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苞花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hé bāo huā

2 中醫大辭典》·荷苞花

荷苞花中藥名,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彙編》[1]

2.1 別名

又名赬桐花、合包花真珠花、紅龍船花、狀元紅[1]

2.2 來源及產地

馬鞭草科植物赬桐Clerodendrum japonicum (Thunb.) Sweet的花朵[1]分佈浙江及中南、西南地區[1]

2.3 性味

甘,平[1]

2.4 功能主治

疝氣帶下痔瘡[1]

2.5 用法用量

煎服:30~60g[1]

3 《*辭典》·荷苞花

3.1 出處

《民間常用草藥彙編》

3.2 拼音名

Hé Bāo Huā

3.3 別名

賴桐花、貞桐花(《南方草木狀》),百日紅(《洛陽花木記》),洋海棠(《植物名實圖考》),合包花(《草木便方》),狀元紅(《廣州植物誌》),抽須紅(《民間常用草藥彙編》),龍穿花、香盞花、香帶花、香斗花(《四川中藥志》),龍船花(《廣西中藥志》),真珠花(《閩東本草》),紅龍船花(《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3.4 來源

馬鞭草科植物赬桐的花朵。6~7月花開時採收,曬乾

3.5 形態

赬桐(《南方草木狀》),又名:朱桐、紅池木、紅蟲木、大將軍真珠梧桐

落葉灌木,高1~3米,莖上密被細柔毛。單葉對生,廣卵圓形,長可達30釐米,先端漸尖,基部心臟形,邊緣有鋸齒;上面深綠,疏被短毛,下面密被小圓形鱗片。疏鬆聚傘花序,並形成圓錐花序,頂生;小花梗長約1.5釐米;苞片絲狀,被短毛;花萼紅色,5深裂,裂片披針形;花冠鮮紅色,筒部長;雄蕊4,插生於花冠筒之上,伸出;雌蕊1,長爲雄蕊的2倍,先端2裂,花柱細長,子房爲不完全的4室,胚珠4枚。核果包於萼筒內,球形或倒卵形,果皮具汁,裂爲2或4個小堅果。花期6~7月。

3.6 生境分佈

分佈我國南部。

3.7 性味

《四川中藥志》:"性溫,味甘,無毒。"

3.8 功能主治

①《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搗汁搽土痣。"

②《四川中藥志》:"補血。治帶症,痔瘡疝氣失眠。"

3.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兩。外用:搗汁塗。

3.10 附方

①治痔瘡荷苞花或根燉豬大腸服。

②治血痔荷苞花配天鵝蛋豬大腸服。

③治疝氣失眠荷苞花或根研粉兌甜酒服。(選方出《四川中藥志》)

3.11 摘錄

《*辭典》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7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