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痔瘘
病因病机:多因平素湿热内积,过食辛辣,久坐久立,或临产用力,大便秘结,久泻久痢等而致体内生风化燥,湿热留滞,浊气瘀血下注肛门,发为本病。治疗:治法甚多,内治以清热凉血、润燥疏风为主,结合病人现症和体质辨证处理,外治有手术、枯痔、结扎、注射、熏洗、挑痔等法,可根据病情随症采用。
-
甲香
《中医大辞典》·甲香:甲香为中药名,出自《新修本草》。2.治头疮,甲疽,痔瘘,疥癣,毒虫咬伤。一面降起,表面淡白色、浅棕色或浅绿色,有颗粒状突起,且有螺旋状的降起。2.《经验方》:甲香修制法,不限多少,先用黄土泥水煮一日,以温水浴过,次用米泔或灰汁煮一日,依前浴过后用蜜酒煮一日,又浴过,煿干任用。
-
药捻法
药捻法是将腐蚀药加赋形剂制成线香状的药捻,插入细小的疮口中或瘘管、窦道内,以引流祛腐,促其疮口愈合的方法,是外科透脓祛腐法的一种。主治化脓性骨髓炎窦道形成者。2.药物插入疮口中,应留出一小部分在疮口之外,并应将留出的药线末端,向疮口侧方或下方折放,再以膏药或油膏盖贴固定,以利下次换药时取出。
-
二转杏林丹
处方:盐1两,矾1两,皂矾1两,消1两,汞1两。加入明雄5钱,朱砂5钱,硫黄5钱,硼砂3钱,硇砂1钱,研匀入罐,再打5炷香,取药;配入乳香1钱,没药1钱,儿茶1钱,血竭1钱,麝香1分5厘,枣肉为丸,如绿豆大,收固用。功能主治:痔瘘,肿毒,杨梅,一切疮毒,小儿痞块。摘录:《灵药秘方》卷下
-
槐角丸
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槐角丸药品说明书:药品名称:槐角丸药品汉语拼音:HuaijiaoWan剂型:大蜜丸每丸重9g性状:槐角丸为黑褐色至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
-
望月砂
《全国中草药汇编》:望月砂:拼音名:W nɡYu Shā别名:野兔粪来源:兔目兔科蒙古兔LepustolaiPallas;(《补缺肘后方》)各家论述:1.《本草求真》:兔屎能明目,以除目中浮翳,且痨瘵、五疳、痔漏、蛊食、痘疮等症,服之皆治,亦由热绪毒积而成,得此寒以解热,辛以散结,故能服之有功,若阴气上乘,目障不清,未可用焉。
-
鳝鱼
传统医学认为,黄鳝为温补强壮剂,适用内痔出血、气虚脱肛、产后瘦弱、妇女劳伤、子宫脱垂、肾虚腰痛、四肢无力、风湿麻痹、口眼歪斜等症。"④《本草拾遗》:"主湿痹气,补虚损,妇人产后淋沥,血气不调,羸瘦,止血,除腹中冷气肠鸣。(《本经逢原》大力丸)②治久痢虚症,便脓血:黄鳝鱼一条,红糖三钱(炒)。
-
止痛膏
处方:羊脂22.5克猪脂22.5克松脂22.5克蜡15克制法:取猪、羊脂于铫子内,以肥松节点火,煎三五沸,下松脂及蜡令熔,搅和,倾于新瓷器内盛。《圣济总录》卷一三四:组成:朴消(研)1两,炉星灰(木炭炉内火正盛时退却火,取热灰放冷,细绢筛取)2两。主治:汤火伤,皮肉未破烂,只热痛者。
-
苦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菜:拼音名:KǔC i别名:败酱草[东北]、苦叶苗、活血草、苦丁菜、苦麻菜、小苦苣、黄鼠草来源:菊科野苦荬属植物山苦荬Ixerischinensis(Thunb.)Nakai,以全草入药。叶互生,皱缩破碎,完整叶展平后呈椭圆状广披针形,琴状羽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的短刺状齿。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咽喉肿痛;
-
蚌肉
《*辞典》:蚌肉: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B nɡR u别名:河歪(《本草再新》),河蛤蜊(《吉林中草药》)。因此鳃板或系蚌的储钙处所。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止消渴,除烦解热毒,补妇人虚劳、下血,并痔瘘、血崩、带下。⑤《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滋阴,养肝凉血,熄风解酒,明目定狂。烧存性,研细。
-
铜绿
(检查铜盐)(2)本品粉末遇稀盐酸显碳酸盐的各种反应。每用少许,干撒舌上。(《千金方》)13.治痰涎壅盛,卒中不语:铜绿二两,净洗,于乳钵内研细,以水化去石,澄清,慢火熬令干,再研匀,入麝香一分,同研,以糯米和丸,如弹子大,阴干。风热人肝经则目生肤翳息肉,或赤烂泪出,苦寒能除凤热,则所苦去而目自明矣。
