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蟲 利水消腫 中醫學 中藥學
fèng jǐng cǎo
鳳頸草爲中藥名,出自《本草綱目》,爲《名醫別錄》記載的馬鞭草之別名[1]。
風頸草、紫頂龍芽[2]。
馬鞭草科植物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 L.的全草[2]。我國大部分地區均產[2]。
苦,微寒[2]。入肝、脾經[2]。
清熱,利水,消腫,破血,殺蟲[2]。
1.治感冒,白喉,瘧疾,黃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性腎炎,腳氣,痢疾,關節痠痛,月經失調,痛經,閉經,癥瘕積聚[2]。煎服:15~30g[2]。
2.搗汁含咽治咽喉腫痛;搗敷或搗汁塗治癰腫、下部溼瘡、跌打損傷[2]。
孕婦忌服[2]。
本品含馬鞭草苷、鞣質、揮發油[2]。
水及醇提取物有消炎、鎮痛作用[2]。對子宮有興奮作用[2]。並能增強前列腺素E2的效力[2]。馬鞭草苷毒性低,不溶血,有促進動物血凝及乳汁分泌的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