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经络全书》为书名。明·徐师曾编。二卷。成书于万历四年(1576年)。本书是将明·沈子禄(承之)所著的《经脉分野》加以删订,并增入《经络枢要》而成。清·尤乘又补订,于康熙戊辰年(1688年)刊行。[1]
《经络全书》四册,分为前后两编。前编系明·沈子禄撰于1566年;后编为明·徐师鲁撰于1576年。其后又经清·尤乘重辑,刊于1689年。前编名“分野”,记述全身体表部位的名称共88条,详考《内经》等书,论述其经络之循行交会;后编名“枢要”,又分原病、阴阳、藏府、营卫、经络、常经(即十二经)、奇经、人迎气口、三部、诊脉、清浊、虚实、客感、传变等14篇。遍考《内经》以下有关经络的各家论述加以发挥,对经络学说中的术语进行了较系统的整理,书末附有音释。现存清刻本等。
3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