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关节融合术
12周时在X线片上表现明显。本病包括足内翻、踝跖屈、前足内收和胫骨内旋4种畸形因素。用切骨刀横行切除跟骰关节面,如有足前部内收,应切除以外侧为基底的楔形骨质;3.根据畸形情况切除3个关节:常用方法有三种:(1)一般截骨法:主要适用于马蹄内翻足和外翻足畸形,首先在跟骰、距舟两个关节上适当切除一楔形骨块。
-
足三关节融合术
4.先天或后天性脊柱畸形(如半椎体、脊柱侧凸、腰椎滑脱等),为预防畸形发展,早期可施行椎板融合术,或在畸形矫正后施行。手术步骤1.体位侧卧位,健肢在下屈曲,病肢伸直,足下垫沙袋。跖屈与仰趾高弓畸形:主要用距舟、跟骰关节的背跖向楔形切骨,配以跟距关节的前后向楔形切骨来矫正畸形[图1⑹]。
-
跟腱延长术
手术名称:跟腱延长术别名:足跟腱延长手术;3.足部骨、关节有明显变形的跖屈内翻足,如果年龄在12岁以上,需做骨的手术(如三关节融合术或加踝关节融合术等)才能矫正畸形;在小腿下部后侧做S形切口,显露腓肠肌筋膜,用锐刀将其V形切断,并与深面的比目鱼肌分离,然后使足背伸,分离切断的筋膜,即可纠正马蹄足畸形。
-
先天性垂直距骨切开复位和软组织松解术
麻醉和体位:全身麻醉或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病儿取仰卧位,并于大腿近端上充气止血带。3.距骨复位与固定:用一枚细克氏针从距骨头关节面的中心插入,再从距骨体部拔出,使克氏针尖端退至关节软骨下面,利用骨膜剥离器和克氏针的撬拨作用,使距骨头向背侧抬起,再将前足跖屈、内翻,恢复距骨和舟骨的正常关系。
-
髂嵴骨移植的胫距关节固定术
④踝关节融合术;手术的选择依据病儿的年龄与必须矫正的特殊畸形而定。适应症:髂嵴骨移植的胫距关节固定术适用于骨骼未发育成熟的连枷足或三关节融合术后畸形复发。病儿仰卧位。用骨凿和锤子在水平方向从胫骨和距骨上去除关节软骨,但不去除胫骨和距骨的垂直关节面和腓骨关节面上的软骨,适当地楔形切除骨面以矫正畸形。
-
距骨周围融合术
手术名称:四关节融合术别名:全距骨融合术;距骨周围融合术分类:骨科/瘫痪性疾病手术/足踝部畸形的手术治疗ICD编码:81.1702概述:跟骰、距舟和距跟关节融合,联合踝关节(即胫距关节)融合,称四关节融合,也称距骨周围融合术。3.三关节融合术后,踝关节疼痛,有退行性变,创伤性关节炎或距骨缺血性坏死者。
-
三关节固定术
手术名称:三关节固定术别名:三关节融合术分类:骨科/足部手术/扁平足的手术治疗/可屈性扁平足的手术治疗ICD编码:81.1202概述:三关节固定术用于可屈性扁平足的治疗。麻醉和体位:采用硬脊膜外麻醉或腰麻。2.注意利用楔形截骨原理将畸形完全矫正,并使各截骨面密切对合。2.损伤腓骨肌腱、趾长伸肌腱和足背动脉。
-
Miller手术
1.切口:沿足内侧做略突向背侧的纵行弧形切口,自内踝下约2cm处开始,向远侧延伸经舟骨和第1楔骨,止于第1跖骨基部(图12.27.10.1-2)。适应症:Miller手术适用于10岁以上儿童可屈性扁平足,症状严重,经非手术疗法无效,负重时足部侧位X线片显示足内侧纵弓塌陷位置在舟楔关节者。麻醉和体位:采用硬脊膜外麻醉或腰麻。
-
Dennyson与Fulford法
③三关节融合术;④踝关节融合术;病儿仰卧位。紧贴骨质通过锐性分离清除跗骨窦的脂肪组织,用一窄的圆凿去除跗骨窦顶部的皮质骨,显露距骨颈底面及跟骨上表面的非关节面区松质骨(图12.39.9.1.2-5)。在距骨颈上、下表面及跟骨上、外下表面骨锥必须穿经皮质骨。8周去除长腿石膏管形,用短腿行走石膏再固定4~
-
Grice与Green法
手术名称:Grice与Green法分类:小儿外科/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手术/足部的骨性手术/距下关节融合术ICD编码:81.13概述:行肌腱转位术之前,必须矫正结构性的骨性畸形。长期严重的畸形可能需要打开后距下关节的关节囊,或在外侧于跟骨前上方关节面下去除一小片骨片。将足保持于轻度的过度矫正位,将植骨块塞入跗骨窦内。