-
海鳗
7月,怀卵量约18~脑、卵巢含脑磷脂(cephaqlin),神经磷脂(neurophoshatide),胆甾醇(cholesterol)。性味味甘;肾经功能主治补虚损;祛风通络;摘录《中华本草》海鳗使用提示每次约50克海鳗的营养价值1.鳗鱼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是久病、虚弱、贫血、肺结核等病人的良好营养品;
-
黄矾
《*辞典》:黄矾:出处:《唐本草》拼音名:Hu nɡF n别名:金线矾(《海药本草》),鸡矢矾(《本草蒙筌》)。化学成份:主要含硫酸铁;③李杲:治阳明风热牙疼。附方:①治痔瘘肿痛,脓血不止:黄矾三两,乌蛇六两(酒浸,去骨、皮,炙令黄),黄耆三两(锉),枳壳二两(麸炒微黄,去瓤),骆驼胸前毛三两半(烧灰)。
-
猬皮丸
《圣惠》卷七十三:方名:猬皮丸组成:猬皮1两(炙,微炒黄),槐角3分,白蔹半两,黄耆3分(炒),艾叶3分(微炒),桂心半两,蒲黄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干姜2分(炮裂,锉),白马蹄1两(烧灰),牛角(角思)1两(烧灰),续断3分,禹余糧2两(烧醋淬7遍),猪悬蹄甲7枚(烧灰)。痛少即却加至2丸,以愈为度。
-
黑圣散
《仁斋直指》卷二十三:黑圣散:处方:当归川芎茯苓地榆槐花(焙)败棕艾叶(烧存性)百草霜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肠风脏毒,痔瘘及诸下血。鼻衄,搐1字入鼻中;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九《圣惠》卷八十:黑圣散:处方:生干地黄半斤,乌巢子半斤,槲叶半斤,棕榈皮1斤,好墨1挺,童子头发4两。
-
代赭石
《中医大辞典》·代赭石:代赭石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全体棕红色或铁青色,用手抚摸,则有红棕色粉末沾手,表面有圆形乳头状的突起,习称"钉头代赭",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处有同样大小的凹窝。"功能主治:平肝镇逆,凉血止血。治噫气呕逆,噎膈反胃,哮喘,惊痫,吐血,鼻衄,肠风,痔瘘,崩漏带下。
-
商壳丸
《鸡峰普济方》卷十七:商壳丸:处方:商壳槐角枳实各60克人参阿胶各30克黄耆60克制法:上药除人参、阿胶外,同捣为末,炒成黄黑色,加麝香6克,并参、胶二味同研,玉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痔瘘。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橘皮汤送下,1日2-3次。制备方法:上为细末,生姜汁作薄面糊为丸,如豌豆大。
-
必效丸
《鸡峰普济方》卷十七处方枳壳45克黄耆萆薢菟丝子各60克杜蒺藜乌蛇各90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用法用量散结丸(《普济方》卷二九六引《经验良方》)。《卫生总微》卷十一处方川黄连(去须)2两,大枣半斤,干姜1两,肉豆蔻1分(面裹,煨香,去面)。功能主治偏坠膀胱疝气,小肠气痛不可忍者。
-
丹粉散
《小儿痘疹方论》:丹粉散:处方:轻粉5分,黄丹5分,黄连末2钱。功能主治:痔瘘有疮成窍,脓血不止。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普济方》卷三九八:方名:丹粉散组成:黄连(微妙)1两,胡连(炒令微黄)1两,酸石榴皮3分(锉,微炒),诃黎勒1两(煨,用皮),枣20枚(去皮,烧为灰)。
-
胡粉丹
《普济方》卷三九九引《医方妙选》:胡粉丹:处方:青州大枣50两(蒸熟取肉),水银半两,胡粉1两,雄黄半两(水磨飞研)。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九引《医方妙选》《医统》卷六十六:方名:胡粉丹组成:胡粉、密陀僧、白芷、白附子、白茯苓各等分。用法用量:先用萝卜煎汤,洗面净后用羊乳调药,至夜敷患处,次早洗去。
-
鸡骨三仙丹
处方:水银1两,扫粉8钱,铅粉3钱。制法:先将银窝以炭火煅红,再下水银、扫粉,仍煅红开裂,冷定取起,次下乌骨鸡脚胫骨,又将煅过之水银、扫粉二物盖于鸡骨上,又下火煅红,直至烟尽为度,冷定取起,检去鸡骨不用,又下前二味,次下铅粉盖面,再用火煅,俟粉带红色时,起出即成。功能主治:痔瘘。摘录:《外科十三方考》
