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藏德。而以日爲光明。人心藏神。而以陽氣爲固密。陰陽之道。必有所先養生之本。亦必有所謹。此內經原病之所起。必眷眷於陰陽之論也。而又曰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夫人身之陰陽皆欲固也。而必曰陽密乃固。其道維何。蓋陽者皆氣而近浮。浮則在上。故曰陽因而上。然陽有高明之體。高明在上。此爲真陽。而不可謂之浮陽必散而在外。散則周遍。故曰陽以衛外。然陽有純一之道。純一而健。此爲純陽。而不可謂之外。非浮與外。則陽有元亨之隆也。不外不浮。則陽有利貞之用也。是故陽之積。運之以生神明。而充奉之。是以精則養神。陽之運。倡之以爲物先。而煦嫗之。是以柔則養筋。斯則陽之所事也。而必以密爲固者。陽非不能固也。其失在不密也。致不密者有三。起居如驚。而神氣乃浮也。措情躁擾。與物駘宕。陽乃飛越而不歸。則內之恬愉失。而元府不閉。風寒暑溼遂乘之以起。故外無禦侮。內必受兵。此不密之故一。煩勞則張而精絕也。夫陰爲精。藏精而起。亟以赴陽。人若不知節息。每強力用之。且煩且勞。煩則不靜。勞則不息。而陽乃張矣。張如弓之久滿。而不知弛。則弓力竭而筋幹爲傷。故精絕。馴致其道。必至目盲耳背。潰若壞都。此不密之故二。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也。大怒則傷陽。陽既鬱逆。則無所行。而菀於上。故有吐血數升而殞者。有疽發於背者。皆薄厥之至也。此不密之故三。三者一起於外。而外得侮之。一困於內而內竭。爲一乘於猝而暴厥焉。則何能精則養神。而柔則養筋哉。然則如何而密。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天藏德而以日光明。則當清HT以寧心。固精以養神。節勞以養筋。而陽倡陰和矣。陽健運則陰奠定。夫是之謂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