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概述
腓骨肌腱轉位術用於脊髓灰質炎後遺症——馬蹄外翻足的手術治療。麻痹性馬蹄外翻足,通常脛前肌與脛後肌無力,腓骨長、短肌有力,同時小腿三頭肌有力並攣縮。小腿三頭肌將足牽至馬蹄位,而腓骨肌將足牽至外翻位。
在足部骨骼未成熟時治療此畸形是非常困難的。單純脛骨前肌麻痹通常僅引起中度外翻畸形,此畸形在背屈時較明顯,蹠屈時會消失,可將腓骨長肌腱轉位至楔骨。單純脛骨後肌麻痹可引起扁平外翻畸形,正常情況下蹠屈時此肌肉使足內翻,當它麻痹時即出現外翻畸形。此畸形的治療可包括轉位腓骨長肌腱、趾長屈肌腱、長屈肌腱或
長伸肌腱。脛骨前、後肌同時麻痹導致類似搖椅底扁平足的極度畸形,可行肌腱轉位以替代脛骨後肌,可用其他肌腱轉位替代脛骨前肌。對於4~10歲兒童的馬蹄外翻畸形,可行跟腱延長、關節外距下關節融合術。對於骨骼成熟的病人,馬蹄外翻畸形通常須行三關節融合術及跟腱延長術,4~6周後行適當的肌腱轉位術。
8 術前準備
常規術前檢查。
11 手術步驟
1.於外踝遠側尖部與第5蹠骨基底之間的中點處做平行於皮紋的斜行切口,顯露腓骨長、短肌肌腱,在儘可能遠的地方切斷,向近側遊離肌腱至外踝後緣,將腓骨長肌腱遠端縫至腱鞘上。於小腿中下1/3交界處的肌腱表面做第2個縱形切口,長約5cm。自腱鞘中將肌腱抽出,注意避免破壞腓骨短肌的起點。
2.腓骨肌腱新止點的位置取決於畸形的嚴重程度及現有的肌力。當長伸肌仍有功能並欲將其轉位至第1蹠骨頸時,應將腓骨肌腱轉位至外側楔骨上,當沒有其他有功能的背屈肌可利用時,應將腓骨肌腱前置於中間楔骨。
3.另行縱形切口,牽開趾長伸肌腱,顯露楔骨(中間或外側),骨膜上做“十”字或“H”形切口。掀起骨膜瓣,骨內鑽一孔,大小足以接受肌腱。於小腿十字韌帶下面將兩根肌腱拉入此切口,將它們側側縫合,並等張地穿過骨孔,既可將其返折與自身縫合,亦可用平臺騎縫釘將其牢固地固定在骨上。另一種方法是於中間楔骨上鑽一骨孔,將肌腱穿過骨孔,用一枚釦子將其固定在足底。
4.當趾有明顯的爪狀畸形時,應將
長伸肌腱轉位至第1蹠骨頸,而且應融合趾間關節行腓骨肌腱與
長伸肌腱轉位術後,其餘4趾殘餘的爪趾畸形通常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