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芬医案——气营两燔
邱某,女,3岁。
【初诊日期】 1 990年4月21日。
【现病史】 发热6天,颈部及全身出现红色斑疹,躯干为主,咳嗽无痰,恶心呕吐清水,腹痛腹泻水样便3次/日,膝关节疼痛。唇红干裂,口干喜饮,杨梅舌,脉洪大。
【查体】 体温40. 5℃、呼吸40/min、脉搏180/min、血压13/lOkPa。全身皮肤可见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之红色斑疹。压之褪色。右颌下淋巴结如蚕豆大,质硬触痛。双眼结膜充血,咽红扁桃体I度肿大,口唇皲裂,双肺呼吸音粗糙。
胸透: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
肾功正常。肝功:转氨酶50U,余正常。血沉llOmm/h,WBC18. 9 X 10^9/L,N75%,L 25%,血小板666X 10^9/L。
心电图正常。
【诊断】 川崎病(中医:温毒发斑)。
【辨证】 气营两燔。
【方药】 加减。水牛角粉(另包先熬)、石膏各30g,生地黄15g,赤芍、牡丹皮、紫苏叶各12g,知母、黄芩、广术香各lOg,5g。
二诊:患儿服上方3剂后,体温降至38. 9℃,腹痛、腹泻、呕吐消失,口渴喜饮,唇红燥裂,手指肿大疼痛,双下肢膝关节灼热疼痛,咳嗽无痰,为湿热痹阻经络,以中焦清热渗湿宣痹通络:杏仁、妻黄、栀子、黄柏各IOg,、薏苡仁、连翘、海桐皮各15g,30g,防己、知母、赤芍各12g。
三诊:患儿病情明显好转,纳食增,体温37.8℃,膝关节已不肿痛,咳嗽喉间有痰,唇红燥裂,口角糜烂,夜间口渴,指关节肿胀,舌质红苔薄黄少津。为热邪燔灼,津液亏耗。治用滋阴养液润肺止咳。加减:麦冬、瓜壳各12g,川贝粉(冲服)5g,知母、炙紫菀、炙百部、炙白前根、杏仁、黄芩各lOg,炙枇杷叶15g。
四诊:经上述治疗后患儿神佳,发热、皮疹消失,微咳,手指端脱皮,口干欲饮,颌下、全身无脊核肿大,血小板606X 10^9/L,心电图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药用加减:、桃仁、枳壳、川芎、柴胡、桔梗各6g,红花3g,赤芍IOg,甘草2g。住院20天诸证痊愈,血小板595X 10^9/L,血沉51mm/h,出院仍用此方随证加郁金、丹参、苏木治疗半月,复查血小板199X 1O^9/L,血沉正常,心电图正常。
[选自张正芬.小儿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治验.四川中医,1 994,(8):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