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门(解毒 蕈毒 河豚 虫毒 蛇虫 蜂蝎 蜈蚣 猫犬 寸白虫 百虫入耳 去虱子)
喻良能方,葛丞相传。解一切药毒,恶草、菰子、菌蕈、金石毒,吃自死毒,时行疫气,山岗瘴疟,急喉闭,,脾病黄肿,赤眼,疮疖,冲冒寒或自缢死,落水、打折伤死,但心头微暖,未隔宿者,并宜用生姜、蜜水磨复苏。痈疽发背未破,鱼脐疮,诸般恶疮,肿毒,汤火所伤,百虫、犬鼠、磨服,并服一粒,良久觉痒,立消。打扑 损,伤折,炒磨下半粒男子或中颠邪狂走,女人鬼气鬼胎,并宜暖酒磨下一丸,可分两服自止。昔有一女子,久患劳瘵,命垂旦夕,此病为血尸虫所噬,磨小虫千余条,一大者正为两段,后只服,半月遂愈如常。
救之无不效。人凡居家,或出入,不可无此药,真济世卫家之宝。
岭表,才觉意思不快,便服之,即安。二广山谷间有草曰胡蔓草,急水吞之急死,缓水吞之缓死,又取毒蛇杀之,以草复上,以水洒末,酒调以毒人,始亦无患,再饮酒即毒发立死。其俗淫妇人多自多不肯随北人回,阴以药置食中,北还即戒之曰∶子某年来。若从过期不往必毙矣,名曰定年药,北人届彼亦宜志之。若觉着毒四大豚、鱼、羊、鹅、鸭等肉内下药,复食此物即触发,急服此药一文蛤(三两,淡红黄色者,捶碎,洗净,《本草》云五倍子一名文蛤) 红芽大戟(一两半,净洗) 山慈菇(二两,洗,即鬼灯檠金灯花根也) 续随子(一两,去壳秤,研细,纸裹,压去油,再研如白霜) 麝香(三分,研)
上将前三味焙干为细末,入麝香、续随子研令匀,以为丸。每料分作四十粒,端午七夕重阳日合,如欲急用,辰日亦得。放木臼中杵数百下,不得令妇人、孝子、不具人,鸡犬之类见之,切宜秘惜,不可广传,轻之则无效。宋参议方汤使不同,今录于后∶疽发背未破之时,用冰水磨涂痛处,并磨服,良久,觉痒立消;阴阳二毒,伤寒心闷,狂乱语,胸膈壅滞,邪毒未发,及瘟疫,山岚瘴气,缠喉风,冷水入薄荷一小叶,同研下;中及颠邪,喝叫乱走,鬼胎鬼气,并用暖无灰酒下;自缢落水死,头暖者,及惊死,鬼迷未隔宿者,并冷水磨灌下;蛇犬、蜈蚣伤,并冷水磨,涂伤处;诸般疟疾,不问新久,时煎桃柳汤磨下;小儿急慢惊风,五疳五痢,蜜水,薄荷小叶同磨下;牙关紧急,磨涂分作三服,如丸小,分作二服,量大小与之;牙痛酒磨涂,及含药少许吞下;汤火伤,东流水磨涂伤处;打扑伤损,炒松节无灰酒下;年深日近头疼太阳疼,用酒入薄荷杂磨纸花,贴筋脉挛缩,骨节风肿,手脚疼痛,行止艰辛,应是风气疼痛,并用酒磨下;有孕妇不可服其方,五倍子十五两、大戟七两半,山慈菇十一两,续随子十两(炒,不去油),麝香半两,王排岸行之云,绍兴府帅有施此药者,渠一子溺水已死,用其法救之遂苏!
