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buzhay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中醫大辭典》·布渣葉
布渣葉爲中藥名,出自清·趙其光《本草求原》,爲《生草藥性備要》記載的破布葉之別名[1]。
3.1 別名
3.2 來源及產地
椴樹科植物破布樹Microcos paniculata L.的葉[2]。分佈雲南、廣西、廣東等地[2]。
3.3 性味歸經
3.4 功能主治
功在清熱利溼,健胃消滯[2]。主治感冒,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瀉,黃疸[2]。
3.5 用法用量
煎服:9~30g[2]。
4 《全國中草藥彙編》·布渣葉
4.1 拼音名
Bù Zhā Yè
4.2 別名
蓑衣子、破布葉、麻布葉、爛布渣、布包木、破布樹、薢寶葉
4.3 來源
爲椴樹科破布葉屬植物破布樹Microcos paniculata.的葉。夏秋採葉,曬乾。
4.4 性味
淡、微酸,平。
4.5 功能主治
4.6 用法用量
0.3~1涼;亦可配作涼茶用。
4.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5 布渣葉藥典標準
5.1 品名
Buzhaye
MICROCTIS FOLIUM
5.2 來源
本品爲椴樹科植物破布葉Microcos paniculataL.的乾燥葉。夏、秋二季採收,除去枝梗和雜質,陰乾或曬乾。
5.3 性狀
本品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葉展平後呈卵狀長圓形或卵狀矩圓形,長8~18cm,寬4~8cm。表面黃綠色、綠褐色或黃棕色。先端漸尖,基部鈍圓,稍偏斜,邊緣具細齒。基出脈3條,側脈羽狀,小脈網狀。具短柄,葉脈及葉柄被柔毛。紙質,易破碎。氣微,味淡,微酸澀。
5.4 鑑別
(1)本品粉末淡黃綠色。表皮細胞類多角形或類圓形。氣孔不定式。分泌細胞類圓形,含黃棕色分泌物。非腺毛兩種:一種星狀毛,分枝多數,每分枝有數個分隔;另一種非腺毛單細胞。腺毛頭部多細胞,柄單細胞,偶見。纖維細長,成束,壁稍厚,紋孔較清晰。草酸鈣方晶多見;草酸鈣簇晶直徑5~20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水50ml,加熱迴流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30ml,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30ml,25ml),合併乙酸乙酯液,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布渣葉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二氯甲烷-丁酮-甲酸-水(10:1:0.1:0.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5.5 檢查
5.5.1 雜質
不得過2%(附錄ⅨA)。
5.5.2 水分
不得過12.0%(附錄ⅨH第一法)。
5.5.3 總灰分
不得過8.0%(附錄ⅨK)。
5.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17.0%。
5.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5.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0.4%磷酸溶液(30:70)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339nm。理論板數按牡荊苷峯計算應不於低於3000。
5.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牡荊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70%甲醇製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5.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2.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5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33kHz)l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7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5.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牡荊苷(C21H20O10)不得少於0.040%。
5.8 性味與歸經
微酸,涼。歸脾、胃經。
5.9 功能與主治
5.10 用法與用量
15~30g。
5.11 貯藏
置於燥處。
5.12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