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部
《标幽赋》:“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为三部。”《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何谓三部?《难经·十八难》:“三部者,寸关尺也。”
-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
概述:《针灸甲乙经》为针灸学著作。魏晋间皇甫谧撰。本书是将《黄帝内经素问》、《针经》(即《黄帝内经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候、针灸取穴等。1949年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校勘本。
-
九候
九候为脉诊方法之一。即把人体分成头、上肢、下肢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候,因称。中为手少阴动脉(神门穴),以候心脏病变;下肢属“下”:上为足厥阴动脉(足五里或太冲穴),以候肝脏病变;中为足太阴动脉(箕门穴或冲阳穴),以候脾、胃病变;见《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
-
小儿脉法
概述:小儿脉法为诊小儿脉的方法。2.脉象主病。指法:指法:一指三部诊法,用左手握小儿手,对三岁以下的小儿,用右手大拇指按儿高骨脉上,分三部以定息数;对三岁以下的小儿,除脉诊之外,更应注意形色、声音和诊指纹,按胸腹、头额等诊法。数为热,迟为寒,沉滑为痰食,浮滑为风痰,紧主寒,缓主湿,大小不齐为滞。
-
三部九候
下肢属“下”:上为足厥阴动脉(足五里或太冲穴),以候肝脏病变;中为足太阴动脉(箕门穴或冲阳穴),以候脾、胃病变;见《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寸口诊脉法术语·三部九侯:三部九候为寸口诊脉法术语,在寸口的寸、关、尺三部分别进行浮、中、沉三种不同指力的脉诊,合为三部九候。见《难经·二十八难》。
-
一指脉
一指脉为小儿三部五脉法之一。参一指定三关:一指定三关即用一指切诊小儿寸口的寸、关、尺三关脉息的方法。出《医宗金鉴》卷五十。三岁以下小儿,寸口部位甚小,不能以三指切诊,医生左手握住小儿手,用右手拇指按儿掌后桡骨茎突脉上,分寸、关、尺三部以定息数;由于这种切脉法是以一指进行,以定寸口三关脉息,故名。
-
天才
天才即天(浅)部。约占穴位整个深度的上1/3部位。《金针赋》:“初针刺至皮肉,乃日天才。”参见“三部”:三部指穴位自表皮至筋骨分为三个层次,上(浅)层称天部,中层称人部,下(深)层称地部。
-
一指定三关
一指定三关为小儿脉象诊察方法。指用一指切诊小儿寸口的寸、关、尺三关脉息的方法。出《医宗金鉴》卷五十。一般诊三岁以下小儿用指纹法,诊三岁以上用切脉法,但三岁以下小儿,寸口部位甚小,不能以三指切诊,医生左手握住小儿手,用右手拇指按儿掌后桡骨茎突脉上,分寸、关、尺三部以定息数;
-
三才
概述:三才:1.指三部;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足底腱膜(跖腱膜)→第二足底总神经和第二趾底总动、静脉的外侧→第二蚓状肌。对肾脏的抗利尿作用:将速尿静脉注射于深度麻醉的狗,则引起持续而强的利尿,针刺一侧“涌泉”可引起对侧肾脏速尿利尿作用的深度抑制,而针刺“肾俞”则能对抗针刺“涌泉”穴的这种反应。
-
三部五脉
三部五脉为小儿察色辨脉方法。《奇效良方》:“小儿三部,面看其色为一部,虎口脉纹为二部,一指脉为三部。五脉者,上按额前,下按太冲,前三部,共为五部。”
-
关脉
关脉为寸口脉三部之一。寸关尺三部的脉搏,分别称寸脉、关脉、尺脉。《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
-
尺脉
尺脉为寸口脉三部之一。寸关尺三部的脉搏,分别称寸脉、关脉、尺脉。《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
-
四经
概述:四经:1.四时的平脉;为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四条经脉,分别与春、夏、秋、冬四时相对应。即春弦、夏洪、秋浮、冬沉。《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四经应四时。”寸关尺三部各主四经脉·四经:四经为寸关尺三部每部各主四经脉(如左寸心与小肠,右寸肺与大肠)。《难经·十八难》:“脉有三部,部有四经。”
-
寸脉
