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门(小儿诸疾 脾胃 急慢惊风 伤风 吐泻痢 走马疳 痰嗽 疮疹 疮疖 杂证)
治小儿诸疾,慢惊搐搦,麝香饭饮调下,日进六服。急惊定后,陈米饮调下;惊吐不止,陈米饮调下;天柱倒脚软,浓米饮调下;夹惊伤寒发搐,薄荷调下;疳气胀急,多渴调下;发热面赤,浑身壮热,忽然惊叫,金银下;赤白痢,不思乳食,生姜下;暴泻,紫苏、调下;形神脱改,语言不正,及大人吐泻,调下二钱。《海上名方》,甚妙。白术(细锉,以绿豆一合炒香,去绿豆) 黄 (拍开,微炙,勿令焦) 人参干山药 白扁豆(微炒黄香勿焦,各一两) 白茯苓(一两半) 白附子(文武火炒微黄地上出火毒) 天麻(锉,如棋子大,麸炒黄色) 真糯米(炒黄) 藿香(去土生用,各半两) 白(洗去灰,微炒勿焦) 木香(湿纸裹煨) 川升麻(水浸过,生用) 甘草(锉,炙勿令焦,各一两)
上为细末,患,根据汤使服,常服米饮调下,小儿半钱,或一字,妇人产后亦可服。
治小儿涎多,留在两口角,此由脾胃有冷,流出渍于颐下,乃名滞颐之疾,方,俗谓之惶破涎 儿者,葛丞相云,此方甚奇,张涣三方。
丁香 木香 半夏(各一两,用生姜六两同捣细,炒黄) 青皮 白术 干姜(微炒,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米饮下,量大小加减服之。
又方温胃散。
丁香(一两) 肉豆蔻 半夏(白矾水浸,炒黄) 白术 干姜 甘草 人参(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五分,去滓,空心温服。
又有涎多,乳食不下,涎流不退场门者,乃名脾热方。
金箔(十片,研) 朱砂(细研,飞) 牛胆天南星 半夏(汤洗七次,各一两) 石膏(研飞)
上为细末,拌匀,用生姜自然汁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煎下,乳后服。
治小儿骨弱,至七、八岁不能行立者,只服一料自愈,功在泽泻耳。
丁香 半夏(生用,各一两)
上同研为细末,姜汁和丸,如绿豆大,姜汤下三、二十丸。李正字常传,以治疗多效(原版
治小儿走马疳,蚀透唇鼻损骨者,用之大效。川本史氏小儿方。
大天南星一个,当心剜作碗子,安透明雄黄一块在内,用裹,火煨,候雄黄溶作汁,以物合定,出火毒一宿,去面,将天南星、雄黄研细,入麝香少许,擦在疮处立验。
郑判院名擢传。
上用干 叶不以多少,裹软饧一块,同烧成黑灰,用轻粉相和敷,干者油调。
以人中白火 通红,地上去火毒,研细,入麝香少许敷之,及治一切疳疮、恶疮赤烂等疾,不过三两次必效!
走马疳。
蛆不以多少,用河水浸三日,新瓦盆内顿,外以火 干,入麝香少许在内,用贴患处,吃亦不妨。
贝母 拣甘草(生用)
上等分为细末,每服半钱,米饮下。牙儿以一字乳上饮。吴乐外孙子服之立效!
以多年篱竹入土烂者,烧存性灰,入轻粉少许,湿者干掺,干者油调涂之。
亨老传。
鼠粪不以多少,新瓦上 存性,入轻粉麻油调涂。
郑判院擢传。
用曾 金银坩埚子捶碎,碾细重研如粉,用生麻油腻粉调敷。
不早治即成脐风。沈仁父。
当归为细末干掺。
蒋签判传。
以种葱地内蚯蚓粪水调涂,立效!
治小儿禀赋怯弱,易感惊邪,心神恍惚,眠睡不安,常服安心神,镇惊悸同。
人参(去芦) 防风(去芦,并钗股者) 天麻(各一两) 麦门冬(汤浸,去心) 白附子(炮)
别研) 麝香(一钱
上除朱砂、麝香外,同为细末,却入二味研匀,炼蜜丸,每一两分作四十丸,每服一丸,煎放温化下。
同。
五倍子 百药(煎) 干姜(炮)
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大人煮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
《是斋百一选方》相关章节:
- ……
- 卷之十七
- 第二十五门(解毒 蕈毒 河豚 虫毒 蛇虫 蜂蝎 蜈蚣 猫犬 寸白虫 百虫入耳 去虱子)
- 卷之十八
- 第二十六门(妇人诸疾 产前 产后 血崩 吹奶)
- 卷之十九
- 第二十七门(小儿诸疾 脾胃 急慢惊风 伤风 吐泻痢 走马疳 痰嗽 疮疹 疮疖 杂证)(当前内容)
- 卷之二十
- 第二十八门(乌髭)
- 第二十九门(膏药)
- 第三十门(杂方 合油 洗油墨漆 驱蚊 浇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