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鋅顆粒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gān cǎo xīn kē lì

2 註解

3 藥品標準

3.1 正式名

甘草鋅顆粒

3.2 漢語拼音

GAWCAOXIN KELI

3.3 標準號

WS-089(X-60)-91

3.4 拉丁文或英文

GRAMULAE LICORZINCI

3.5 主要活性成分

含鋅(Zn)應爲0.240~0.293%,含甘草酸(C42H64O16)以甘草酸單胺鹽計,不得少於1.68%。

3.6 性狀

黃棕色顆粒;味甜。

3.7 鑑別

(1)取細粉少許,置白瓷板上,加硫酸溶液(8→10)數滴,即呈黃色,漸變爲橙黃色至暗紅色。

(2)取適量,置坩鍋灼燒使灰化,殘渣稀鹽酸少量溶解後,濾過,濾液顯鋅鹽的鑑別反應(中國藥典1990年版二部附錄39頁)。

3.8 檢查

應符合沖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中國藥典1990年版二部附錄10頁)。

3.9 含量測定

鋅取約5g,精密稱定。加硫酸4.0ml使溼潤,逐漸加熱至無煙逸山。然後將坩鍋移至高溫爐中,700℃加熱5小時,使完全灰化,放冷,置燒杯中,加稀鹽酸2m使殘渣溶解,加水25ml和甲基紅指示液1滴,滴加試液溶液顯微黃色,再加氨-氯化銨緩衝液(PK10)10ml與鉻黑T指示劑少許,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鈉液(0.05mol/L)滴定溶液紫紅色變爲純藍色,即得。

每1ml的乙二胺四醋酸二鈉液(0.05mol/L)相當於3.269mg的Zn。

甘草酸對照溶液的製備:精密稱取在80℃乾燥4小時的甘草酸單銨鹽10mg,置10ml量瓶中,用80%乙醇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中含甘草酸銨鹽1.0mg)。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精密稱取約0.2g,加少量氨試液溶解,置水浴上加熱,除去剩餘的氨,加50%乙醇使溶解轉移到10ml量瓶中,加50%乙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聚酰胺及吸附柱的予處理:稱取聚酰胺粉末0.2-0.3g置小燒杯中,以少量水懸浮,裝入底部墊有棉花的小層析管中(內徑約7-8mm,長約250mm),用乙醇洗至流出濃澄清(約6ml)備用。

測定法:精密量取試液0.3ml與對用液0.2ml分別置聚酰胺吸附柱上端,待溶液流至柱牀上僅一薄層時,用中性乙醇(對酚酞指示液)洗脫(約6ml),再用氫氧化銨醇溶被(0.25mol/L)洗

3.10 作用與用途

3.11 用法與用量

3.12 注意

3.13 劑量

3.14 標示量

3.15 類別

補鋅藥、抗潰瘍藥。

3.16 製劑

3.17 規格

3.18 貯藏

密封、陰涼、乾燥保存

3.19 有效期

暫定二年

4 甘草鋅顆粒介紹

4.1 藥品類型

化學藥品

4.2 藥品名稱

甘草鋅顆粒

4.3 藥品漢語拼音

Gancaoxin Keli

4.4 藥品英文名稱

Licorzine Granules

4.5 成份

新疆產豆科植物甘草的根中提取得到的有效成份與鋅結合的含鋅藥物

4.6 性狀

黃棕色顆粒;味甜。

4.7 作用類別

本品爲礦物質非處方藥藥品。

4.8 適應症/功能主治

1.由於鋅缺乏症引起的兒童厭食異食癖生長發育不良。

2.尋常型痤瘡

3.口腔潰瘍症。

4.9 規格

1.5g(相當於鋅3.6mg~4.35mg,甘草酸25.2mg)

4.10 用法用量

口服。兒童:1~5歲,一次半包(0.75g),6~10歲,一次1包(1.5g),11~15歲,一次1.5包(2.25g);一日2~3次,開水沖服

4.11 禁忌

急性或活動消化潰瘍者禁用。

4.12 不良反應

劑量長期使用,個別人可能出現排鉀瀦鈉和輕度浮腫,停藥後症狀可自行消失。

4.13 注意事項

1.應在確診爲缺鋅症時使用,如需長期服用,必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2.心腎功能不全和高血壓患者慎用。

3.孕婦哺乳期婦女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4.如服用過量或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應立即就醫。

5.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6.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7.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8.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9.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4.14 藥物相互作用

1.本品勿與牛奶同服。

2.本品勿與鋁鹽、鈣鹽、碳酸鹽、鞣酸等同時使用。

3.本品可降低青黴胺四環素類藥品的作用

4.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4.15 藥理作用

鋅爲體內多種酶的重要組成成份,具有促進生長發育、改善味覺、加速傷口癒合等作用

4.16 貯藏

密封,在陰涼乾燥保存

4.17 備註

請仔細閱讀介紹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