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气
降气为理气法之一。降气又称下气,降逆下气。是治疗气上逆的方法。用于喘咳,呃逆等症。常用药物有苏子、半夏、丁香、旋复花、代赭石、前胡、白前等。如肺气上逆,则咳嗽哮喘、痰多气急。针灸常选肺俞、尺泽、膻中、天突、丰隆等穴,针用泻法。针灸常选中脘、内关、足三里、膈俞等穴,针用补法;
-
三子养亲汤
概述:三子养亲汤同名方剂约有五首,其中《韩氏医通》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白芥子9g、苏子9g、莱菔子9g,具有祛痰,降气,消食之功效。冬寒加生姜三片。三子均能温化寒痰,平喘治咳。各家论述:1.《韩氏医通》:紫苏子,主气喘咳嗽。然皆行气豁痰之药,气行则火降,而痰消矣。
-
理气剂
理气剂的定义:理气剂(carminativeformulaqiregulatedformula)是指以理气药为主配伍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方剂的统称。降气剂:降气剂适用于气机上逆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肺气上逆和胃气上逆两个方面。旋复代赭石汤、橘皮竹茹汤与丁香柿蒂汤三方则均主降胃气、止呕呃,治疗胃气上逆之呕恶呃逆。
-
紫苏子汤
功能主治:降气平喘,祛痰止咳。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2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千金》卷七:方名:紫苏子汤别名:苏子降气汤、降气汤、苏子降气饮、紫苏汤组成:紫苏子1升,前胡1两,厚朴1两,甘草1两,当归1两,半夏1升,橘皮3两,大枣20枚,生姜1斤,桂心4两。
-
葶苈五子汤
处方:葶苈子3g,牛蒡子6g,炙苏子4.5g,炒杏仁6g,莱菔子6g,川贝母4.5g,炙橘红6g,大枣5枚(去核)。主小儿肺炎(病毒性肺炎),痰鸣,喘咳,腹胀。用法用量:水煎约60毫升,分3次温服。各家论述:方中葶苈子降肺气,利肺水,化痰定喘;苏子、莱菔子、杏仁降气祛痰,止咳定喘;牛蒡子散风热,利咽喉,化痰止咳;
-
四磨汤
概述:四磨汤同名方剂约有三首,其中《严氏济生方》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人参6g、槟榔9g、沉香6g、乌药6g,具有破滞降逆,兼以扶正,顺气宽中补虚之功效。或下养正丹尤佳。方中乌药行气疏肝,善理气机,为君药。四味浓磨煎温服,破气降逆喘自平。方解:方中沉香降气平喘,槟榔行气破滞,乌药调肝顺气,人参补气扶正。
-
理气法
概述:理气法为治法。肝郁气滞者,方如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暖肝煎等;常用药如厚朴、陈皮、木香、元胡、郁金、柴胡、川楝子、青皮、香附、薤白、乌药等。胃气上逆者,宜降逆和胃止呕,方如旋复代赭汤、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等;肺气上逆或肾不纳气者,宜降气平喘,方如苏子降气汤、定喘汤等。
-
炒苏子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清炒、蜜炙、制霜等。紫苏子的性味归经:紫苏子味辛,性温。苏子霜有降气平喘之功,但无滑肠之虑,多用于脾虚便溏的喘咳患者。炒紫苏子的炮制作用:紫苏子生品多用于肠燥便秘,如益血润肠丸(《类证活人书》)。炒后辛散之性缓和,多用于喘咳,如治风寒喘咳的华盖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炒紫苏子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清炒、蜜炙、制霜等。紫苏子的性味归经:紫苏子味辛,性温。苏子霜有降气平喘之功,但无滑肠之虑,多用于脾虚便溏的喘咳患者。炒紫苏子的炮制作用:紫苏子生品多用于肠燥便秘,如益血润肠丸(《类证活人书》)。炒后辛散之性缓和,多用于喘咳,如治风寒喘咳的华盖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石防风
《中医大辞典》·石防风:石防风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茎圆柱状,高30~小伞形花序柄长1~"功能主治: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咳喘,妊娠咳嗽。"②《陕西中草药》:"降气祛痰,发散风热,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胸胁胀满,喘息。附方:①治感冒,咳嗽,气喘:石防风、苦杏仁各三钱,紫苏子、桔梗各二钱,水煎服。
