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尾搜山虎

中醫學 中藥材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fèng wěi sōu shān hǔ

2 全國中草藥彙編》:鳳尾搜山虎

2.1 拼音名

Fènɡ Wěi Sōu Shān Hǔ

2.2 別名

多羽節肢蕨、地蜈蚣搜山虎、爬地虎、過山龍

2.3 來源

蕨類水龍骨科鳳尾搜山虎Arthromeris mairei (Brause) Ching,以根狀莖入藥。

2.4 生境分佈

西南地區。

2.5 性味

苦、微澀,微寒。有小毒

2.6 功能主治

活絡止痛,消積滯,通大便。主治食積胃痛腹脹便祕風溼骨痛坐骨神經痛牙痛頭痛

2.7 用法用量

1~2錢。

2.8 注意

生用性蒙,熟用性緩,故須炮製

老年人體虛及孕婦忌用。

2.9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鳳尾搜山虎

3.1 出處

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3.2 拼音名

Fènɡ Wěi Sōu Shān Hǔ

3.3 英文名

rhizome of Maire Jointed Pinna Fern

3.4 別名

地蜈蚣爬山虎過山龍、石連姜、鑽地風、鑽地蜈蚣鳳尾草、毛消、毛蟲、搜山虎

3.5 來源

藥材基源:爲水龍骨科植物多羽節肢蕨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thromeris mairei (Brause) Ching

採收和儲藏:秋、科季採挖根莖,洗淨,去鬚根,放火上燎去毛,颳去外皮,曬乾,或片曬乾

3.6 形態

多羽節肢蕨,植株高50-70cm。根莖長而橫生,密被淡棕色、漸尖頭狹披針形鱗片,全緣。葉元生;葉柄長約18cm,禾稈色;葉片一回羽狀;側生羽片6-12對或更多,長達14cm,寬2-2.5cm,先端長漸尖,基部圓楔形,邊緣波狀,有狹的軟骨質邊,頂生羽片常與其下側羽片相連,無柄;末端一對羽片最大,其基部外側有一長耳狀裂片,羽片線狀披針形,先端尾尖,基部微狹,無柄,葉片兩面光滑;側脈羽狀,在背面隆起。孢子囊羣小,圓形,棕色,在側脈之間有2行,常彼此成對匯合。

3.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600m左右的針葉林下。

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南等地。

3.8 性狀

性狀鑑別,呈長圓柱形,一端鑽形,稍彎曲,長6-11cm,寬1-1.5cm。表面暗棕褐色,具凹陷的葉痕、殘留鱗片及點狀根痕。質堅,味苦澀。

3.9 炮製

根莖除去鬚根,洗淨,放入子母火中燒半小時,括去皮毛切片曬乾

3.10 性味

味苦;微澀;性微寒;小毒

3.11 功能主治

祛風活絡;消積通便;降火;止痛;利尿。主風溼稻田骨痛坐骨神經痛骨折食積腹脹便祕目赤牙痛頭痛小便不利淋濁

3.1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泡酒;或配蜂蜜

3.13 摘錄

《中華本草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