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辭典》:枇杷芋
2.1 出處
《陝西中草藥》
2.2 拼音名
Pí Pá Yù
2.3 別名
2.4 來源
2.5 原形態
寄生草本,高15~30釐米,全株無毛。塊莖近球形。莖肉質,單一,圓柱狀,褐色。鱗片葉多數,覆瓦狀排列,三角狀卵形,先端鈍,長1~1.8釐米。穗狀花序,長爲莖的一半或更長;花無小苞片,近無梗,萼杯狀,有不規則裂片5;花冠2脣形,長1.5~2釐米,下脣遙短,有不明顯的3齒裂,雄蕊突出於花冠外;心皮3。蒴果卵圓形,3瓣裂。
2.6 生境分佈
生於高山金背枇杷林下。分佈陝西、雲南、四川、甘肅、湖北等地。
2.7 性味
2.8 功能主治
①《陝西中草藥》:"理氣止痛,止咳化痰,消脹健胃。治腹脹,胃痛,疝氣,勞傷咳嗽。"
②《西藏常用中草藥》:"補腎助陽,強筋骨。治腰痠腿痛,陽痿。"
2.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
2.10 注意
2.11 附方
治血吸蟲病:千斤重一至二錢(按體質強弱增減),威靈仙、檳榔、百部、火草根各三錢。水煎半小時服,每次30毫升,每日三次。十五至二十天爲一療程。(《全展選編·傳染病》)
2.12 摘錄
《*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