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赪桐
拼音名:ChēnɡT nɡ别名:朱桐、红顶风、红菱、雌雄树、大丹、红龙船花、状元红、荷苞花[四川]来源: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赪桐Clerodendronjaponicum(Thunb.)Sweet,以根、叶入药。性味:微甘、淡,凉。功能主治:根:祛风利湿,散瘀消肿。用于风湿骨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肺结核咳嗽,咯血。外用治疔疮疖肿。
-
臭茉莉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茉莉:拼音名:Ch uM L 别名:臭屎茉莉、山茉莉、大髻婆、过墙风、臭朱桐、臭牡丹[广西]来源: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臭茉莉ClerodendronfragransVent.,以根、叶入药。(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⑤治风湿骨痛,脚气水肿,白带,高血压,支气管炎:臭茉莉根、叶五钱至一两。煎汤炖瘦肉服,每日一剂。
-
荷苞花
别名:又名赬桐花、合包花、真珠花、红龙船花、状元红。功能主治:治疝气,带下,痔疮。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花朵。7月花开时采收,晒干。苞片丝状,被短毛;花萼红色,5深裂,裂片长披针形;生境分布:分布我国南部。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甘,无毒。②治血痔:荷苞花配天鹅蛋炖猪大肠服。
-
滇常山
《全国中草药汇编》:滇常山:拼音名:DiānCh nɡShān别名:臭牡丹、矮桐子、臭茉莉、滇赪桐来源: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滇常山ClerodendronyunnanenseHuexHand.-Mazz.,以根及叶入药。幼枝皮黄绿色,有锈色毛茸,外皮不易剥离,为面髓部直径红3mm。叶柄密被短毛茸叶气臭,味辛、微苦。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行气。
-
大青属
中文名大青属拼音名daqingshu拉丁名Clerodendrum中国植物志65(1):150属下物种白花灯笼、苞花大青、草本三对节、长梗大青、长管大青、长叶大青、赪桐、抽葶大青、臭茉莉、臭牡丹、臭牡丹(原变种)、川黔大青、垂茉莉、大萼臭牡丹、大青、大青(原变种)、大序三对节、滇常山、滇常山(原变种)、短蕊大青、狗牙大青、广东大青、
-
荷苞花根
《*辞典》:荷苞花根: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拼音名:H BāoHuāGēn别名:红苓蔃(《岭南采药录》)。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根。9月采收,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肺热咳嗽,痔疮出血,痢疾,风湿骨痛。④《广西中药志》:清热祛湿,治热咳,火燥筋骨,疮疡。治带症,痔疮,疝气,失眠。
-
白花灯笼
拼音名:B iHuāDēnɡLonɡ别名:苦灯笼、苦丁茶、岗灯笼、鬼灯笼来源:为马鞭草赪桐属植物白花灯笼ClerodendronfortunatumL.,以根或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定痛。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结核潮热,胃痛,疝痛;跌打损伤,疔疮疖肿。
-
臭梧桐根
出处:《纲目拾遗》拼音名:Ch uW T nɡGēn别名:芙蓉根(《纲目拾遗》)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的根,秋后采收,除去泥杂及茎叶。功能主治:治疟疾,风湿痹痛,高血压,食积饱胀,小儿疳疾,跌打损伤。③《四川中药志》:治食积饱胀,小便不利及小儿疳疾。(《经验广集》梧桐酒)③治跌打:臭梧桐根煎酒服之。
-
大青木
别名:路边青、臭叶树、羊咪青、青心草、臭大青、鸭公青、淡婆婆、大叶青、木本大青来源:为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大青木ClerodendroncyrtophyllumTurcz.,以根、叶入药。根切片晒干;用于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治感冒头痛,麻疹并发肺炎,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传染性肝炎,痢疾,尿路感染。
-
赪桐叶
《*辞典》:赪桐叶: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拼音名:ChēnɡT nɡY 别名:红蜻蜒叶(《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赪桐的叶。治痈疽疔疮,跌打损伤。附方:①治瘠疮溃疡:鲜赪桐叶,用银针密刺细孔,再用米汤或开水冲泡。(《福建民间草药》)③治跌打积瘀:赪桐叶十两,苦地胆半斤,泽兰四两,鹅不食草四两。
-
苦蓢树
别名:缸瓦冧、水胡瞒、黄藤、许树、苦蓝盘、苦郎树、假茉莉来源: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苦蓢树Clerodendroninerme(L.叶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活络。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胃痛,感冒发热,疟疾,肝炎,肝脾肿大;外用治皮肤湿疹,跌打肿痛,外伤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