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山龙
豆科植物常绿油麻藤的根及茎叶·《中医大辞典》·过山龙:过山龙为中药名,出自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清·刘士季《草本便方》记载的牛马藤之别名。来源及产地:卫矛科植物南蛇藤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的藤茎。主治风湿痹痛,腰腿痛,瘫痪,四肢麻木,闭经,跌打损伤,痢疾,肠风,痔漏,痈疽肿毒,毒蛇咬伤。
-
发痧藤
《*辞典》:发痧藤: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拼音名:FāShāT nɡ别名:夜牵牛、毒根斑鸠菊(《广西药植名录》),过山龙(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菊科植物细脉斑鸠菊的藤茎及根。苞片4列,披针形,长1~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舒筋活络,祛风解表。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喉痛,痛经。
-
爬树龙
《*辞典》:爬树龙: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拼音名:P Sh L nɡ别名:过山龙、过江龙、青竹标、金草箍、麒麟叶(《云南中草药选》)。性味:苦,寒。(《云南中草药选》)②治蛇咬伤,痈疮疖肿:鲜爬树龙,捣敷。(《云南思茅中草药选》)③治感冒,四肢酸痛,流行性乙型脑炎,风湿性腰腿痛:过山龙五钱至一两,煎服。
-
盘龙七片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橡胶丝呈条状或扭曲成团,表面带颗粒性。盘龙七片的主要成份:盘龙七、壮筋丹、五加皮、杜仲、当归、珠子参、青蛙七、过山龙、秦艽、木香、祖司麻、络石藤、川乌、白毛七、铁棒锤、草乌、老鼠七、支柱蓼、红花、没药、竹根七、缬草、伸筋草、牛膝、丹参、羊角七、八里麻、重楼、乳香等。
-
鞭叶铁线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鞭叶铁线蕨:拼音名:BiānY TiěXi nJu 别名:岩虱子、有尾铁线蕨、过山龙来源:蕨类铁线蕨科鞭叶铁线蕨Adiantumcaudatum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200m的林下或溪谷石缝中。性味:苦;肾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外用:适量,研末撒。②治乳痈,黄水疮:岩虱子研宋敷患处。
-
凤尾搜山虎
《全国中草药汇编》:凤尾搜山虎:拼音名:F nɡWěiSōuShānHǔ别名:多羽节肢蕨、地蜈蚣、搜山虎、爬地虎、过山龙来源:蕨类水龙骨科凤尾搜山虎Arthromerismairei(Brause)Ching,以根状茎入药。末端一对羽片最大,其基部外侧有一长耳状裂片,羽片线状披针形,先端尾尖,基部微狭,无柄,叶片两面光滑;坐骨神经痛;
-
上山龙
《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山龙:拼音名:Sh nɡShānL nɡ别名:大接骨丹、兰果野葡萄、过山龙来源:葡萄科闷光蛇葡萄Ampelopsisbodimeri(Levl.etVan.)Rehd.,以根皮入药。单叶互生;花瓣卵形,长约2.2mm;性味:酸;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血。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腰腿痛,便血,崩漏,白带。
-
牛马藤
或浸酒服。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麻木,通经,经闭。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牛马藤:出处:出自《草木便方》拼音名:NiúMǎTénɡ英文名:EvergreenMucuna,RootorstemofEvergreenMucuna别名:过山龙、油麻血藤、牛肠藤、鸡血藤、老鸦枕头、牛麻藤、绵麻藤。
-
香血藤
