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门(膀胱 淋 赤白浊 小肠疝气 下疳 遗泄 阴汗 阴疮 奔豚)
孙盈仲传。
以酸草煎,酸草俗名醋啾啾,炉火家谓之田字草。
已验神效。
先服,用酒半盏,灯心、枣煎下二十丸;次服煨姜、盐煎;候平复再服。太学朱端尝病疝气,亲服神效,后传之数人,无不验者,四药皆太医局方。
治小肠气,前峡州教授王执中既效方。
玄胡索不以多少,盐炒过,干蜡半之,二味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温酒调下,此疾凡
凌医云胡伟节传,曾以治人有效!
荆芥穗不以多少,新瓦上炒干,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即散。
郑亨老亲曾得效。
以净草一条,第及麦秆尤妙,度患人口两角为一则折断,如此三则折成三角,如△字样,以患,即两穴皆灸,艾炷如麦粒大,灸十四壮或二十一壮即安也。
下五方,汉阳洪签判名价传,复州史君亲服得效。山茱萸 石茱萸(炒) 吴茱萸(炒)
金铃子(去核炒) 青皮(去白炒) 舶上茴香(炒) 马蔺花 小儿胎发(烧存性)
上各一两,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用盐酒下。
冬青叶 小 甘草
上等分,煎汤,以五升瓶盛汤,浸三、两时必下。
以活地龙二十条,净洗了,用瓶子盛之,以重纸裹,开一窍,夜间入患脓尽,明日,如觉痒不妨,不可令患人知。
用白盐,以湿纸裹,烧成白花,吹入立效!
以熟艾裹之,然后再以绢裹,立定。以上八方,绍兴一小人王小八者,以卖糕为业,不知何处得此方,治人甚验,所得颇浓,遂弃业行医,因赂其妻兄郑二而得之。
小便不通者。
葱不拘多少,碎切,入麻油内煎令黑色,去葱不用,只收油,趁微热,通手逐旋涂上,自消。
密陀僧(好者,研令极细如蚪粉扑使)
坯子胭脂 真绿豆粉
上同研匀,敷之。
以酒醋各三分盏,煎吴茱萸十余粒,候三、两沸,用调三钱,空心服。此药亲曾服,果有功效,但不能去根。
一名资政丸,王吉老传。
杜茴香一斤,以老生姜二斤,取自然汁浸茴香一夜,约姜汁尽入茴香内,以好青盐二两同炒赤,取出,焙燥,碾罗为末,无灰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食前服三十丸或五有效。寻常治疝气药,多是疏导,久而未有不为害者,此药用姜汁专一发散,而无疏导之害,此
治肾与膀胱俱虚,为邪气搏结,遂成寒疝,伏留不散,脐腹撮痛,阴核偏大,重坠滋长,有妨行步,瘙痒不止,时行黄水,浸成疮疡,或长性肉,累治不痊,结,阴阳不通,外肾肿胀,冷硬如石,渐渐丑大,皆由顿服热药内攻,或因兜取此药温导阳气,渐退寒邪,补虚消疝,暖过三料,必有神功。唐仲举传第一料∶茴香(舶上者用海盐半两,同炒焦黄,和盐称) 川楝子(炮,去核) 沙参(洗锉 木香洗,各一两)
上为细末,以水煮米粉,稠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或盐汤下,空心食前,日进三服。小病此一料可安,才尽便可服第二料。
上入前件药,共六味,重五两半,细末,根据前法糊丸、汤使、丸数服之,若病大未愈,便服第三料。
第三料又加下项药∶白茯苓(四两,紧小实者,去黑皮) 黑附子(半两,炮,去皮脐秤,或加作一两)
上通前件药,共八味,重十两,并根据前法糊丸、汤使、丸数服之,加至三十丸,新久大病,不过此三料可愈。小肠气发频及三十年者,寒疝渐至栲栳大者,皆可消散,神效。
牡丹皮 桂心(各二两) 川乌(炮,去皮尖) 桃仁(各一两,麸炒黄,去皮尖,别研)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
凡一切下部之疾,悉皆治之,肿痛缩小虽多年,服此永去根本。
川楝子(一斤净肉,四两用麸一合、斑蝥四十九个同炒,麸黄色为度,去麸、斑蝥不用;四两同炒,麸黄色为度,去麸、巴戟不用;四两用盐一两、茴香一两同炒,黄色为度,去盐、茴香不用) 木香 破故纸(炒香为度,各一两)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下,甚者日进三、两服,空心食前服。
治小便白浊,华宫使方 续添真山茱萸(红肥者,不以多少)
上以大萝卜切下青蒂,剜作瓮儿,以茱萸实盛,却用蒂盖竹丁札定,于饭内蒸,萝卜软烂为度,取出不用萝卜,以茱萸晒干,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粒,空心
《是斋百一选方》相关章节:
- ……
- 卷之十三
- 第二十一门(折伤 金疮 汤火伤 破伤风 竹木刺)
- 卷之十四
- 第二十二门(肠风 痔漏 脱肛)
- 卷之十五
- 第二十三门(膀胱 淋 赤白浊 小肠疝气 下疳 遗泄 阴汗 阴疮 奔豚)(当前内容)
- 卷之十六
- 第二十四门(痈疽疮肿 瘰 疥癣 头疮 漏疮 瘤赘 软疖 敛疮口 驴涎 马汗入疮 疔疮 便毒 乳痈(见妇人门) 杂疮 髭疮 狐刺
- 卷之十七
- 第二十五门(解毒 蕈毒 河豚 虫毒 蛇虫 蜂蝎 蜈蚣 猫犬 寸白虫 百虫入耳 去虱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