-
紫苏子
苏子霜有降气平喘之功,但无滑肠之虑,多用于脾虚便溏的喘咳患者。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清炒、蜜炙、制霜等。炮制作用:紫苏子生品多用于肠燥便秘,如益血润肠丸(《类证活人书》)。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迷迭香酸(C18H16O8)不得少于0.25%。性味与归经:辛,温。
-
苏子
苏子霜有降气平喘之功,但无滑肠之虑,多用于脾虚便溏的喘咳患者。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清炒、蜜炙、制霜等。炮制作用:紫苏子生品多用于肠燥便秘,如益血润肠丸(《类证活人书》)。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迷迭香酸(C18H16O8)不得少于0.25%。性味与归经:辛,温。
-
苏子霜
苏子霜有降气平喘之功,但无滑肠之虑,多用于脾虚便溏的喘咳患者。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清炒、蜜炙、制霜等。紫苏子的性味归经:紫苏子味辛,性温。炒苏子辛散之性缓和,多用于喘咳,如治风寒喘咳的华盖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苏子霜的炮制作用:紫苏子生品多用于肠燥便秘,如益血润肠丸(《类证活人书》)。
-
蜜苏子
概述:蜜苏子为紫苏子的炮制品。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清炒、蜜炙、制霜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生品多用于肠燥便秘,如益血润肠丸(《类证活人书》)。炒紫苏子辛散之性缓和,多用于喘咳,如治风寒喘咳的华盖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苏子霜有降气平喘之功,但无滑肠之虑,多用于脾虚便溏的喘咳患者。
-
理营疏肺饮
前胡疏肝降气以散风寒,枳壳泻气宽胸以调肺胃,苏子散瘀止咳,杏仁降气疏痰,当归养血以荣经脉,赤芍泻邪以化血滞,茯苓散湿以清治节,桔梗清咽以利胸膈,甘草生用缓中以泻邪热,河柳糖炒解表以清血室也。水煎,温服,使血脉融和,则邪自外解,而痧疹无不透,寒热无不解,何咳嗽胸满之不除哉。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
杏子汤
《宋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杏子汤:处方:人参(去芦)、半夏(汤洗七次)、茯苓(去皮)、芍药(去粉)、官桂(去皮.主治:阳明伤风,能食,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自汗,嗜卧身重,小便难,潮热而哕,脉浮弦长而数。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杏子降气以疏络脉,麻黄开表以通皮腠,炙草缓中益胃气也。
-
肺胀·肺肾气虚证
定义:肺胀·肺肾气虚证(lungdistensionwithsyndromeofqideficiencyoflungandkidney)是指肺肾两脏,阳气亏虚,以胸满短气,语声低怯,动则气喘,或见面色晦暗,或见面目浮肿,舌淡,苔白,脉沉而弱等为常见症的肺胀证候。肺胀·肺肾气虚证的治疗:治法:肺胀·肺肾气虚证治宜补肺纳肾,降气平喘。五味子敛肺气;
-
沉香羌活汤
别名:沉香羌活散、沉香导气散、沉香导气汤处方:沉香3钱,木香3钱,羌活3钱,白芍药3钱,槟榔3钱,甘草(炙)2钱,川芎2钱,枳壳2钱,青皮2钱,紫苏茎叶2钱,紫苏子2钱,木瓜2钱。功能主治:降气疏肝。各家论述:《医略六书》:羌活疏通经络以祛寒湿,能除百节之痛;白芍敛阴和肝;香附调气解郁;苏子散郁除痰;
-
东实西虚泻南补北汤
用法用量:泻阳补阴汤(《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四)。痰盛,加半夏、前胡、竹沥、荆沥;喘急,加瓜蒌仁、石膏、葶苈、桑白皮、紫苏子、沉香、枇杷叶;心下怔忡惊悸,加茯神、远志、柏子仁,酸枣仁;胁下气膨,加枳壳、青皮、白芥子;淋浊,加猪苓、泽泻、木通、车前子;盗汗,加黄耆、牡蛎、麻黄根、浮小麦;
-
实喘·痰湿蕴肺证