拼音名:XiānɡXuèTénɡ别名:红血藤、淀淀藤、过山龙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红花五味子的藤茎。花单性,雌雄异株;雌蕊心皮60-100。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2500-3400m的山地杂木林中。性味:辛;性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主风湿性关节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摘录:《中华本草》
-
蠲风饮子
功能主治: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麻痹不仁。用法用量:每日清晨,午前、午后、临卧各服适量。摘录:《医学正传》卷一
-
秘传太乙万灵膏
再下后开乳极细末:海螵蛸1两,乳香(去油)5钱,百草霜5钱,没药(去油)5钱,鸡肫皮5钱,血竭5钱,象牙末5钱,雄黄5钱,寒水石5钱,儿茶5钱,白石脂5钱,朱砂5钱,赤石脂5钱,轻粉5钱,青鱼胆3钱,熊胆3钱,甘松2钱,3奈2钱,潮脑2钱,冰片2钱,麝香2钱,琥珀2钱,珍珠2钱,龙骨2钱,水银2钱。
-
铺地蜈蚣
化学成份:全草含垂石松碱、羟基垂石松碱、烟碱等多种生物碱,垂石松黄酮甙、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以及三萜类、山芝烯二醇、山芝烯三醇、21-表山芝烯三醇、芒柄花醇等的乙酸酯。治风火眼痛,鸡盲,鼠咬伤,吐血,衄血。外用烧存性研末,治汤火伤疮。附方:①治跌打损伤,调和筋骨:伸筋草茎叶五钱。
-
茜草茎
出处:《四川中药志》拼音名:Qi nCǎoJīnɡ别名:茜草藤(《上海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茎叶。夏、秋季采收,晒干。本品在苏州、杭州、上海亦称为过山龙。性味:①《履巉岩本草》:凉,无毒。治吐血,血崩,跌打损伤,风痹,腰痛,痈毒,疔肿。②《植物名实图考》:行血,治腰痛。
-
滇杠柳
拼音名:DiānG nɡLiǔ别名:柳叶过山龙、青蛇胆、飞仙藤、黑骨藤、柳叶夹、小黑牛来源:萝藦科杠柳属植物滇杠柳PeriplocaforrestiiSchlecht.,以根或全株入药。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性味:苦、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乳腺炎,闭经,月经不调;注意:肝炎、溃疡病患者忌服。
-
滇五味
《全国中草药汇编》:滇五味:别名:五味子[云南]、过山龙来源:木兰科滇五味Schisandrarubriflora(Franch.)Rehd.etWils,以果实入药。生境分布:云南。功能主治:镇咳,滋养,强壮,止泻,止汗。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毒根斑鸠菊
别名:过山龙、藤牛七、发痧藤、夜牵牛、细脉斑鸠菊、惊风红、虎三头来源:菊科斑鸠菊属植物毒根斑鸠菊VernoniaandersoniiC.B.Clarke,以藤茎或根入药。四季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凉。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解表,舒筋活络,截疟。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疟疾;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饭团藤
出处:《陆川本草》拼音名:F nTu nT nɡ别名:风沙藤、过山风、黑老虎(《岭南采药录》),十八症(《陆川本草》),臭饭团、过山龙藤(《海南植物志》),大饭团藤、血藤、大叶钻骨风、鸡肠风(《广西药植名录》),绯红南五味子(江西《草药手册》),酒饭团(《农村中草药制剂技术》)。治腹痛,跌打损伤。
-
过山风
卫矛科植物南蛇藤的藤茎·《中医大辞典》·过山风:过山风为中药名,出自《中国药用植物志》,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南蛇藤之别名。别名:过山风、穿山龙、过山龙。性味:辛,温。主治风湿痹痛,腰腿痛,瘫痪,四肢麻木,闭经,跌打损伤,痢疾,肠风,痔漏,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疮疡,疱疹,煎服并捣敷。
-
黑老虎
《全国中草药汇编》:黑老虎:别名:冷饭团、臭饭团、酒饭团、过山龙藤、大钻、万丈红、透地连珠、紫根藤、外红消、红过山、钻骨风、大叶南五味来源:木兰科南五味子属植物绯红南五味Kadsuracoccinea(Lem.四季可采,晒干。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痛经,产后瘀血腹痛。
