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琴医案——热入血分,肝失藏血
刘某,男,3岁。
【现病史】 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住某医院用激素治疗月余无效。1993年3月赵老初诊时,血小板计数仅为30X 1O^9/L,鼻衄时作,夜寐不安,便于溲黄。
【查体】 全身有散在性瘀斑,下肢较多,形瘦舌红,苔黄而干,脉象弦数。
【辨证】 热人血分,肝失藏血。
【治法】 疏调气机,凉血化瘀。
【方药】 加味。蝉蛻、姜黄各3g,茜草、、炒槐花各6g,大黄lg,白茅根、小蓟各lOg。7剂,水煎服。复诊时,全身瘀斑颜色转淡,未再出现新的瘀斑。鼻衄未作,化验血小板已上升至90 X 10^9/L。继服原方7剂,血小板上升至160 X10^9/L。如此调治3个月,血小板维持在(100~260)X10^9/L。紫癜、鼻衄等症未再出现。
【按语】 为清代名医杨栗山治疗温病名方,主药为蝉蜕、僵蚕、姜黄、大黄,有升散风热、驱降浊阴之功,赵老广泛用于内科杂病中,此案用升降散加凉血化之品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到明显效果。
[选自乐德行.赵绍琴临证经验学习心得。新疆中医药,2001,19(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