定义:实喘·痰湿蕴肺证(excessivedyspneawithsyndromeofphlegm-dampamassinginlung)是指痰湿壅肺,以气喘,咳嗽,痰多而黏,咯吐不利,胸中满闷,恶心,舌淡,苔白腻,脉滑等为常见症的实喘证候。中阳不运,积湿成痰,痰浊上壅于肺,阻塞气道,肺气失降,故喘满闷窒,胸盈仰息,痰多色白粘腻;详见喘证条。
-
蕨
《全国中草药汇编》:蕨:拼音名:Ju 别名:蕨菜、如意菜、狼萁来源:凤尾蕨科蕨属植物蕨Pteridiumaquilinum(L.小羽片线形、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2.5cm,宽3-5mm,多数,密集;降气化痰。2.孟诜:令人脚弱不能行,消阳事,缩玉茎,多食令人发落,鼻塞目暗。附方:治肠风热毒:蕨菜花焙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
-
热哮
热哮者,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伴有发热,不恶寒,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或弦滑。药用麻黄宣肺定喘,黄芩、桑白皮以清热肃肺,杏仁、半夏、款冬、苏子化痰降逆;取膻中、合谷、大椎、丰隆、中府、孔最、天突。
-
库房
两肌由肋间神经支配,血液供应来自肋颈干的最上肋间动脉。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胸小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主治病症:库房穴主治咳嗽,胸痛,胁胀,气喘,咳逆上气,呼吸喘促,咳唾脓血,痰多,咳吐脓血,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肺气肿胸膜炎,胸胁胀痛,肋间神经痛,胸胁胀满等。斜刺或平刺0.5~
-
苏子降气饮
概述:苏子降气饮出《杏苑》卷三。别名: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降气汤(《普济方》卷一八三)。治上实下虚,痰涎壅盛,喘咳短气,胸膈满闷;备注:方中苏子降气祛痰,止咳平喘为君药;半夏、厚朴、前胡、橘皮理气化痰,止咳平喘,共为臣药;当归既养血补肝,同桂心以温补下虚,又能治咳逆上气;
-
润字丸
《湿温时疫治疗法》:方名:润字丸组成:酒炒锦纹1两,制半夏1钱2分5厘,前胡1钱2分5厘,山楂肉1钱2分5厘,天花粉1钱2分5厘,白术1钱2分5厘,广陈皮1钱2分5厘,枳实1钱2分5厘,槟榔1钱2分5厘。主治:实痞喘嗽,大便闭结,脉沉者。此疏痰疾通闭之剂,为痰实顺嗽秘结之专方。
-
旋覆花
旋覆花的功效与主治:旋覆花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的功效,用于风寒咳嗽、普饮蓄结、胸膈痞满、呕吐噫气。总苞基部有时残留花梗,苞片及花梗表面被白色茸毛,舌状花1列,黄色,长约1cm,多卷曲,常脱落,先端3齿裂;鉴别:(1)本品表面观:苞片非腺毛1~性味与归经:苦、辛、咸,微温。
-
苦杏仁
性状种子扁心形,长1~功能主治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等味苦的干燥种子,含有苦杏仁苷、脂肪油、蛋白质及各种游离氨基酸。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一乙酸乙酯一甲醇一水(15:40:22:10)5~本品呈扁心形。
-
白前
概述:白前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为萝藦科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stauntonii(Decne.)Schltr.exLevel.或芫花叶白前Cynanchumglaucescens(Decne.)Hand.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功能主治:功在降气,祛痰,止嗽。白前饮片:炮制:白前: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干燥。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
-
半夏橘皮汤
《医寄伏阴论》卷上处方半夏2钱,橘皮1钱,茯苓1钱,人参1钱,甘草1钱(炙),干姜1钱。或加生姜8分。半夏、橘皮涤痰降气,故水虚相搏,痰饮塞胃,皆能已之。《圣济总录》卷四十处方半夏(汤洗7遍去滑,切,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人参半两,白术半两,高良姜半两。
