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消费与 2 型糖尿病风险
先前的研究报告称,食用加工肉类和未加工红肉会增加罹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然而,证据分级方法和对这些研究的解释存在差异,限制了研究人员就这种关联得出明确的结论。此外,目前尚不清楚食用家禽如何影响 2 型糖尿病的风险。
除了已发表研究结果的异质性外,还观察到了地理不平衡,因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在美国和欧洲进行的。因此,在其他地区进行更多研究对于了解异质性的潜在来源至关重要。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对个体参与者数据进行荟萃分析来评估 2 型糖尿病风险与肉类消费之间的关联。
关于研究
本研究的假设是,加工肉类和未加工红肉的消费与 2 型糖尿病发病率较高有关,而家禽消费则不存在这种关联。为此,对全球 Inter Connect 项目中 31 个不同队列获得的统一个人参与者数据进行了联合荟萃分析。
12 个队列来自美洲,2 个来自东地中海地区,9 个来自欧洲,1 个来自东南亚,7 个来自西太平洋。符合条件的参与者年龄为 18 岁或以上,并提供有关饮食消费和 2 型糖尿病发病率的数据。任何数据缺失或被诊断患有任何类型糖尿病的个体均被排除在分析之外。
对于每种肉类,我们在队列水平上估计了风险比 (HR) 和 95% 置信区间 (CI)。分析中调整了体重指数 (BMI) 等潜在混杂因素。为了确定潜在的异质性来源,我们进行了随机效应荟萃分析和荟萃回归。
研究结果
数据来自总共 1,966,444 人。在本研究考虑的研究队列中,女性和男性分别占 6 和 3 个。
在符合条件的成年人中,在平均 10 年的随访期内,共发现 107,271 例 2 型糖尿病病例。肉类消费量因人群而异,居住在欧洲国家的人报告的加工肉类消费量高于居住在其他地区的人,而美国人群报告的家禽消费量更高。
未加工红肉的消费量差异很大。例如,孟加拉国开展的砷健康影响纵向研究 (HEALS) 报告称,未加工红肉的摄入量为 0 克/天,而美国开展的青年人冠状动脉风险发展 (CARDIA) 研究报告称,未加工红肉的摄入量为 110 克/天
德国、波多黎各和伊朗人群的加工肉类摄入量也较高,分别为 49、28 和 8 克/天。HEALS 和巴西成人健康纵向研究的家禽消费量分别为 0 至 72 克/天。
大量食用每种肉类都会增加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每天每食用 100 克未加工红肉的风险比为 1.10,每天每食用 50 克加工肉类的风险比为 1.15,每天每食用 100 克家禽的风险比为 1.08。然而,与未加工红肉和加工肉类相比,家禽消费与 2 型糖尿病之间的关联较弱。
模拟食品替代分析显示,食用未加工的红肉和家禽均与降低罹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相关。然而,食用加工肉类并未观察到这种关联。
在北美、欧洲和西太平洋地区的队列中观察到肉类消费与 2 型糖尿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些关联的异质性与年龄、性别或 BMI 无关。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均 10 年的随访期内,加工肉类、未加工红肉和家禽的消费增加了世界各地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在饮食指南中应考虑肉类消费与 2 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以防止患上糖尿病。
当前研究结果支持了这样的观点:减少未加工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消费可以降低 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从而有益于公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