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辨证论治
1.常证
(1)湿热痢
>【证候】 急性起病,发热,下痢赤白黏冻或脓血,初起或为水泻,一二日后再便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坠而不爽,小便短赤,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 湿热蕴蒸,气血阻滞,化为脓血。湿热之邪壅滞肠中,气机不畅,传导失常,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熏灼肠道,脂络受伤,气血瘀滞,化为脓血,故下痢赤白。湿热下注,则肛门灼热,坠而不爽,小便短赤。苔腻为湿,黄为热,脉滑为实,数是热的征象。湿热痢在小儿痢疾中最为多见,急性痢疾大多属于此证,慢性痢疾中也有属此证者。在临床上有偏于热、偏于湿或兼夹为患者,但是偏于热者居多。
【治法】 清热导滞,行气和血。
【主方】 加减。
【处方举例】 白芍15g,lOg,木香5g,槟榔lOg,黄芩lOg,5g,大黄5g,肉桂5g,甘草6g。(以5岁为例)
(2)寒湿痢
【证候】 痢下多白,清稀而腥,或纯下白冻,伴腹痛,里急后重,饮食不振,胃脘饱闷,头身重困,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
【辨证】 寒湿内蕴,气机受阻,气滞血凝。寒湿者皆为阴邪,阴邪留着肠中,则气机阻滞,传导失常,故见下痢腹痛,里急后重。寒湿伤于气分,,故下痢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寒湿中阻,运化失常,故饮食不振,胃脘饱闷。脾主肌肉而健运四旁,,寒湿困脾,则健运失司,故头身困重。舌淡苔白腻,脉濡缓,皆为寒湿内盛之征。此证多见于普通型急性痢疾,以痢下多白、清稀而腥为主。但应注意,痢白多主寒湿,,但也有属湿热者;下痢暗红,也可为寒湿所致。辨其寒热,重点看其兼症,如脉鸯的情况等。寒湿多苔白腻、脉沉缓,湿热为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寒,化湿止痢。
【主方】 加减。
