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醫大辭典》·赤小豆花
2.1 來源及產地
豆科植物赤小豆Phaseoluscalcaratus Roxb.或赤豆P.angularis Wight的花[1]。主產廣東、廣西、江西等地[1]。
2.2 功能主治
3 《*辭典》·赤小豆花
3.1 出處
《藥性論》
3.2 拼音名
Chì Xiǎo Dòu Huā
3.3 別名
3.4 來源
3.5 性味
①《本經》:"味辛,平。"
②《別錄》:"無毒。"
3.6 功能主治
清熱,止渴,醒酒,解毒。治瘧疾,痢疾,消渴,傷酒頭痛,痔瘻下血,丹毒,疔瘡。
②《別錄》:"止消渴。"
③《藥性論》:"消酒毒,明目。散氣滿不能食,煮一頓服之,又下水氣,並治小兒丹毒熱腫。"
3.7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戌入散劑。外用:研末撒。
3.8 附方
①主痃瘧,寒熱邪氣,泄痢,陰氣不足,止渴及病酒頭痛:小豆花於豉中煮,五味調和,作羹食之。(《食醫心鏡》)
3.9 摘錄
《*辭典》
4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