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在上者下取之

鍼灸治則 取穴法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ìng zài shàng zhě xià qǔ zhī

2 英文參考

needling the lower for the upper

treat the diseases in the upper portion by managing the lower portio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病在上者下取之取穴法則之一。出《黃帝內經靈樞·終始》。意謂病在上半身的,可以取刺於下部的穴位治療。[1]

參見病在上取之下

病在上取之下治則之一。出《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即病的主要證候人體的上部,治療用藥或進行鍼灸應從下部着手。如治療耳鳴、耳聾俠溪牙痛、齦腫取內庭等。[1]

4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9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