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內髁骨折

肱骨幹骨折與肘部創傷 肘關節骨折 四肢損傷 骨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gōng gǔ nèi kē gǔ zhé

2 英文參考

fracture of medical condyle of humerus

3 概述

肱骨內髁骨折較少見,好發於兒童,成人也偶有發生,大多爲間接暴力所致。損傷範圍包括內上髁及滑車的大部分。損傷機制、損傷類型及治療方法肱骨外髁骨折相似,兩者形成相互對稱的“影像損傷。無移位的Ⅰ型骨折採用長臂石膏託將肘關節固定於屈曲90°前臂旋前位4~5周,拆除石膏託進行功能鍛鍊。期間每週照片一次複查。骨折如有移位應採取相應措施。肱骨內髁骨折預後尚好。

4 疾病名稱

肱骨內髁骨折

5 英文名稱

fracture of medical condyle of humerus

7 ICD號

S42.4

8 肱骨內髁骨折病因

肱骨內髁骨折大多爲間接暴力所致。

9 病機

間接外力致傷者佔多數,摔倒後手掌撐地,外力沿前臂傳導到肘部,尺骨鷹嘴關節面與滑車相撞擊,可導致骨折。也可以是肘屈曲位着地伴有使肱骨下端內翻的應力,使尺骨鷹嘴與滑車相撞而致骨折

10 肱骨內髁骨折的臨牀表現

關節劇烈疼痛,腫脹,伸屈受限。肘關節呈半屈狀。肘部壓痛,但以肘內翻壓痛最明顯。有時體檢時可觸及骨折活動的摩擦感。

10.1 分型

Ⅰ度:骨折無移位,骨折線從內上髁上方斜向外下方達滑車關節面。

Ⅱ度:骨折方向與Ⅰ度骨折相似,但無骨折塊的旋轉。

Ⅲ度:骨折塊有明顯旋轉移位。多爲冠狀面上的旋轉,有時可達180°,致使骨折面完全對向內側。也可在矢狀面上旋轉,致使骨折面向後,而滑車骨折面向前。有時尺骨可隨骨折塊向內移位,導致肘關節半脫位

12 檢查

正位X線片可顯示骨折線方向,骨折大小和移位的程度;側位X線片能提示骨折塊向前、後方向移位狀況。在X線診斷時必須注意,小兒肱骨內髁骨化中心未出現之前,在該部骨折應根據其他解剖標誌加以判斷,如肱骨小頭肱骨內上髁及橈骨小頭骨化中心的位置變化加以鑑別,必要時以相同條件拍攝對側肘關節側位X線片,以便對比觀察。

13 肱骨內髁骨折的診斷

關節腫脹、疼痛、伸屈受限,關節內側壓痛明顯,有時局部可觸及骨摩擦感。攝肘關節側位X線片可以證實診斷,尤以正位片爲明顯。

14 肱骨內髁骨折的治療

無移位的Ⅰ型骨折採用長臂石膏託將肘關節固定於屈曲90°前臂旋前位4~5周,拆除石膏託進行功能鍛鍊。期間每週照片一次複查。骨折如有移位應採取相應措施。

14.1 閉合復位外固定術

Ⅱ、Ⅲ型骨折閉合復位,採用局麻或臂叢麻醉,助手將傷肢置屈肘90°、前臂旋前位。術者一手的大魚際肌抵住肘關節外側,另一隻手用拇指按壓移位骨片復位。復位後再用魚際肌抵住肘內側,相當肱骨內髁部,並向橈側上方加壓保持復位,用長臂石膏託或超關節夾板壓墊固定,4~5周後拆除外固定進行功能鍛鍊。

14.2 經皮撬拔復位固定

閉合復位失敗,在X光機電視熒屏監視下,用一枚克氏針從骨片的內上方經皮插入,針尖抵住骨片,糾正旋轉移位及側方移位並推骨片向外方直至解剖復位。再選一枚克氏針向內髁的內下方經皮穿入將內髁固定於骨折近端上,將針尾折彎剪斷埋入皮下或留於皮外,用石膏外固定,4~5周後拔除鋼針拆除石膏進行功能鍛鍊。此法失敗者立即施行切開復位內固定。

14.3 切開復位內固定

切開復位內固定適用於上述治療失敗或再移位的患者,手術取肘內側切口注意保護尺神經,清除骨折血腫肉芽組織,確定骨折移位方向後,將骨折塊復位,若因屈肌牽拉難以復位時,可將附着骨片上的軟組織作適當剝離但必須保留肌腱附着處,以免骨塊遊離發生骨塊缺血性壞死骨折復位後,可用兩枚細克氏針或松質骨螺絲釘做內固定,也可用絲線經骨洞將骨折塊固定。術後用石膏固定,4~5周後拆除石膏進行功能鍛鍊。

陳舊性骨折,復位將是十分困難的操作,由於肱骨下端髁間窩的骨皮質很薄,很難確定其原骨折斷面的方向,因此手術處理應視其肘關節功能障礙的程度大小,明顯障礙者通常可通過肘關節鬆解術處理。伴明顯肘內翻畸形者,可做肱骨髁上截骨術。

15 預後

肱骨內髁骨折預後尚好。

治療肱骨內髁骨折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