-
胫骨后肌、腓骨长肌、𧿹长屈肌腱后置术
概述:胫骨后肌、腓骨长肌、 长屈肌腱后置术用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跟行足的手术治疗。关节融合术后6周,将腓骨长、短肌与胫后肌腱转位至跟骨。病儿俯卧位。3.自外踝远侧一横指处至第5跖骨基底做一平行于足底的切口。扩大骨孔使之足以容纳三条肌腱,修整其后部做成一个中空的关节面,以便使肌腱容易附着。
-
胫骨后肌、腓骨长肌、拇长屈肌腱后置术
概述:胫骨后肌、腓骨长肌、 长屈肌腱后置术用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跟行足的手术治疗。关节融合术后6周,将腓骨长、短肌与胫后肌腱转位至跟骨。病儿俯卧位。3.自外踝远侧一横指处至第5跖骨基底做一平行于足底的切口。扩大骨孔使之足以容纳三条肌腱,修整其后部做成一个中空的关节面,以便使肌腱容易附着。
-
腓骨长、短肌及胫后肌腱后置术
手术名称:腓骨长、短肌及胫后肌腱后置术分类:小儿外科/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手术/跟行足的手术ICD编码:83.77概述:腓骨长、短肌及胫后肌腱后置术用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跟行足的手术治疗。跟行足是一种严重的、迅速进展的麻痹性畸形,这种畸形是因小腿三头肌麻痹而其他足外在肌,特别是踝背伸肌仍有功能造成的。
-
跟腱固定术
手术名称:跟腱固定术分类:小儿外科/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手术/跟行足的手术ICD编码:83.88概述:跟腱固定术用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跟行足的手术治疗。3.对于胫前肌腱仍有功能的病儿,可以同时将该肌腱穿过骨间膜转位至跟骨,以避免术后跟腱被拉长(图12.39.5.1-4)。6个月行足底松解术以矫正所有残余的高弓畸形。
-
腓骨长肌、趾长屈肌、𧿹长屈肌或𧿹长伸肌腱转位术
概述:腓骨长肌、趾长屈肌、 长屈肌或 长伸肌腱转位术用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马蹄外翻足的手术治疗。病儿取仰卧位。在小腿三头肌与小腿深层肌肉之间钝性分离出一个间隙,在此处做一个腓骨及深层肌肉后面的宽隧道,隧道指向位于内踝后内侧的一点。同时在胫骨后肌止点附近将该肌腱缝在胫后肌腱上。
-
腓骨长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或拇长伸肌腱转位术
概述:腓骨长肌、趾长屈肌、 长屈肌或 长伸肌腱转位术用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马蹄外翻足的手术治疗。病儿取仰卧位。在小腿三头肌与小腿深层肌肉之间钝性分离出一个间隙,在此处做一个腓骨及深层肌肉后面的宽隧道,隧道指向位于内踝后内侧的一点。同时在胫骨后肌止点附近将该肌腱缝在胫后肌腱上。
-
腓骨肌腱转位术
手术名称:腓骨肌腱转位术分类:小儿外科/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的手术/马蹄外翻足的手术ICD编码:83.75概述:腓骨肌腱转位术用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马蹄外翻足的手术治疗。麻痹性马蹄外翻足,通常胫前肌与胫后肌无力,腓骨长、短肌有力,同时小腿三头肌有力并挛缩。于小腿中下1/3交界处的肌腱表面做第2个纵形切口,长约5cm。
-
跟骨前部截骨术
