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stir-baked SEMEN RAPHANI[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炒萊菔子爲萊菔子的炮製品。萊菔子的炒法宋代已有,見《太平聖惠方》。萊菔子爲十字花科植物蘿蔔Raphanus sativus L.的乾燥成熟種子[1]。炒萊菔子鼓起,顏色加深,質脆,有香氣[1]。萊菔子炒後變升爲降,如《本經逢原》所說“生能升,熟能降;生則吐風痰,熟則定痰嗽,皆利氣之效”[1]。主要是改變了湧吐痰涎的副作用,既緩和了藥性,又利於粉碎和煎出[1]。長於消食除脹、降氣化痰[1]。多用於食積腹脹,氣喘咳嗽[1]。
4 炒萊菔子的炮製方法
宋代有微炒、炒黃(《太平聖惠方》)、巴豆同炒(《小兒衛生總微方論》)[1]。
明代除沿用前代的方法外,又增加了生薑炒(《魯府禁方》)[1]。
清代基本沿用前法[1]。
炒菜菔子的炮製方法:取淨萊菔子,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鼓起,爆鳴聲減弱,手拈易碎,斷面淺黃色,有香氣逸出時即可[1]。用時搗碎[1]。
7 萊菔子的功效與主治
萊菔子用於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祕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萊菔子生品能升能散,長於湧吐風痰[1]。以本品爲末,溫水調服,可以宣吐風痰(《勝金方》)[1]。
炒萊菔子變升爲降,改變了湧吐痰涎的副作用,既緩和了藥性,又利於粉碎和煎出[1]。長於消食除脹、降氣化痰[1]。多用於食積腹脹,氣喘咳嗽[1]。如治療食積不化的保和丸(《中國藥典》);治療氣喘咳嗽的三子養親湯(《壽世保元》)[1]。
8 炒萊菔子的炮製作用
萊菔子的炮製是生升熟降的典型例子,生品能升能散,長於湧吐風痰[1]。以本品爲末,溫水調服,可以宣吐風痰(《勝金方》)[1]。
萊菔子炒後變升爲降,如《本經逢原》所說“生能升,熟能降;生則吐風痰,熟則定痰嗽,皆利氣之效”[1]。主要是改變了湧吐痰涎的副作用,既緩和了藥性,又利於粉碎和煎出[1]。長於消食除脹、降氣化痰[1]。多用於食積腹脹,氣喘咳嗽[1]。如治療食積不化的保和丸(《中國藥典》);治療氣喘咳嗽的三子養親湯(《壽世保元》)[1]。
9 萊菔子的炮製研究
萊菔子含脂肪油、揮發油及少量萊菔子素、芥子鹼、黃酮類等成分[1]。萊菔子素爲活性成分,有抗菌作用[1]。
比較了萊菔子素的含量,結果以生品最高,烘製品次之,炒制品最低[1]。萊菔子經過清炒或烘製後,其脂肪油的含量、物理常數、化學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1]。層析結果表明,烘製品比生品多一個斑品,清炒品又比烘製品多一個斑點,值得進一步研究[1]。
萊菔子的各種炮製品均有增強離體兔迴腸節律性收縮的作用和抑制小鼠胃排空率的作用[1]。對小腸運動的增強,則可加強機械消化的作用[1]。這可能就是炒萊菔子“消食除脹”的機理之一[1]。萊菔子各炮製品均能明顯對抗腎上腺素對離體兔迴腸節律性收縮的抑制作用,提示萊菔子對小腸運動的興奮作用可能與對抗交感神經末梢釋放的遞質有關[1]。在對離體豚鼠胃肌條節律性收縮和緊張性收縮方面,以及對抗腎上腺素抑制兔迴腸運動方面,生品的作用弱於炒品和老品(表面黑褐色,內部黃褐色),故臨牀用炒品作消導藥是有道理的[1]。
11 參考資料
- ^ [1]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製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