-
胡枝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胡枝子:拼音名:H ZhīZǐ别名:扫皮、随军茶来源:豆科胡枝子属植物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sTurcz.,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晒干。茎多分枝,被疏柔毛。叶互生,三出复叶;其茎及新鲜叶的醇提取物(不合鞣质而含黄酮类、生物碱),可作成注射剂而应用于肾外性高血氮症、慢性肾炎、多囊性肾病。利尿通淋;
-
鸡雪莲
拼音名:JīXuěLi n别名:披针新月蕨、地苏木、过山龙、蕨萁钻石黄来源:蕨类蹄盖蕨科披针新月蕨Abacopterispenangiana(Hook.)Ching,以根状茎、全草入药。生境分布: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性味:苦、涩,凉。功能主治:散瘀血,除湿。主治跌打腰痛,血凝,气滞。6钱,水煎服或泡酒服。
-
鸡血莲
拼音名:JīXuèLián别名:地苏木、过山龙、蕨萁钻石黄、土当归、活血莲、散血莲、凤尾七、铁板金、铁蕨鸡来源:药材基源:为金星蕨科植物披针新月蕨的根茎或叶。)Ching]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侧脉羽状,小脉除顶部2-3对分离外,均连接成2行长方形网眼。性味:苦;散瘀止痛;跌打伤痛;或浸酒搽。
-
榼藤
《*辞典》:榼藤: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拼音名:KēT nɡ别名:过山枫、大血藤、过山龙、过江龙、扭骨风(《广西药植名录》)。果熟期8月下旬。生境分布:生长于灌木丛、山坡。茎含氨基酸、黄酮类、酚类。功能主治:①《广西药植名录》:通经,消疮肿,治风湿腰痛。②《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
-
裂叶崖角藤
拼音名:Li Y Y JiǎoT nɡ别名:大过山龙、过山龙、过江龙、青竹标、金草篐、麒麟尾、大青蛇、大憨青、爬树龙来源:天南星科裂叶崖角藤Rhaphidophoradecursiva(Roxb.)Schott,以茎、根入药。生境分布:广西、云南、贵州。功能主治:接骨消肿,清热解毒,止血,止痛,镇咳。跌打伤,骨折,蛇咬伤,痈疮疖肿。
-
龙船乌泡
《*辞典》:龙船乌泡:出处:《湖南药物志》拼音名:L nɡChu nWūP o别名:乌泡天、八月泡、狗屎泡、羊鸟树、过江龙、乌泡、乌莓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炮烙莓的全株。夏初,叶腋单生1花或簇生数花,白色,大形,直径约3厘米,花下苞片广卵形,两面有细毛,花柄短;③治淋病:炮烙莓五钱,海金砂一两,过山龙、杉树脂各五钱。
-
马肋巴
拼音名:MǎLèiBā别名:马力跨、过山龙来源:药材基源:为裸子蕨科植物尖齿凤丫蕨的根茎或全草。侧生羽片4-6对,互生或基部的近对生,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为略不对称的圆楔形或近楔形,有短柄或近于无柄,边缘有不整齐斜向上的尖锯齿,下部1-2对羽片一回羽状;孢子囊群分布在沿侧脉的2/3处。性味:苦;
-
清风藤
出处:清风藤之名始见于《本草图经》,曰:“清风藤生天台山中,其苗蔓延木上,四时常有,彼土人采其叶入药,治风有效。”拼音名:QīnɡFēnɡTénɡ别名:青藤、寻风藤、一口两嘴、过山龙、牢钩刺、一个刺二个头。单叶互生;子房卵形,被细毛。性味:苦;温归经:肝经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活血解毒。疮疡肿毒;
-
乌头叶蛇葡萄
拼音名:WūT uY Sh P Tɑo别名:过山龙、草葡萄、洋葡萄蔓、狗葡萄、草血蔹来源:葡萄科乌头叶蛇葡萄AmpelopsisaconitiloliaBunge,以根皮入药。生境分布:华北、西北。性味:涩、微辛,平。功能主治:散瘀消肿,祛腐生肌,接骨止痛。治骨折,跌打损伤,痈肿,风湿关节痛。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小过江龙
《*辞典》:小过江龙: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XiǎoGu JiānɡL nɡ别名:小过山龙来源:为卷柏科植物蔓生卷柏的全草。营养叶二形,草质,背腹各2列,腹叶(中叶)指向杖顶,长卵形,锐尖头或渐尖头,背叶(侧叶)向两侧平展,卵状披针形,钝尖头,基部为不对称的心形,边缘膜质,白色,多少有睫毛状齿。
