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常
五常即五行。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庄子·天运》:“天有六极五常。”《伤寒论·序》:“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相生意味着相互滋生或促进,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等;相胜又称相克,意味着互相排斥或抑制,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等。
-
天和
“天和”的天,指天地自然,长养万物的规律;和,和合之意。亦是说,人所赖以生存,必须顺应天地自然规律。《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类经》注:“五运有纪,六气有序,四时有令,阴阳有节,皆岁气也,人气应之以生长收藏,即天和也。”
-
内取
内取指病位在内的疾病,用内服药消除之。《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
-
内经运气病释
《内经运气病释》为运气著作,9卷。作者鉴于《内经》自《天元纪大论》以下七篇皆言五运六气、天时民病同异生化之原、反正逆从之理,凡在天人气交之病非此不能知。更以宋·陈无择“三因十六方”及缪问芳“十六方解”附于后。全书释《六节脏象论》6条;释《气交变大论》58条;释《黄帝内经素问》遗篇19条。
-
气反
气反指病气所在的部位与所表现症状的部位相反,如下元虚衰而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等上部病候。《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中,旁取之。”张志聪注:“气反者,谓上下内外之病气相反也。如下胜而上反病者,当取之下,上胜而下反病者,当取之上,外胜而内反病者,当取之外旁。”
-
气立
气立是指人体之气正常运行,生理功能正常发挥。“气立”之气,谓生气,在人体则指真气;《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根于外者,命曰气立。”王冰注:“根于外者,生源系地,故其所生长化成收藏,皆为造化之气所成立。”
-
平气
概述:平气:1.正常的气候;2.运气学说术语。《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平气何如?岐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凡岁运太过而被司天之气所抑制,或岁运不及而得司天之气等的资助,则为平气。如戊辰年,岁运为火运太过,但受司天的太阳寒水之气所克制,故该年为平气之年。
-
心下
心下指心的下方,通常专指胃脘部。《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心下否痛。”
-
四政
四政即四方之政。《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德流四政。”喻其德性流布于四方。指土运主岁平气之年的正常情况。
-
失正
失正指由于治疗的失误而损伤正气。失,损失;正,正气。《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
-
食养
食养为养生方法。指选择适宜的食物以养生的方法。《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太过,伤其正也。”
-
岁气
岁气指一年的气候情况。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类经》注:“五运有纪,六气有序,四时有令,阴阳有节,皆岁气也。”
-
无毒
无毒为中药学术语。指药物无攻邪作用。无毒为性味和平者,多属调理扶正之品。《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
心下痞痛
心下痞痛为症状名。见《内经吴注》卷二十。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心下,通常是指膈上部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诸否者,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脏腑否塞而不宣通,故谓之否。”心下否痛,指膈上有痞塞胀满疼痛的症状。伤寒误下,痰凝气滞,湿阻食积及气虚不运等皆可导致。
-
下取
概述:下取为治法术语,即从下施治:1.病在下部者治下部,或上病下取,或指下法;《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如气积在腹中,针足阳明胃经的三里穴和气冲穴。《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失常》:“其气…针灸治疗术语·下取:下取为针灸治疗术语。如头部有疾取至阴;青光眼取太冲等即是。
-
约
概述:约:1.约束、控制;《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膀胱…不约为遗溺。”《黄帝内经灵枢·本藏》:“爪直色白无约(皱纹)者,胆直。”《针灸甲乙经》:“膀胱…《医方集解》:“盖方成知约,庶敢用柴胡干葛耳。”归纳,概括·约:“约”意指归纳,概括。《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此刺之大约,针之极也。”
-
育
育①动物生育,繁殖。《素问·五常政大论》:“岁有胎孕不育。”②植物生长。《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布而蕃育。”
-
正岁
正岁为运气术语。平气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指该年岁运之气平和,无太过或不及的情况。凡岁运太过而被司天之气所抑制,或岁运不及而得司天之气等的资助,则为平气。如戊辰年,岁运为火运太过,但受司天的太阳寒水之气所克制,故该年为平气之年。
-
徵
《素问·五常政大论》:“升明之纪…其味苦,其音徵,其物脉,其数七。”②指代属火音类人的具体类型。如“上徵”、“少徵”等。详见《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及《灵枢·五音五味》。㈡(chéng,音惩)通“惩”。如《素问》中“徵四失论”篇。㈢(zhēng,音争)同“征”。
-
折收
折收运气术语。指金运不及,火来克金,木来反侮,收气以减,故称折收。《素问·五常政大论》:“从革之纪,是谓折收”。王冰注:“火折金收之气也。”
-
燥毒
燥毒暴烈的燥气。《素问·五常政大论》:“太阴在泉,燥毒不生。”王冰注:“夫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所为也。”
-
十疰