-
榼藤散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榼藤散:处方:榼藤子3个(生油涂,炙熟,取肉),续断1两,鸡冠花(炒)1两,乌贼鱼骨(去甲,炙)1两。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圣济总录》卷一四三:榼藤散:处方:榼藤子(烧存性)半两,茺蔚子(炒)半两,地榆1两,白矾(烧令汁尽)1两,臭椿根(蜜炙焦)1两。下血不止,生疮肿痛。
-
雷丸丸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雷丸丸:处方:雷丸3两,紫芝2两,白芷2两,紫菀2两,贯众5两,秦艽(去苗土)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藁本(去苗土)2两,乱发灰3两,(庶虫)虫(炒)半两,石南(炙)半两,猪悬蹄(炙焦)10枚。功能主治:牡痔,生鼠乳疮,痔瘘脓血不止,积年不愈者。《普济方》有百部一两半。
-
猪脏丸
别名:脏连丸(《外科正宗》卷三)。50丸,空腹时以米饮送下。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三《奇效良方》卷五十一:方名:猪脏丸别名:猪肠丸组成:猪脏1条(洗净,控干),槐花(炒,为末)2两(填入脏内,两头扎定,石器内米醋煮烂)。主治:痔瘘下血。主治:大人小儿大便下血日久,多食易饥,腹不痛,里不急。
-
海豘鱼
100枚,齿末端尖锐,稍向后曲。生境分布:群栖于海中,性很活泼。肉中的肌红蛋白的N端氨基酸为甘氨酸。其总脂肪酸组成如下:饱和脂酸-异戊酸:皮下脂肪3.2,头部脂肪13.9;无论老幼海豚,其皮下脂肪中的维生素A含率都足与鳕鱼肝油相匹敌。功能主治:《本草拾遗》:肉,主瘴疟,作脯食之,皮中脂,摩恶疮、疥癣、痔瘘。
-
红豆
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中医大辞典》·红豆:红豆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赤小豆之别名。性味归经:甘、酸,微寒。药理作用:相思子毒蛋白对小鼠实验性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毒性极大,0.5mg即可使人致死,但加热至65℃以上则毒性消失,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0.20mg/kg。果期10月。
-
鲤鱼肠
《*辞典》:鲤鱼肠:出处:《唐本草》拼音名:LǐY Ch nɡ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肠。功能主治:①《唐本草》:主小儿肌疮。②《纲目》:聤耳有虫,鲤鱼肠同酢捣烂,帛裹塞之;痔瘘有虫,切断炙热,帛裹坐之,俱以虫尽为度。
-
鲤鱼鳞
《*辞典》:鲤鱼鳞:出处:《食疗本草》拼音名:LǐY L n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鳞片。化学成份:鱼鳞是皮肤的真皮生成的骨质,其基质由胶原变来,化学上属于一种硬蛋白,定名鱼鳞硬蛋白,但性质尚未充分明了。治吐血,衄血,崩漏带下,瘀滞腹痛,痔漏。②《纲目》:烧灰,治吐血,崩中,漏下,带下,痔瘘,鱼鲠。
-
松鼠
《全国中草药汇编》:松鼠:拼音名:SōnɡShǔ别名:灰鼠来源:啮齿目松鼠科灰鼠SciurusvulgarisL.,以全体入药。主治肺结核,肋膜炎,月经不调,痔疮等。前足掌裸露,掌垫2,指垫3。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居树洞中或筑巢于树枝间。性味:味甘;大肠经功能主治:理气调经;杀虫消积。
-
枯痔钉疗法
枯痔钉疗法亦称插药疗法,是中医治疗内痔的一种有效方法。枯痔钉疗法的历史:早在宋代《太平圣惠方》中已有“以砒霜黄蜡搅和均匀,捻为条子,以治痔瘘”的记载。剪去多余的药钉,但应使钉外露1mm,才能保持固定和防止插口出血,药钉插毕后,即将痔核推回肛门内,同时塞入黄连膏,约7天左右痔核萎缩脱藩。
-
鸳鸯
《全国中草药汇编》:鸳鸯:拼音名:YuānYānɡ来源:雁行目鸭科鸳鸯Aixgalericulata(L.初级飞羽暗褐色;雌鸟眼周和金属光泽,下胸纯白。性平归经: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主痔瘘下血;(《食医心镜》)②治老人五痔,泄血不止,积日困劣无气,亦疗久瘘疮:鸳鸯一枚,如常法,以五味、椒酱腌,火炙之令熟,空心渐食之。