-
小花五味子根
拼音名:XiǎoHuāWǔWèiZǐGēn别名:香石藤、铁骨散、过山龙、小血藤、满山香、小密细藤、接筋藤、黄袍、五味子、萝松根、大伸筋、小花五味子藤、黄袍小血藤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小花五味子的根。花单性,雌雄异株;性味:辛;性温功能主治:祛风利湿;理气活血。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
小青藤
拼音名:XiǎoQīnɡTénɡ别名:青藤香、马哥罗、小一支箭、过山龙、股藤、家同藤、野牵牛、毛风藤、石板藤、老鼠藤、风藤、小股藤、牛串子。)Diels]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除去杂质,刮去粗皮,洗净,切段,晒干。单叶互生;2.毛木防己本变种与木防己相似,主要区别点是:毛木防己的萼片背面被白色柔毛。性味:苦;
-
五根饮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过江龙28g,虎黄波31g,钉地根21g,埔银根18g,穿山龙31g。主治:麻风。用法用量:水煎,内服。加减:气血虚,加重穿山龙、虎黄波、佐以当归、川芎;抽痛、局部肿大,加重过山龙、埔银根;有闪动及痉挛,佐以白芷、乳香。
-
退热消毒散
《准绳 疡医》卷五:方名:退热消毒散组成:鸡屎子、鸡距根、水圹根、臭木待、白根子、山乌豆、苦花子、紫金藤、金脑香、吉面消、连义大青、落鸦爪藤、大叶小青、过山龙梗、大叶金凉伞。主治:无名肿毒发热者。用法用量:加薄荷,水煎服。
-
盘龙七药酒
(2)取(1)项下剩余的洗脱液,水浴上浓缩至近干,残留物加稀盐酸10ml溶解,滤过,滤液分置三支试管中,一管加碘化铋钾试液,2~(3)取本品10ml,加石油醚(30~相对密度应为0.90~其他应符合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ⅦA)。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腰肌劳损,软组织损伤。
-
大过山龙
拼音名:DàGuòShānLónɡ别名:大过江龙、青竹标、麒麟尾、爬树龙、金草箍、大芦子、过山龙、大青蛇、大憨青、万丈深、山包谷来源: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裂叶崖角藤的根或茎。佛焰苞黄色,肉质,卵状长圆形,长17-20cm,宽10-12cm,蕾时席卷,花时展开成舟状;性味:味苦;解表镇咳;风湿痹痛;咽喉肿痛;
-
大叶风沙藤
拼音名:D Y FēnɡShāT nɡ别名:海风藤、地血香、梅花钻、大梅花钻、吹风散、大血藤、过山风、绣球香、通血香、过山龙藤、大饭团来源:木兰科南五味子属植物异形南五味子Kadsuraheteroclita(Roxb.)Craib。功能主治:根、藤:祛风除湿,理气止痛,活血散淤。5钱,水煎服,或水煎冲黄酒服,或浸酒服,或0.5~
-
地苏木
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拼音名:D SūM 别名:过山龙、蕨萁钻石黄、鸡血莲(《四川常用中草药》),散血莲、凤尾七(《贵州药植目录》)。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披针新月蕨的根茎及全草。秋季采收。9对,互生,长线形至狭线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先端渐尖,边缘有浅锯齿,基部广楔形,有短柄,侧脉羽状,细脉7~
-
斑鸠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斑鸠木:拼音名:BānJiūM 别名:斑鸠菊、白花毛桃来源:菊科斑鸠菊属植物茄叶斑鸠菊VernoniasolanifoliaBenth.,以根和叶入药。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润肺止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noniasolanifoliaBenth.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均可采用,晒干或鲜用。主咽喉肿痛;治产后风湿骨痛,皮肤痕痒。
-
去热散
《准绳 疡医》卷四:组成:吉面消、山乌豆、鸡屎子、鸡距根、水圹子、过山龙、金凉伞(大叶)、白根子、紫金藤、九牛天竹、臭木待根、连义大青、落鸦爪藤。功效:退热。主治:发热;肿疡。用法用量: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