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期感染

婦產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chǎn rù qī gǎn rǎn

2 英文參考

obstetric infection

3 疾病分類

產科

4 疾病概述

產褥感染是指分娩時及產褥期生殖道受病原體感染,引起的局部和全身的炎性變化。產褥感染,按其感染的部位、病情發展的程度及病理類型可分爲:急性外陰、陰道宮頸炎急性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急性盆腔組織炎、急性輸卵管炎、急性盆腔腹膜炎及瀰漫性腹膜炎、雪山性靜脈炎、龍毒血癥及敗血症等六種類型。由於產褥期發熱絕大多數是由產褥感染引起的,因此臨牀上規定,在分娩24小時以後至10日內,按標準方法用口表測量體溫,每日至少4次,凡體溫有兩次達到或者超過38度者,成爲產褥病率,同時將產褥病率作爲產褥感染的重要指標。

5 疾病描述

產褥感染是指分娩時及產褥期生殖道受病原體感染,引起的局部和全身的炎性變化。產褥感染,按其感染的部位、病情發展的程度及病理類型可分爲:急性外陰、陰道宮頸炎急性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急性盆腔組織炎、急性輸卵管炎、急性盆腔腹膜炎及瀰漫性腹膜炎、雪山性靜脈炎、龍毒血癥及敗血症等六種類型。

6 症狀體徵

1.分娩24h後體溫升高、白細胞增多腹部疼痛

2.子宮復舊不良,宮體附件或盆腔等處查到壓痛性包塊,惡露有臭味。

3.若合併敗血症,可出現持續高熱寒戰、脈快、血壓下降等全身中毒症狀,若合併腹膜炎,可出現嘔吐腹脹腸鳴音減弱及心動過速等症狀。下腹除有包塊外,還有壓痛和反跳痛。

7 診斷檢查

診斷

1.分娩24h後體溫升高、白細胞增多腹部疼痛

2.子宮復舊不良,宮體附件或盆腔等處查到壓痛性包塊,惡露有臭味。

3.若合併敗血症,可出現持續高熱寒戰、脈快、血壓下降等全身中毒症狀,若合併腹膜炎,可出現嘔吐腹脹腸鳴音減弱及心動過速等症狀。下腹除有包塊外,還有壓痛和反跳痛。

4.注意上呼吸道感染腎盂腎炎急性乳腺炎產後中暑等相鑑別。

5.化驗室檢查有:①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增多;②宮腔分泌物培養,多爲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克雷伯桿菌等;③血培養可陽性;④細菌培養陽性者,應做藥物敏感試驗

8 治療方案

8.1 治療

1.一般治療

(1)斜坡臥位

(2)注意營養,必要時可輸血

(3)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2.根據細菌培養藥敏試驗選用有效抗生素

3.有血栓性靜脈炎腹膜炎敗血症感染性休克者,按有關常規治療。

4.中草藥

(1)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方劑生化湯爲主,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銀花連翹益母草等。

(2)新鮮草藥:野蹠草、蒲公英半枝蓮益母草各30g水煎服,用於藥時劑量可減半。

9 預後及預防

1.加強孕期保健,積極糾正貧血,治療各種孕期併發症。

2.作好孕期衛生宣教,補充營養。孕晚期禁止盆浴和性交。

3.產房及各種物品應嚴格消毒,助產者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

4.認真觀察產程,產程中避免不必要的肛診及陰道檢查;避免產程延長和產後出血;產後仔細檢查軟產道、胎盤胎膜,疑有胎盤胎膜殘留者,嚴格消毒後行清官術,發現軟產道裂傷即妥善縫合。

5.產褥期保持外陰清潔,鼓勵產婦早期起牀活動,可預防血栓性靜脈炎

6.對有胎膜早破,產程延長,產後出血,手術產者,應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治療產褥期感染的穴位

查看更多

產褥期感染相關藥物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