏米,供食用或药用,其珐琅质的总苞极坚硬,可为念珠,供玩赏。小穗单性;外稃透明质。
-
红川乌
拼音名:HónɡChuānWū别名:羊角天麻、黄药根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双舌蟹甲草的块茎。-Mazz.]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总花梗长3-5mm,有2-3个线状披针形的苞片,花序轴和总花梗有黄褐色短柔毛;总苞窄圆柱形,长8-10mm;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缘和山坡草地。有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