-
太白石
概述:太白石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礜石之别名。别名:太白石、立制石来源:毒砂的矿石。性味:辛、甘,热,有大毒。功能主治:祛寒湿,破积聚,蚀恶肉,杀虫。1.治远年风寒湿痹,痼冷腹痛,积聚坚癖,疟疾。或浸酒饮。2.治痔瘘瘜肉,赘瘤,瘰疬,疥癣。使用注意: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
-
乌牛子
概述:乌牛子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拾遗》,为明·姚可成《食物本草》记载的丝瓜子之别名。)Roem.的种子。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通便,驱虫。1.治肺热咳嗽,痰多,便秘,肠风,痔瘘。50粒,儿童30粒,每日一次,连服二日。药理作用:葫芦素B有抗肝炎功能并对人体鼻咽癌KB细胞或Hela细胞有细胞毒活性。
-
水云母
概述:水云母为中药名,出自《中药志》,为《新修本草》记载的甲香之别名。别名:水云母、海月。性味:味咸,性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理气止泻,解毒消疮。1.治脘腹满痛,湿热泻痢,热淋。2.治头疮,甲疽,痔瘘,疥癣,毒虫咬伤。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敷。药理作用:亚硝化的甲基胍类具强的诱变及致癌作用。
-
立制石
概述:立制石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为《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礜石之别名。别名:太白石、立制石。性味:辛、甘,热,有大毒。功能主治:祛寒湿,破积聚,蚀恶肉,杀虫。1.治远年风寒湿痹,痼冷腹痛,积聚坚癖,疟疾。或浸酒饮。2.治痔瘘瘜肉,赘瘤,瘰疬,疥癣。使用注意: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
-
保命散
摘录《幼幼新书》卷五引《医方妙选》《兰台轨范》卷入别名保命丹处方珍珠3分,牛黄3分,琥珀5分,胆星2钱,白附子2钱,蝉退(炙)2钱,天虫2钱,茯苓2钱,皂角2钱,防风2钱,茯神2钱,天竺黄(研)1钱,橘红1钱,甘草1钱,薄荷1钱,朱砂1钱,天麻3钱,全蝎20个(酒洗,焙),礞石3钱(煅),冰片3分,麝香3分。
-
起痔汤
《外科正宗》卷八:方名:起痔汤别名:落痔汤组成:黄连1两,黄柏1两,黄芩1两,大黄1两,防风1两,荆芥1两,栀子1两,槐角1两,苦参1两,甘草1两,朴消5钱。待痔落之后,换搽生肌散。《增补内经拾遗》卷四:方名:起痔汤组成:黄芩1两,槐花1两,防风1两,栀子1两,苦参1两,黄连1两,黄柏1两,大黄1两,芒消半两。
-
铁罐膏
《普济方》卷三一四:方名:铁罐膏组成:桑柴炭1碗,荞麦稭灰1碗,石灰1碗,芦灰少许。制备方法:用瓦罐1个,旁钻1孔塞住,前口倾灰填罐内,用水注满,著厚纸封固1复时,用芦筒插在旁孔内,细淋之,尽其水,去灰,将水于小锅内慢火熬,用铁片续搅不休,看稀稠滴水内不散为度,用铁罐子盛,封定口。
-
硇砂线
《外科十三方考》:方名:硇砂线组成:番硇砂1两,壁线3钱,火麻花3钱,生半夏3钱,生南星3钱,芫花3钱,糯米酒1碗,白丝线3钱(先用碱水煮过脱脂)。主治:痔瘘。
-
野葛贴
《千金翼》卷二十三:方名:野葛贴别名:野葛膏组成:野葛半两,芍药半两,薤白半两,通草半两,当归3分,附子1分。主治:痈疽,痔瘘,恶疮,妇人妬乳疮。用法用量:醋浸半日,先煎猪脂8合,令烟出,纳乱发半两,令消尽,下,令热定,乃纳松脂2两,蜡半两,更着火上令和,乃纳诸药令沸,三上三下,去滓,冷之。
-
熏痔立效方
《圣济总录》卷一四三:方名:熏痔立效方组成:蛇蜕4两(细剪令碎),蝉蜕4两(细剪令碎),白矾(生研)1两,皂荚2梃(为末)。主治:痔瘘久不愈者。用法用量:每用1帖,瓷碗内如烧香法,盛入桶内,烧令烟出,就上坐熏之,烟尽即止。制备方法:上4味拌匀,分为6帖。
-
鹰觜丸