十疰为十种疰病的总称。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皆因精气不足,邪气乘之,伏于筋脉,流传藏府,深入骨髓,经久不已,时发时止,令人昏闭,无不痛处。”本病因变证多端,名称各异。如分十疰、九注等。1.十疰指气疰、劳疰、鬼疰、冷疰、生人疰、死人疰、尸疰、食疰、水疰、土疰等(《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
-
湿毒
湿毒慓盛暴烈的湿气。《素问·五常政大论》:“阳明在泉,湿毒不生。”
-
盛盛
盛盛使邪气亢盛之证更加亢盛。前“盛”,使亢盛。后“盛”,邪实之证。《素问·五常政大论》:“无盛盛,无虚虚则遗人夭殃。”
-
清气
清气①指水谷精华的稀薄精微部分,与浊气相对。《灵枢·动输》:“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②即清气分热。《温热论》:“到气才可清气。”③指秋令清肃寒凉之气。《素问·五常政大论》:“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草木凋零。”
-
鸣显
鸣显显露声色。形容火气,有声而显赫。《素问·五常政大论》:“赫曦之纪……其政动,其令鸣显。”
-
留满否塞
留满否塞病状名。指胀闷不舒,堵塞不利。《素问·五常政大论》:“卑监之纪,是谓减化……其病留满否塞,从木化也。”张景岳注:“(此)土不足而脾不运也”。
-
凉而行之
凉而行之治疗学术语。指反治法之汤饮调剂原则。指大寒之证用热性药物治疗时,应待其汤液寒凉之后饮服,以顺其寒证特性,避免格拒不良反应。《素问·五常政大论》:“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
-
利
《灵枢·病本》:“大小便不利。”②腹泻下利。《素问·五常政大论》:“其病吐利。”《素问·脏气法时论》:“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素问·调经论》:“按而致之,刺而利之。”《灵枢·决气》:“骨属伸曲不利。”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九针十二原》:“长针者,锋利身薄。”⑧顺利,引申为中。
-
瘠
瘠瘦弱。《素问·五常政大论》:“火病者,有气从不康,病去而瘠。”
-
厚药
厚药中药学名。指性味猛烈浓厚的药物。《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为薄药。”
-
涸流之纪
涸流之纪运气术语。水运不及的年份,如辛未、辛巳、辛卯、辛酉、辛亥、辛丑之年皆是。《素问·五常政大论》:“涸流之纪,是谓反阳,藏令不举,化气乃昌。”
-
伏明
伏明为运气术语。五运主岁之中,火运不及称为伏明。《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中,火曰伏明。”王冰注:“明燿之气,屈伏不申。”指炎热之气伏而不彰。
-
否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四之气,畏火焰,溽蒸化,地气腾,天气否隔。”《素问·五常政大论》:“卑监之纪…其病留满否塞。”《诸病源候论》:“寒热邪气,客于经络,使血气否涩。”《玉篇·疒部》:“痞,腹内结病。”参痞气、痞块各条。
-
蕃茂
蕃茂草木生长繁盛。《素问·气交变大论》:“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其化蕃茂。”《素问·五常政大论》:“赫曦之纪,是谓蕃茂。”
-
掉振
掉振同“掉”,振掉。《素问·五常政大论》:“阳明司天……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
-
地气
4.饮食五谷之气。《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杨上善注:“地气,阴气也。”运气术语·地气:地气为运气术语,指主气,或称主时之六气,即六气分司于一岁的二十四节气。地气系与“天气”相对而言,在泉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称为“地气”。
-
并稸
并稸意指积聚。稸,同蓄。《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其动濡积并稸。
-
上羽
上羽为运气术语。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角、徵、宫、商、羽五音分别配属木、火、土、金、水五行,故上羽指太阳寒水司天。
-
备化
备化运气术语。五运主岁中,土岁平气的名称。《素问·五常政大论》:“愿闻平气如何而名?……土曰备化。”张景岳注:“土含万物,无所不备;土生万物,无所不化。”
-
上角
上角为运气术语。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角属木音,故上角指厥阴风木司天。
-
上宫
上宫为运气术语。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宫为土音,故上宫指太阴湿土司天。
-
上商
上商为运气术语。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商为金音,故上商指阳明燥金司天。
-
上徵
上徵为运气术语。出《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徵为火音,故上徵指少阴君火或少阳相火司天。
-
异者衰之
异者衰之运气术语。指六气与五运不相同类,则所主生物衰微。《素问·五常政大论》:“六气五类,有相胜制也,同者盛之,异者衰之。”
-
养
《素问·五藏别论》:“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素问·八正神明论》:“不可不谨养。”《灵枢·九宫八风》:“主生长养万物。”《素问·五常政大论》:“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养长之道也。”
-
偃
偃①仰,仰卧。《说文》段注:“凡仰仆曰偃,引申为凡仰之称。”《素问·评热病论》:“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另见“偃卧”。②泛指倒状。引申为凋萎、凋零。《素问·五常政大论》:“长川草偃,柔叶呈阴。”
-
致
《灵枢·病传》:“大气入脏,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参“致密”。《素问·调经论》:“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其开阖不致,故无音。”《素问·脏气法时论》:“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
-
震
震①震动。《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主骤注雷霆震惊。”②八卦之一。见《灵枢·九宫八风》。
-
(疒帬)(wán,音顽)
(疒帬)(wán,音顽)痹,麻木。《素问·五常政大论》“皮(疒帬)肉苛,筋脉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