寸脉为寸口脉三部之一,即寸关尺三部的脉搏之一。寸关尺三部的脉搏,分别称寸脉、关脉、尺脉。《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
-
虚脉
2.实热证用刺络法,以泄其热;指寸关尺三部脉象中取均无力,重按有空虚感的脉象。虚脉是无力脉的总称,主气血两虚,尤多见于气虚。《脉经》:“虚脉迟大而软,按之不足,隐痛豁豁然空。”《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类经》卷二十一:“当视其在下虚陷之经,取而补之。”
-
三部九候论
《三部九候论》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主要讨论三部九候的诊脉法。以人身上中下分为三部,每部又以天地人分作三候,三部综合,共得九候。篇中指出三部九候脉必须相应,否则即属病态,并提示脉症合参的重要性。本文从三部九候的变化,了解病情和决断死生,故名。
-
六脉垂绝
六脉垂绝指左右寸、关、尺三部,或遍诊法之左右人迎、寸口、趺阳三部脉微欲绝之象,示病情危重。参见微脉、脉厥、七怪脉:微脉为脉象之一。1.指温疫里证,应下失下,六脉如无之重证。治宜承气汤缓下之,其脉自复。2.指战汗后暂见脉停而呼吸尚存之证。即釜沸脉、鱼翔脉、弹石脉、解索脉、屋漏脉、虾游脉、雀啄脉七种。
-
地部
地部为穴位深浅分部名。亦称“地才”。指深层。参见三部:三部是指穴位自表皮至筋骨分为三个层次,上(浅)层称天部,中层称人部,下(深)层称地部。图出自《中国针灸学词典》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药典收载功效确切、副作用较小、质量较稳定的常用药物和制剂,并规定其质量标准、制备要求和检验力法等,作为药品生产、供应、检验和使用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药品生产、医疗和科技水平。药典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品种共计2271种,其中新增330种、修订1500种;
-
脉象图
概述:脉象图是用模拟中医切脉方法的仪器所描记出的各种脉象信息的图形。测查脉象图的最佳部位为寸口脉。三项中任意二项有严重失常者,为无胃气。寸关尺三部脉于浮中沉位测记脉图均不清晰,或描无脉象图形,或脉波频率大于180次/分,或低于35次/分者为无根基;(2)脉搏频率在60~(7)主波角(P角)在19°~
-
六脉
概述:六脉:1.三阴三阳经脉;《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类论》:“此六脉者,乍阴乍阳,交属相并。”六种脉象·六脉:六脉指六种脉象。《难经·四难》:“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三部脉的合称·六脉:六脉为左右手寸、关、尺三部脉的合称。见《脉经》。
-
有娠
有娠为生理学名词。《脉经》卷九:“三部脉沉浮正等,按之无绝者,有娠也。”妊娠亦名六甲、有子、有身、有妊、有娠、妊娠、双身、妊子、怀子、怀孕、怀身、怀胎、怀娠、怀躯、孕、重身、躯。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指妇女受孕。
-
寸口脉
寸口脉指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的脉搏。属太阴肺经。寸关尺三部的脉搏,分别称寸脉、关脉、尺脉。《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气口成寸,以决死生。”《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
-
小脑
在系统发生上,齿状核是新的新小脑核(neocerebellarnuc-leus),从这个核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结合臂走向中脑。哺乳类的小脑位于颅后窝内,延髓和脑桥背面,并被大脑半球遮盖。猫、狗去小脑后也呈伸肌紧张加强,但不久即渐减退而呈肌紧张过低,猿猴则伸肌紧张加强症状更轻。
-
三要
三要即上、中、下三部。《玉龙经》:“上中下三部谓之三要。大包在腋下三寸,主脾之大络,一要也;天枢者夹脐旁二寸,谓之关,二要也;地机者脾舍之郄,在膝下五寸,下部之总,三要也。”
-
一退三进
一退三进为刺法术语,又称“三进一退”,属补法。针刺时,把预定针刺的深度分为天、人、地三部,将针按天、人、地层次分三步插入,然后一次退至皮下。各部进针或退针时可以根据需要作提插、捻转等补泻手法,并可重复操作。一退三进/三进一退一退三进在烧山火等补法中使用。
-
十二指肠损伤