《鸡峰》卷十七:方名:鹰觜丸组成:鹰觜爪1副,榼藤子1个,赤龙鳞1钱,穿山甲1钱,(扌驚)角将军1个。主治:痔瘘。用法用量:每服7丸,酒调散子送下。制备方法:除(扌驚)甲不烧外,四味1处入瓷罐内烧黑烟出带黄烟,存性,冷取出,为细末,(扌驚)角头足入在药中,然后用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乌头膏
《千金翼》卷二十四:方名:乌头膏别名:乌膏组成:乌头半两,雄黄半两,雌黄半两,芎半两,升麻半两,杏仁2-7枚,胡粉1分,巴豆仁7枚(去皮),黄柏半两,乱发如鸡子大1枚,松脂如鸡子大1枚,防己3分,黄连半两。主治:二十种恶疮,及风疮、痔瘘、疣子、黑疵、疮肿、鹊面、(黑干)(黑曾)、痤疖。
-
王嘉麟
现任北京中医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肛肠科学术带头人。作为国家级指导老师,共指导学术继承人5名,代表作如《痔瘘中医治疗经验》、《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手册》、《实用中医学》等著作,发表“混合痔剥离结扎410例元气疗效观察”、长效麻醉2号用于肛门手术止痛疗效观察“等学术论文10余篇。
-
二矾丸
处方:白矾(烧令汁尽)2两,绿矾(烧过)2两,栝楼(烧存性)2两,猬皮(烧存性)2两,诃黎勒(煨,去核)2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白附子(炮)2两,天南星(姜汁浸一宿,焙)2两,半夏(姜汁浸一宿,焙)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鸡冠花5两,胡桃(烧灰)15个。制法:上为末,以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蜂窠膏
方出《千金》卷二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三:蜂窠膏:处方:露蜂房。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二九三《圣济总录》卷一四三:方名:蜂窠膏组成:蜂窠(烧灰)半两(研),蚰蜒1个(大者,研作膏),水银粉1钱(研),铅丹1钱(研)。制备方法:将上3味研药和入膏内,更入麝香半钱匕,同研匀。
-
黑玉丹
《世医得效方》卷七:黑玉丹:处方:刺猬皮120克(锉,研)猪悬蹄25个牛角鳃90克(锉碎)雷丸30克槐角45克败棕60克(锉)乱发(皂角水洗净,烧)60克芝麻30克苦楝根37.5克制法:上药锉碎,入瓷罐内,烧存性,研为末,加入麝香6克,乳香15克,研令匀,和酒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肠风痔瘘,大肠头痛不可忍者。
-
黄耆葛花丸
处方:黄耆1两,葛花1两,黄赤小豆花1两,大黄3分,赤芍药3分,黄芩3分,当归3分,猬皮1个,槟榔半两,白蒺藜半两,皂角子仁(炒)半两,生地黄(烙)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肠中久积热,痔瘘下血,疼痛。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前煎桑白皮汤送下;以槐子煎汤送下亦得。
-
韭根汤
处方:韭根(晒干)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野李根1两,蛇床子1两,续断1两,芜荑仁1两,皂荚白皮1两,松脂1两,白矾半两。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诸痔瘘出脓水,疼痛不止。用法用量:每度2两,用水3碗,煎至2碗,滤去滓,乘热于盆内先熏后洗,每日3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三
-
卷柏散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卷柏散:处方:卷柏30克犀角屑15克天竺黄15克枳壳30克(麸炒微黄,去瓤)赤箭15克藁本15克羌活30克防风15克(去芦头)芎藭15克乌蛇60克(酒浸,去皮、骨,炙令黄)五加皮30克麻黄30克(去根节)黄耆15克(锉)桑耳15克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主治:肠风腹痛,下血不止。主治:脏毒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