-
痰气俱安汤
6克海石6克白芥子(炒,研)2.1克泽泻木通各4克功能主治:降气祛痰。如痰因风鼓,加钩藤、僵蚕;摘录:《会约医镜》卷十二《会约》卷十二:方名:痰气俱安汤组成:陈皮(去白)2-3钱,半夏2钱,胆星1-2钱,海石2钱,白芥子(炒,研)7分,泽泻1钱3分,木通1钱3分。因气逆痰滞,塞心窍,壅经络,僵仆搐搦,强直昏迷。
-
温肺桂枝汤
处方:桂枝1.5克当归6克茯苓6克沉香1.5克苏子4.5克橘红3克半夏3.6克瓜蒌实12克桑皮6克功能主治:温肺降气。治肺胀,虚满而喘咳。用法用量:上药水煎,加姜汁5毫升冲服摘录:《医醇剩义》卷四
-
长前胡
拼音名:ChánɡQiánHú英文名:rootofWestszechwanHogfennel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长前胡的根。基生叶叶柄长1-7cm,基部具略带紫色的狭窄叶鞘,抱茎;小总苞片8-12,线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密生短柔毛;降气祛痰。咳喘痰黄;有宣散风热、祛痰镇咳、下气的功能,用于感冒风寒、咳嗽、痰稠喘满、头痛及胸闷等症。
-
狗缨子
拼音名:GǒuYīnɡZǐ别名:前胡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田葛缕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umburiaticumTurcz.采收和储藏:9-10月果实成熟时采挖根,洗净晒干,切段。 ^^廓长圆状卵形或披针形,长8-15cm,宽5-10cm,三至四回羽状分裂,未回裂片线形;性微寒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散风清热;降气化痰。
-
光头前胡
拼音名:GuānɡTóuQiánHú别名:岩防风、棕包头、鸡肢前胡、独活、岩棕、官防风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化中前胡和岩前胡的根及根茎。木薄壁组织中厚壁与薄壁细胞群相间排列,形成数 厚化细胞环带,厚化细胞壁微木化。肝经功能主治:宣肺祛痰;《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虚弱性咳嗽及肺病咳血者勿用。
-
蓝花子
拼音名:LánHuāZǐ来源: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蓝花子的种子。茎生叶小,宽椭圆形或宽披针形。长角果圆柱形,长4-6cm,果瓣近革质,具海绵状横隔,果实因种子间缢缩而呈念珠状,先端具细长的喙。生境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湖南、浙江、广西、台湾均有栽培。性味:辛;胃经功能主治:消食宽中;化痰降气。
-
美穗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美穗草:别名:高山四方麻、黑升麻、咳药、叶下红、小寒药、反背红来源:玄参科美穗草Calorhabdosbrunoniana(Wall.生境分布:西南地区。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消炎解毒,止咳化痰,降气平喘,消肿止痛。主治扁桃体炎,胃热痛,膀胱炎,乳腺炎,痈肿疮毒,赤白痢疾,慢性气管炎等。
-
山枇杷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枇杷:拼音名:ShānP P 别名:野枇杷、川鄂冬青来源:冬青科山枇杷IlexfranchetianaLoes.,以叶入药。生境分布:湖北、四川、云南。功能主治:降气平喘,敛肺止咳。主治久咳气喘,咳痰带血。性味:辛;平归经:脾;膀胱经功能主治:消肺;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肺,解热,下乳。
-
羽叶丁香
《*辞典》:羽叶丁香:出处:《宁夏中草药手册》拼音名:YǔY DīnɡXiānɡ别名:山沉香(《宁夏中草药手册》)。11片,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有短柄,先端圆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生境分布:生于高山灌木丛中。功能主治:降气,温中,暖肾。附方:①治寒喘:山沉香一钱五分,五味子、附子各二钱。