②十二指肠除第一部外均位于腹膜后,损伤后症状和体征不明显,有些病人受伤后无特殊不适,数日后发生延迟性破裂,才出现明显症状和体征。中山医院曾收治3例十二指肠损伤在受伤后仅表现右上腹轻度疼痛,仍能继续活动和进食,分别于伤后12小时、29小时和4天后腹痛加剧,出现弥漫性腹膜炎。Ⅱ级:十二指肠破裂,无胰腺损伤;
-
尿道
男性尿道细长,长约18cm,起自膀胱的尿道内口,上于尿道外口,行程中通过前列腺部、膜部和阴茎海绵体部,男性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功能。故青春期男生会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尿液无法排出的情况。女性尿道的组织:中部和外部的粘膜上皮是和阴道粘膜相似的方形上皮,上部转变为与膀胱颈部相同的移行上皮。
-
寸
概述:寸:1.寸口脉的简称;《黄帝内经灵枢·骨度》最早论及这一内容。寸关尺三部的脉搏,分别称寸脉、关脉、尺脉。《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出《针灸资生经》。同身寸从广义理解,应包括骨度法和指寸法两种,现习指后者,如中指同身寸等。
-
三部穴
三部穴为穴位分类名。指大包、天枢、地机三穴。《标幽赋》:“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玉龙经》解释:“上中下三部谓之三要,大包在腋下三寸,主脾之大络,一要也;天枢者夹脐旁二寸,谓之关,二要也;地机者脾舍之郄,在膝下五寸,下部之总,三要也。”
-
尺
概述:尺脉:1.脉学名词;寸关尺三部的脉搏,分别称寸脉、关脉、尺脉。《脉经》:“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尺肤滑,其淖泽者,风也。”
-
脉口
脉口又名气口、寸口。位于两手桡骨头内侧之桡动脉搏动处,是中医诊脉的处所,分寸、关、尺三部。《黄帝内经灵枢·终始》:“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
-
举、按、寻
举、按、寻为切脉指法。指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挪移,以候测脉象的三种方法:轻指力按在皮肤上(浮取)为举,重指力按在筋骨间(沉取)为按,不轻不重的中度指力(中取)为寻。《诊家枢要》:“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曰按,曰寻。若浮中沉之不见,则委曲求之,若隐若见,则阴阳伏匿之脉也,三部皆然。”
-
短脉
指脉波动的幅度短,脉体不足正常的寸关尺三部位置,惟关部应指明显而寸、尺两头有不足之感的脉象。短脉主气病。短而有力为气郁、气滞;短而无力为肺气虚、中气不足。《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短则气病。”
-
寸口
寸口又名气口、脉口。指两手腕部腕横纹下方,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搏动明显之处,是进行脉诊的部位,包括寸、关、尺三部。寸口是中医诊脉的部位。属太阴肺经。因该处太渊(脉会太渊)去鱼际仅1寸,故名。《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
处
处㈠(chǔ,音础)①部位。《素问·离合真邪论》:“故曰刺不知三部九候病脉之处,虽有大过且至,工不能禁也。”《素问·三部九候论》:“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④开写处方,引申为用药。《伤寒论·序》:“相对斯须,便处汤药。”⑤指穴位。《灵枢·百病始生》:“气有定舍,因处为名。”
-
十二指肠伤
(2)诊断性腹腔灌洗术:患者仰卧位,排空膀胱,在脐下3cm水严正中线上行局麻,以接注射器的14号针头呈30°角穿刺腹腔,刺入腹腔后,去除针筒,经针头插入有侧孔的硅胶管至盆腔(一般需插入20~如肠壁水肿严重或裂口过大,缝合后可能发生肠腔狭窄或十二指肠瘘者,应加作毕Ⅱ式胃部分切除术及十二指肠造口减压术。
-
高尔基体
它是由数层重叠的扁平囊泡、若干小泡及大泡三部份组成的膜性结构。高尔基体的功能是:在植物细胞中能合成和分泌纤维素,将纤维素分泌到原生质体外形成细胞壁,所以在高中生物教材上讲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电镜、细胞化学和放射自显影等技术的应用,发现高尔基体实质上是细胞各膜性结构间物质转运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
-
大黄饮子
