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Rumination disorde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反芻障礙以個體持續的把剛攝入的食物又從胃反芻至口腔,進行再次咀嚼,然後嚥下或吐出的行爲爲特徵,可發生於從嬰兒到成人的各個年齡段,症狀的出現沒有器質性疾病作爲基礎[1]。預後一般良好[1]。病因和發病機制未明,嬰幼兒起病常與被忽視、應激、親子關係問題有關[1]。
4 臨牀特徵
患者的臨牀表現爲持續地把剛攝入的食物又從胃反芻至口腔,進行再次咀嚼,然後嚥下或吐出。這是患者自覺自願的行爲,持續至少1 個月以上,通常不伴有腹部不適、噁心、乾嘔或厭惡情緒,反而有愉快感。反芻多發生於進餐後 15 分鐘之內,可持續數小時,至反出的食物變酸後停止。因行爲異於常人,患者可能在進食時迴避人羣或試圖隱瞞症狀。如症狀嚴重且持續,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在嬰兒可有潛在的致死風險。[1]
5 診斷
診斷除典型的臨牀表現外,須排除有關的胃腸疾病或其他軀體疾病,例如胃食管反流、幽門狹窄。症狀如是神經性厭食、神經性貪食、暴食障礙或迴避性/限制性攝食障礙的一部分則不能單獨診斷。如果症狀出現在其他精神障礙的背景下[例如智力障礙(智力發育障礙)或其他神經發育障礙],則它要嚴重到需要額外的臨牀關注,才能做出反芻障礙的診斷。[1]
7 參考資料
- ^ [1]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精神障礙診療規範(2020 年版)[Z].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