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易讀》

清 汪訒庵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茅根四十一

甘,寒,無毒。止吐衄諸血,除淋瀝客熱。黃膽水腫皆療,噦嘔喘急悉醫。利小便而止消渴處處有之。春生芽,布地如針。夏生白花至秋而枯。其根潔白,六月採之。詩云∶露彼菅茅竹木入肉,燒末,豬油合塗。腫者亦效。(驗方第一。)鼻衄,爲末,米泔下。(第二。)吐血不已,水煎服。(第三。)勞傷溺血,同乾薑水煎。(第四。)小便出血水煎服。(第五。)小便熱淋水煎常服。(第六。)解中酒毒,水煎服。(第七。)諸般黃膽,同豬肉一斤,作羹食。(第八。)虛後水腫小便不利,同赤小豆水煎幹,去茅根食豆,小便利則愈也。(第九。)入山辟穀,取淨茅石上曬乾,爲末,水下,終日不飢。(第十。)溫病熱噦,胸滿氣逆,同葛根煎服。(十一。)食入即吐,同蘆根煎服。(十二。)肺熱氣喘水煎服。(十三。)瘡毒畏針,用茅針酒煎服,一針一孔。即初生苗也。(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