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渣叶
《中医大辞典》·布渣叶:布渣叶为中药名,出自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生草药性备要》记载的破布叶之别名。《全国中草药汇编》·布渣叶:拼音名:BùZhāYè别名:蓑衣子、破布叶、麻布叶、烂布渣、布包木、破布树、薢宝叶来源:为椴树科破布叶属植物破布树Microcospaniculata.的叶。性味与归经:微酸,凉。
-
梅花
经外奇穴名·梅花:梅花为经外奇穴名。刺灸法:—般直刺0.5~原植物形态:落叶乔木,小枝多绿色,枝端尖刺状,无毛,叶互生,宽卵形至卵形,长4~雄蕊多数,心皮1,密被短柔毛。梅花的功效与主治:梅花具有开郁和中,化痰,解毒的功效,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性味与归经:微酸,平。归肝、胃、肺经。
-
墓头回
《全国中草药汇编》:墓头回:拼音名:M T uHu 别名:追风箭、脚汗草、铜班道、虎牙草、摆子草来源:败酱科败酱属植物异叶败酱PatriniaheterophyllaBunge及糙叶败酱(山败酱)P.scabraBunge,以根或全草入药。瘦果长圆柱形,背贴圆形膜质苞片;花果期秋季。茎生叶多变,由3全裂至羽状全裂,先端裂片最大,茎上部叶常个裂。
-
岩蜈蚣
拼音名:YánWúGōnɡ别名:红孩儿、爬地龙、爬岩龙、爬山猴、野海棠、荷叶参。来源:药材基源:为秋海棠科植物盾叶秋海棠的带根茎全草。叶自根茎上生出,盾状着生,2-6片,叶柄长5-21cm,有线条;蒴果长2.5cm具3翅,其中1翅宽约5mm,另2翅2mm。气微,味涩、微酸。本品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性味:味涩;
-
白鹤藤
1.治风湿痹痛,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肺热咳嗽痰喘,吐血,崩漏,带下,跌打损伤。《*辞典》·白鹤藤:出处:《本草求原》拼音名:BáiHèTénɡ别名:白面水鸡(《陆川本草》),白背丝绸(《生草药手册》),白底丝绸(《岭南草药志》),绸缎藤、银背藤(《广西药植名录》),一匹绸(《广西中草药》)。花期秋季。
-
桑椹子
气微,味微酸而甜。腰酸耳鸣;肠燥便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湖北省药品标准》1980年)1.2.桑椹膏:取新鲜成熟桑椹,压榨取汁,静置,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等量水稀释液的相对密度1.168-1.173),每稠膏350g加蔗糖615g的转化糖液适量,搅拌均匀,浓缩至稠膏状,制成1000g。功能补肝益肾,养血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