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匹林不耐受三聯症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ā sī pǐ lín bú nài shòu sān lián zhèng

2 概述

阿斯匹林不耐受三聯症(aspirin intolerance triad)或稱Wiolal綜合徵(Wielals syndrome),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呼吸道高反應性疾病。此類患者常伴有鼻息肉支氣管哮喘阿斯匹林消炎痛等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常可誘發鼻炎(噴嚏、流涕)、哮喘發作,還可伴有蕁麻疹血管血腫症狀

3 診斷

1.凡遇鼻息肉患者皆應詢問有否哮喘病史和解鎮痛藥耐受情況。

2.對哮喘患者鼻腔檢查應視爲常規。在哮喘人中可發現25%~30%有鼻息肉(Molone,1977),如發現鼻息肉則應高度懷疑本病。

3.鼻分泌物中有較多嗜酸細胞

4.放射線檢查顯示鼻竇炎徵象。我國謝永明(1987)報告,阿斯匹林哮喘患者X線平片有鼻竇炎改變者爲89.8%。

5.食物如糕點、香腸、罐頭、糖果等可誘發哮喘發作者,應進一步檢查

6.阿斯匹林口服激發試驗  因此法可引起較重呼吸道反應,故應遵循下述原則:①應在患者哮喘緩解時進行。②由有經驗的呼吸科醫師有應急條件下進行。③激發劑量從3mg開始,每隔3小時數量,直到650mg,每天3次。每次激發後均應測量功能,FEV下降25%以上時不再激發。④對已提供明確阿斯匹林不耐受病史者,不應再施行此項檢查

4 治療措施

1.對鼻息肉哮喘發作者,避免使用解熱鎮痛藥和食用有色素添加劑或防腐劑的食品。

2.對嚴重哮喘者可先予口服強的松30mg/d,哮喘控制後改用二丙醇氯地米松氣霧劑霧吸,每日3次,每次一噴,每日總量爲400mg。

3.鼻內有息肉較大者,可先口服強的松30mg/d,連服一週,待體積縮小後再改爲鼻內滴用曲安縮松滴鼻液或用二丙醇氯地米松氣霧劑鼻內霧吸。

4.鼻息肉體積較大造成鼻塞明顯,經上述治療仍不見改善者,可考慮手術切除。但術前仍應全身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1~2周,之後改爲鼻內應用。Janhi-Alanko等(1989)報告,59%患者術後哮喘改善,12%哮喘加重。

5 病理改變

經過免疫學實驗研究和臨牀檢查證實,本病與變態反應無關。現在普遍推測,細胞膜花生四烯酸代謝發生偏移,產生過多的白三稀(leukobriene,LTS),是發生本病的主要環節。阿斯匹林消炎痛等非類固醇抗炎藥可使花生四烯酸代謝發生偏移。LTS既是很強的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因子,又是生物活性很強的炎性介質,其中LT4嗜酸性粒細胞有高度趨化活性。LTS在呼吸道規程可導致局部粘膜水腫,並使嗜酸細胞大量浸潤,後者釋放的細胞毒物質(主要爲鹼性蛋白)不僅可致粘膜上皮損傷使其敏感性增強,還可破壞鼻粘膜小血管壁上的神經支配,使小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加劇組織水腫,有助於息肉的形成。

6 流行病學

發病率  本病多見於成年人,由於患者常依據自己的症狀分別到內科和耳鼻喉科就診,各家報告的流行數字不盡一致。Poole等(1985)爲耳鼻喉科提供一組數字,鼻息肉患者中約有20%對阿斯匹林不耐受,鼻息肉伴有哮喘者則爲30%~40%對阿斯匹林不耐受,未經選擇的哮喘患者爲10%。

7 臨牀表現

本病初起常爲血管運動性表現,患者可有較多水樣鼻涕,鼻分泌物中有嗜酸性粒細胞,以後可逐漸有肥厚性鼻竇炎鼻息肉形成,中年之後可發生哮喘患者服用阿斯匹林等解熱鎮痛藥後常可誘發鼻炎哮喘發作,極少數病人可發生嚴重反應,如胸悶、喉梗塞,甚至發生休克與死亡。

根據臨牀表現,本病有如下特點:①常有反覆發作的鼻竇炎;②鼻息肉術後極易復發;③哮喘程度較重且常爲腎上腺皮質激素依賴性;④食物色素添加劑(酒石黃,tartiazine)和防腐劑苯甲醇)也常引起哮喘發作和使鼻息肉加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