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征要》

明 李中梓

目录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一)温化寒痰

味苦,辛,性温,有毒。入肝、脾二经。畏附子干姜生姜。冬月研末,入牛胆中,悬风处。风痰阻络之麻痹以及上扰之眩晕,均堪医治。痰浊凝聚之坚积,破伤风、湿之噤强。亦可酌施。伍木香利痰行气,和龙脑急救揩齿。配荆芥风痰头痛,调姜汁风痛痰迷。南星入肝去风痰,性烈而燥,得牛胆燥气减;得火炮则烈性缓;得防风则不麻。和猪胆能治小儿痫后之喑。

南星治风痰半夏湿痰,功用虽类,而实殊也。非西北人真中风及怀孕之人勿

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