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全國中草藥彙編》:扁竹蘭
2.1 拼音名
Biǎn Zhú Lán
2.2 別名
2.3 來源
鳶尾科扁竹蘭Iris wattii Baker,以根狀莖入藥。
2.4 生境分佈
雲南。
2.5 性味
苦,寒。
2.6 功能主治
涼血消炎。
食物中毒。用量3~5錢。
2.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3 《中華本草》:扁竹蘭
3.1 出處
出自《雲南中草藥》
3.2 拼音名
Biǎn Zhú Lán
3.3 英文名
Rhizome of Watt Tupistra
3.4 別名
白跌打、見血封口
3.5 來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upistra wattii (C.B.Clarke)Hook.f.[Campylandra wattii C.B.Clarke].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挖,除去葉及鬚根,洗淨,切片後用米泔水浸泡,再用京竹葉煮3h,曬乾或鮮用。
3.6 原形態
柄葉開口箭,多年生草本。根莖長,下部多少彎曲呈弧形,圓柱形,直徑0.8-1.2cm,黃褐色。中3-10枚生於延長的莖上;葉柄長3-9cm,基部擴大,抱莖;葉片紙質,窄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至橢圓狀卵形,長6.5-20cm,寬3-7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穗狀花序直立或外彎,側生,長2.5-6cm;苞片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綠色或黃色,有幾枚無花包片聚生於花序頂端;花被圓筒狀,筒長3-5mm,上部6裂,裂片開展,寬卵形,長3.5-4mm,寬2-4mm,肉質,紅褐色或黃綠色;雄蕊6,花絲下部擴大,貼生於花被筒上,上部分離,長1.5-2mm,內彎,花葯寬卵形;子房球形,花柱不明顯,柱頭鈍三棱形,先端3裂。漿果球形,直徑9-11mm,紅色,具種子1-3顆。花期2-5月,果期次年1-4月。
3.7 生境分佈
3.8 化學成份
根莖含彎蕊開口箭甙元(wattigenin)A,螺甾四醇(ranmogenin)D。
3.9 藥理作用
本品藥理作用未見報道。同屬植物中雲南的黃花開口箭Tupistra aurantia Wall.,民間用以消腫。實驗證明,其根莖酊劑對在位蛙心、兔心,貓的心電圖及離體豚鼠心臟標本有強心作用。強心作用出觀時間、作用高峯時間、中毒時間與心搏停止時間,均與洋地黃接近,因此可能屬慢效心甙類。其生物活性(鴿法)較洋地黃小一倍。另外,從雲南產同屬植物T.fimbriata Hand.-Mazz.中提得的強心甙一開口箭素(Tupistrin)有典型的洋地黃樣作用,但似屬於速效心甙類。鴿用開口箭素24小時後已完全從體內排除。對鴿的最小致死量爲1.394土0.069mg/kg,爲毒毛旋花子甙G的 l/8,而略大於黃夾甙;其治療指數爲3.12,較毒毛旋花子甙G(2.31)爲大。開口箭素無溶血作用,對熱穩定。
3.10 性味
辛;苦;寒;有小毒
3.11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瘀止血;消腫止痛。主感冒風熱;咳嗽咽痛;扁桃體炎;淋巴結炎;跌打骨折;胃痛吐血;外傷出血
3.1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6g;或浸酒;研末,1-2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撒佈。
3.13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