高鲁叔传。
续随子随多少,以热汤送下,毒即随大便利去。
叶春。
以泽兰 汁饮之,干者为细末,调下,俗人谓之 草。
生油即解,又煎服,亦能解之。
甘草(生用) 黑豆 淡竹叶(浓煎汤服之)
浓煎饮之。
史丞相方。
用石首鱼头白水煮浓汁,灌之即愈,如无生者,鲞头亦得。
或云枫树菌,食之令人多笑。
《北梦琐言》∶有人为野菌所毒而笑者,煎鱼椹汁,服之即愈(今行《北梦琐言》无此方)。
掘地,以冷水搅之令浊,少顷取饮。此方见《本草》,陶隐居注谓之地浆,亦治枫树菌食之令人笑不止者,俗谓之笑菌,盖菌种录》。
来安县主簿李 元度云,白塔寨丁未春有二卒一候兵,同食河豚既醉烧子并食之,遂皆中吐,毒物尽出,腹间顿宽,以此竟无恙。
姚宽令威《西溪丛话》云,泉州一僧能治金蚕虫毒,如中毒者先以白矾末令尝,不觉涩而味者。
张知府叔潜云,平生用此甚验。
葛蒲一味,切,焙干,为细末,以汤调下,不拘时候服,以病退为度,叔潜居官每施此药。
李德公传。用生远志捣碎,酒煎服。以滓罨之。如无生者,干者亦得。
真有神效。重五日合。
以杏核七七个,每个磨开一窍,去仁,研真雄黄末填其中,次以腊封之,共置一瓦盒内,盒口更须固济,窖于向北静处檐下,七七日取出,要用则旋开一核,以津液调雄黄敷咬处,当不移时,毒瓦斯尽作黄水消去。
于地上寻小竹或木棒儿正南北安顿者,取在手就地写十字,先从南划至北,次从东划至西,然后于十字中心掏一捻土,敷在痛处,立止,屡曾用之,殆不可晓,须志诚乃验。
又方,生芋头刮汁敷之,沈存中尝用之,出《笔谈》。
《酉阳杂俎》。
桑柴灰汁三度沸,取汁调白矾末为膏,涂疮口即瘥,兼治蛇毒。
《千金》。
雄者螫止在一处痛,用井底泥涂;雌者痛牵诸处,用当檐下泥涂之。
向南燕窠泥,新水浓调涂。燕粪亦得。
生姜汁涂 又苦 汁涂 又用齿上垢敷。
水磨生朱涂,又磨雄黄涂。
烂嚼吴茱萸一味,擦之立效。
又方,以鸡粪涂之,痛即止,白鸡粪尤妙。
又方,张友闻县尉传。
大捻纸灯一个,浓蘸麻油,点着了于咬处照, 之毒瓦斯自出,尽入油烟中也。
又方,以右手大指中指托地上,于中指尽处掏少土敷之,勿令患者知,此亦厌胜法耳。
又方,高鲁叔传,出《圣惠》,其子亲效。
生姜汁调腻粉敷之,其痛立止。
又方,六兄。
烂捣蚰蜒,敷之立愈。
又方,陈学谕行之方。
菖蒲细嚼以敷咬处,立愈。
又方极妙,甚者不过二枚。
取大蜘蛛一枚,放所咬处,令收其毒。赵参议,陈寺丞,钱文子皆云之,初亦不信,亲曾用之,既啮,痛果即定。蜘蛛虽着身稍远,必经寻其处而啮之,渐觉腹胀,盖为毒瓦斯所攻,须急投水中,不尔即死。
又方,取桑树汁涂,又头发烟熏。
研薄荷汁涂之。
以桃叶火熨之,卷而塞耳,虫立出。
章县丞朴曾试有验。
藜芦为细末,掺擦在发中,经宿,虱子皆干死自落。
《是斋百一选方》相关章节:
- ……
- 卷之十五
- 第二十三门(膀胱 淋 赤白浊 小肠疝气 下疳 遗泄 阴汗 阴疮 奔豚)
- 卷之十六
- 第二十四门(痈疽疮肿 瘰 疥癣 头疮 漏疮 瘤赘 软疖 敛疮口 驴涎 马汗入疮 疔疮 便毒 乳痈(见妇人门) 杂疮 髭疮 狐刺
- 卷之十七
- 第二十五门(解毒 蕈毒 河豚 虫毒 蛇虫 蜂蝎 蜈蚣 猫犬 寸白虫 百虫入耳 去虱子)(当前内容)
- 卷之十八
- 第二十六门(妇人诸疾 产前 产后 血崩 吹奶)
- 卷之十九
- 第二十七门(小儿诸疾 脾胃 急慢惊风 伤风 吐泻痢 走马疳 痰嗽 疮疹 疮疖 杂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