功能主治:《金匮翼》卷八方之大黄饮子主治热秘,身热烦渴,大便不通。《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方之大黄饮子: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栀子仁1两,川升麻1两,枳实1两(麸炒微黄),黄芩1两,生地黄2两,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
加减泻青丸
处方:防风、龙胆草、山栀、大黄、黄芩、川牛膝。功能主治:高血压头痛,气实便结,脉三部弦硬而大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杂病证治新义》
-
荆芥豆淋酒
处方:荆芥穗4两,大豆半斤(炒令烟出,好酒1升沃之,去豆不用)。功能主治:风痉。其人本虚,风邪客于足太阳之经,忽尔摇头口噤,背强直如发痫之状,脉缓散而迟者;或蕴热搏于诸阳之经,则脉三部俱洪数。用法用量:上用水3升,并酒同煮至一半,去滓温服。摘录:《普济方》卷 一六
-
祛湿化痰汤
《证治宝鉴》卷十二:方名:祛湿化痰汤组成:茯苓、陈皮、防己、薄荷、南星、白术、苍术、威灵仙、香附、甘草、当归、猪苓、半夏。功效:祛湿化痰。主治:上中下三部疼痛。用法用量:水煎服。
-
盐曲
《千金翼》卷二十一:方名:盐曲组成:曲末5升,盐末1升5合。主治:一切风冷气。唯候遍体汗尽,其病方愈,特须细心,多日久候汗尽乃止,未尽时间数有闷乱,唯食香浆粥饭。风汗并尽,然后乃补之。制备方法:上熟捣,分作5袋,旦取2袋炒令热,以薄袋各受1升,纳药于中,更递盛之。用药禁忌:忌生冷;三部脉微弱者勿用之。
-
王宝恩
王宝恩,中共党员,河北昌黎人,1926年2月出生。他主编了《内科感染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脏病进展》及《肝脏病新进展》三部专著。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了“重症感染并发多脏器衰竭的诊治及病理生理基础”、有关肝纤维化逆转及临床及基础研究“等100多篇论文。
-
Carnia™
传统助听器将声音直接放大到鼓膜,Carnia全植入听力装置能绕过外耳,与中耳直接连接,让声音透过提高耳小骨的振动来放大,更加自然直接地送到耳蜗。Carnia全植入听力装置与传统助听器的区别:助听器在耳道佩戴,从环境里侦查到声音及根据个人听力的需要放大声音。它会被植入在耳朵后的皮肤下。信号往内传送至感测器。
-
心理结构
精神分析理论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部分: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这些冲动和欲望因受到风俗习惯、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而被压抑或排挤在意识阈限之下。他认为,尽管潜意识中的种种本能欲望、情感和思想被压抑和排挤,但它们并不泯灭,且会不由自主地积极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的行为。
-
脉象仪
脉象仪是模拟传统切脉方法使脉象图形化的描记仪器。(2)容积脉搏描记器,以反应血管内容积为其主要性能;(2)上海市医疗器械研究所的Mx-3型脉象仪,其换能器为HMx-3c脉象换能器(固态应变片),脉图属性为压力波,能提供脉图速率、时差、取法压力等信息,可以模拟“举、按、寻”手法。
-
赫捷
赫捷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肺癌中心主任、胸外科实验室主任、肿瘤遗传资源组织库副主任。兼任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胸外科委员会常委、食管疾病学组组长;
-
人免疫球蛋白
人免疫球蛋白药典标准:品名:中文名:人免疫球蛋白汉语拼音:RenMianyiqiudanbai英文名:HumanImmunoglobulin定义、组成及用途:本品系由健康人血浆,经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或经批准的其他分离法分离纯化,并经病毒去除和灭活处理制成.含适宜稳定剂,不含防腐剂和抗生素。2.3.2半成品检定:按3.2项进行。
-
针灸甲乙经
概述:《针灸甲乙经》为针灸学著作。魏晋间皇甫谧撰。本书是将《黄帝内经素问》、《针经》(即《黄帝内经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候、针灸取穴等。1949年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校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