手术名称:跟骨前部截骨术分类:小儿外科/儿童足部畸形的手术/松弛性扁平足的手术ICD编码:77.28概述:跟骨前部截骨术用于松弛性扁平足的手术治疗。8mm,楔形基底向外侧,且背侧较跖侧略宽,将其植入张开的跟骨截骨部,以加长足外侧柱,并矫正前足外展、足跟外翻和距舟关节半脱位(图12.27.10.5-3A~
-
Durham扁平足成形术
手术名称:Durham扁平足成形术分类:小儿外科/儿童足部畸形的手术/松弛性扁平足的手术ICD编码:83.75概述:Durham扁平足成形术用于松弛性扁平足的手术治疗。本节仅介绍较为常用的5种手术。然后,将胫后肌腱牵引至足舟骨腰部跖侧已准备好的附着床处,将其拉紧并在足背侧打结(图12.27.10.3-4B)。
-
改良Hoke-Miller手术
手术名称:改良Hoke-Miller手术分类:小儿外科/儿童足部畸形的手术/松弛性扁平足的手术ICD编码:81.14概述:改良Hoke-Miller手术用于松弛性扁平足的手术治疗。用1cm宽的骨刀在第1楔状骨背侧的中央开始截骨。3.骨-骨膜瓣及跖侧跟舟韧带、胫后肌腱的前移:将基底部位于近侧的骨-骨膜瓣向远侧前移至胫前肌腱的远端跖侧。
-
米勒手术
1.切口:沿足内侧做略突向背侧的纵行弧形切口,自内踝下约2cm处开始,向远侧延伸经舟骨和第1楔骨,止于第1跖骨基部(图12.27.10.1-2)。适应症:Miller手术适用于10岁以上儿童可屈性扁平足,症状严重,经非手术疗法无效,负重时足部侧位X线片显示足内侧纵弓塌陷位置在舟楔关节者。麻醉和体位:采用硬脊膜外麻醉或腰麻。
-
四关节融合术
手术名称:四关节融合术别名:全距骨融合术;距骨周围融合术分类:骨科/瘫痪性疾病手术/足踝部畸形的手术治疗ICD编码:81.1702概述:跟骰、距舟和距跟关节融合,联合踝关节(即胫距关节)融合,称四关节融合,也称距骨周围融合术。3.三关节融合术后,踝关节疼痛,有退行性变,创伤性关节炎或距骨缺血性坏死者。
-
舟一楔一跖融合术
1.切口:沿足内侧做略突向背侧的纵行弧形切口,自内踝下约2cm处开始,向远侧延伸经舟骨和第1楔骨,止于第1跖骨基部(图12.27.10.1-2)。适应症:Miller手术适用于10岁以上儿童可屈性扁平足,症状严重,经非手术疗法无效,负重时足部侧位X线片显示足内侧纵弓塌陷位置在舟楔关节者。麻醉和体位:采用硬脊膜外麻醉或腰麻。
-
全距骨融合术
手术名称:四关节融合术别名:全距骨融合术;距骨周围融合术分类:骨科/瘫痪性疾病手术/足踝部畸形的手术治疗ICD编码:81.1702概述:跟骰、距舟和距跟关节融合,联合踝关节(即胫距关节)融合,称四关节融合,也称距骨周围融合术。3.三关节融合术后,踝关节疼痛,有退行性变,创伤性关节炎或距骨缺血性坏死者。
-
全距关节固定术
手术名称:四关节融合术别名:全距骨融合术;距骨周围融合术分类:骨科/瘫痪性疾病手术/足踝部畸形的手术治疗ICD编码:81.1702概述:跟骰、距舟和距跟关节融合,联合踝关节(即胫距关节)融合,称四关节融合,也称距骨周围融合术。3.三关节融合术后,踝关节疼痛,有退行性变,创伤性关节炎或距骨缺血性坏死者。
-
胫骨后肌、腓骨长肌、踇长屈肌腱后置术
概述:胫骨后肌、腓骨长肌、 长屈肌腱后置术用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跟行足的手术治疗。关节融合术后6周,将腓骨长、短肌与胫后肌腱转位至跟骨。病儿俯卧位。3.自外踝远侧一横指处至第5跖骨基底做一平行于足底的切口。扩大骨孔使之足以容纳三条肌腱,修整其后部做成一个中空的关节面,以便使肌腱容易附着。
-
腓骨长肌、趾长屈肌、踇长屈肌或𧿹长伸肌腱转位术
概述:腓骨长肌、趾长屈肌、 长屈肌或 长伸肌腱转位术用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马蹄外翻足的手术治疗。病儿取仰卧位。在小腿三头肌与小腿深层肌肉之间钝性分离出一个间隙,在此处做一个腓骨及深层肌肉后面的宽隧道,隧道指向位于内踝后内侧的一点。同时在胫骨后肌止点附近将该肌腱缝在胫后肌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