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蘿藦科植物古鉤藤的根·《中醫大辭典》·白葉藤
白葉藤爲中藥名,出自《藥學學報》1963,(9):561,爲《廣西藥用植物名錄》記載的古鉤藤之別名[1]。
2.1 別名
2.2 來源及產地
蘿藦科植物古鉤藤Cryptolepis buchananii Roem. etSchult.的根[2]。分佈雲南、貴州、廣東、廣西[2]。
2.3 性味
淡,平,有毒[2]。
2.4 功能主治
活血,消腫,鎮痛[2]。
1.治跌打損傷,腰痛,腹痛,水腫[2]。研末服:0.15~0.3g[2]。
2.5 運用
2.6 化學成分
根含古鉤藤苷、沙門苷元、沙門加拿大麻苷及白葉藤苷(Cryptolepisin)[2]。
2.7 藥理作用
3 蘿藦科白葉藤屬植物白葉藤的全株·《全國中草藥彙編》·白葉藤
3.1 別名
3.2 來源
蘿藦科白葉藤屬植物白葉藤Crytolepis sinensis (Lour.) Merr.,以全株入藥。全年可採,曬乾。
3.3 性味
甘、淡,涼。有小毒。
3.4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止血。用於肺結核咯血,肺熱咯血,胃出血,毒蛇咬傷,瘡毒潰瘍,疥瘡,跌打刀傷。
3.5 用法用量
鮮品3~5錢;外用鮮品搗爛外敷。
3.6 備註
(2)海南的扛棺回原植物除白葉藤外,尚有同科植物扒地蜈蚣Tylophora renchangii Tsiang及景天科植物伽藍菜Kalanchoe laciniata (L.) DC.。
3.7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