-
牛尾蒿油滴丸
牛尾蒿油滴丸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牛尾蒿油滴丸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化痰止咳,降气平喘。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3.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治咳川贝枇杷滴丸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宣肺降气,清热化痰。用于痰热郁肺所致咳嗽,症见咳嗽、咯痰、咽干、咽痛,发热,全身不适;6丸,一日3次。5.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
复方咳喘胶囊
复方咳喘胶囊说明书:药品类型:中药药品名称:复方咳喘胶囊药品汉语拼音:药品英文名称:成份:性状:作用类别:适应症/功能主治:降气祛痰。4粒,一日3次。有胃溃疡病者禁服。4.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羌活柴胡汤
《伤寒大白》卷三:方名:羌活柴胡汤组成:羌活、柴胡、防风、黄芩、广皮、半夏、甘草。主治:少阳、太阳为病,寒热呕苦,耳聋胁痛而呃,恶寒头痛。功效:解表清热,降气行痰。附注:本方方名,《东医宝鉴 杂病篇》引作 羌活苍术汤。《症因脉治》卷二:方名:羌活柴胡汤组成:羌活、独活、柴胡、防风、川芎、白芍药。
-
宣中降逆汤
《温病刍言》:方名:宣中降逆汤组成:清半夏10g,广皮10g,旋覆花10g,赭石10-30g,沉香5g,刀豆30g,生枇杷叶20g。功效:宣中降气。主治:呕逆。各家论述:刀豆温中下气,益肾归元;旋覆花、赭石平肝降逆;清半夏、广皮、沉香理气宽中;生枇杷叶降逆气,气不上冲,则呃逆自止。
-
祛风丸
《御药院方》卷五:方名:祛风丸组成:车前子1两,赤茯苓(去皮)1两,木香1两,槟榔1两,枳壳(麸炒,去瓤)2两,青皮(去白)2两,陈皮(去瓤)2两,半夏(汤洗)2两,干生姜半两,大黄3两,黑牵牛(生)6两,皂角(烧存性)1两。主治:痰饮。主治:历节风。主治:风痰。功效:宽中祛痰,搜风理气,和血驻颜,延年益寿。
-
荞麦粉
1.适宜食欲不振、饮食不香、肠胃积滞、慢性泄泻、出黄汗之人和夏季痧症者食用;荞麦粉的食用建议荞麦面适口性好,做法有很多种,如炸酱面、热汤面、炒面、刀削面、剔尖、拨鱼儿,还可以包馅、蒸馒头、烙饼等,荞麦面看起来色泽不佳,但用它做成扒糕或面条,佐以麻酱或羊肉汤,别具一番风味。
-
清肺葶苈丸
《医略六书》卷二十:方名:清肺葶苈丸组成:葶苈2两(甜),杏仁2两(去尖),木通1两半,川贝2两(去心),防己2两。各家论述:葶苈泻气分湿热,防己泻血分湿热,气血肃清则肺气无不清矣;杏仁降气疏风痰,川贝清心化热痰,痰化气清则肺气无不降矣;丸以枣肉之缓中益脾,下以桑皮之泻火清肺也。
-
韵姜饼子
《杨氏家藏方》卷二十:方名:韵姜饼子组成:半夏4两(为未,生姜汁搜和作饼子,焙干,为细末,再用姜汁和焙,如此3遍为度),生姜1斤(切作片子,以青盐2两研细,同淹1宿,于日中晒干,如无青盐,则用食盐),草豆寇(去皮微炒)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研如膏)2两,甘草4两(炙黄),檀香1两半。
-
宁咽止嗽饮
组成:薄荷(后下)5g,川芎5g,甘草5g,桔梗5g,杏仁10g,牛蒡子10g,防风5g,连翘10g,炙枇杷叶10g,生姜皮3g,柿霜饼10g(含化)。功能:清热利咽,疏风止嗽。症见咽痒咳嗽,无痰或少痰,间有气逆。薄荷、川芎、连翘、生姜皮疏散风热,特别是川芎能散血中之风热,对于慢性咽炎风热郁于咽嗌者尤宜;柿霜饼清咽润喉。
-
金利油软胶囊
金利油软胶囊说明书:药品名称:金利油软胶囊英文名称:KinglyBalm分类:泌尿系统药物中成药剂型:金利油软胶囊由沉香、麻黄、甘草、秦艽等10味中药材组成。诸药合用,使肺气宣降,三焦通达,气机调和,气喘自消,膀胱气化如常,自然水道通利。还有一定的平喘、镇痛作用,对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三果
三果为常用藏药名,即指诃子、毛诃子和余甘子。其中诃子清血热、涩肠、敛肺、降气、愈“赤巴”和“隆”病,治疗“培根”病、“龙”病、黄水病、“培根”综合征;毛诃子益气养血、解毒收敛、调和诸药,治疗各种虚弱、各种热证、消化不良、黄水病等;其中的诃子被认为五味俱全,是一种“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