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葉藤

中藥材 止血 活血消腫 中醫學 中藥中毒 化瘀止痛 清熱解毒 活血止痛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bái yè téng

2 蘿藦科植物古鉤藤的根·《中醫大辭典》·白葉藤

白葉藤中藥名,出自《藥學學報》1963,(9):561,爲《廣西藥用植物名錄》記載的古鉤藤之別名[1]

2.1 別名

白葉藤白漿藤半架牛牛角藤[2]

2.2 來源及產地

蘿藦科植物古鉤藤Cryptolepis buchananii Roem. etSchult.的根[2]分佈雲南、貴州、廣東、廣西[2]

2.3 性味

淡,平,有毒[2]

2.4 功能主治

活血,消腫,鎮痛[2]

1.治跌打損傷腰痛腹痛水腫[2]。研末服:0.15~0.3g[2]

2.治骨折[2]。內服或用鮮品搗爛敷[2]

2.5 運用

古鉤藤葉:搗爛敷治癰瘡腫毒;煎水洗治溼疹[2]

2.6 化學成分

根含古鉤藤苷、沙門苷元、沙門加拿大麻苷及白葉藤苷(Cryptolepisin)[2]

2.7 藥理作用

對在位兔心、離體豚鼠心臟及豚鼠心電圖觀察有強心苷作用[2]

3 蘿藦科白葉藤屬植物白葉藤的全株·《全國中草藥彙編》·白葉藤

3.1 別名

紅藤仔、飛揚藤、胱皮藤、紅絲線、扛棺回[海南]

3.2 來源

蘿藦科白葉藤屬植物白葉藤Crytolepis sinensis (Lour.) Merr.,以全株入藥。全年可採,曬乾

3.3 性味

甘、淡,涼。有小毒

3.4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止血。用於肺結核咯血肺熱咯血,胃出血毒蛇咬傷,瘡毒潰瘍疥瘡,跌打刀傷。

3.5 用法用量

鮮品3~5錢;外用鮮品搗爛外敷。

3.6 備註

(1)服用本品過量,能產生腹痛副作用

(2)海南的扛棺回原植物除白葉藤外,尚有同科植物扒地蜈蚣Tylophora renchangii Tsiang及景天科植物伽藍菜Kalanchoe laciniata (L.) DC.。

3.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96.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25.

用到中藥白葉藤的方劑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